一、什么樣的人不能投?
投資人一般會從以下幾個維度去關注和考察創業者:
1、品德不正
有投資人認為創業者品德至少占公司整體估值的20%。創業者的道德問題一般會有以下幾種表現:
(1)對前老板滿嘴不屑甚至謾罵,一般喋喋不休說前任老板壞話的創業者,基本上自身也好不到哪里去。
(2)對自己的團隊或客戶不懂得尊重,大聲呵斥,隨便發脾氣,甚至破口謾罵和人身侮辱,這樣的人首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屬于不成熟,然后不懂得做人,就別談創業做事擔大任了。
(3)從VC那里拿到錢后中飽私囊,很多公司最后關閉了但創業者卻一片光鮮。其實,對于那些最終創立偉大公司的創始人來說,公司拿到VC只能算事業的剛剛開始。
2、誠信缺失
天使投資成功率極高的雷軍同志曾說過:“創業者的誠信對天使投資是最最重要的。”
有的創業者為了拿到VC的投資,會故意過度說謊讓投資人以為人和產品完美無缺。但有了第一次說謊,就會有以后更多次的說謊。比如之后會向投資人故意隱藏公司遇到的一些致命問題,不與投資人進行溝通,投資人也無法第一時間尋找其他資源幫助創業者,最終導致公司關門。
3、格局不夠
在正確的格局里做好執行,才能贏。如果在一個錯的格局里,再努力都不能贏。格局就是找準產業方向,順勢而為,看看自己項目所處行業是否有足夠的成長空間。很多創業者公司做得很好,但整個行業也就幾億的市場,則很難有“市夢率”。
4、激情匱乏
對一名創業者來說,他所說的事情到底能否賺錢他或許不知道,但是他愿意全心全意,即便拿不到VC的錢,他也會想辦法借錢去做。他可能會在晚上12點給客戶或投資人打電話,滔滔不絕講他的產品規劃,他也可能會從生活中一個不經意的點,就與他正在做的事掛上鉤。擁有這種激情的人,足夠感染到身邊的人。反之,則很難帶領身邊的人與他一起造夢。
5、夫妻店
夫妻攜手創業,經常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婚姻綁架資本。土豆網就是一個顯著案例。如果遇到這樣的創業者,最好要求夫妻之一離開公司,以免中間勞燕分飛,影響公司決策、績效,讓投資者很受傷。
6、自負自大
自信是創業者必須擁有的,但太過自信就讓人懼怕了。比如聲稱自己掌握一套足夠牛的某某算法,基于這個算法可以改變整個網絡搜索格局,甚至2年就能顛覆谷歌。遇到這樣的創業者最好避而遠之,當個玩笑看待就好了。
7、太貪
做人不能太貪,創業尤其如此。創業者太貪的主要表現在這4個方面:1、太看重股權價格,結果融資時要價太高,最后和所有VC不歡而散,公司沒融資成功,產品也最終流產;2、太看重自己手里的股權不愿意分給團隊作激勵,最后剩孤家寡人一個,也終無法成事。3、想把產業鏈上的事情全部自己公司做了,甚至跨產業去做,終導致資金鏈鍛煉,公司關門。4、太在意眼前蠅頭小利,不會為顧全大局而做智慧的取舍,結果往往是因小失大。
8、不專注
創業的時候只能專注于做好一件事。很多創始人在團隊第一款產品還不成功的情況下,就開始做第二個、第三個,本來創業團隊就是人少、錢也少,但是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同時做了兩個產品,或者花錢增加人員或者讓一名產品經理和技術同時負責2款產品、時間和資金成本就迅速變大了,現金消耗非常快,甚至最終導致一款產品都還沒達到實現產品化的階段,公司就關門了。什么都想做,結果往往是什么都做不成。
9、行業經驗
現在我們身處一個各行業都相對成熟的環境下,跨行業創業失敗概率一般都比較高。如果創業者進行跨行業創業往往因為專業經驗不夠,所以在決策和執行上很容易出錯導致創業失敗,在遇到真正的競爭時也是第一個倒下的。
10、人格魅力不夠
創業者的人格魅力往往決定著一個團隊或企業的凝聚力。那些總是在合作伙伴尤其是在員工面前以老板自居、傲慢、總是指手畫腳自己卻不愿深入到一些執行的事情上,公司發展遇到困難就會表現的無比脆弱、就會退縮,這樣的創始人無法讓身邊的人信服,對同事沒有絲毫的感召力,公司失敗是必然的。而成功的創業者往往是那些人格魅力很顯著的人,他們真誠熱情、自謙而不自卑、勤奮認真、感知敏銳,富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樂觀開朗,目標明確,堅韌不拔。
11、不能打動人
如果創業者在講訴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時,無法打動你。那么至少說明這個事情可能是不性感的,或許是做不大的,那么投資也就沒有想象空間了。
12、創業目的不純
純粹為了錢而創業,或者純粹為了創業而創業,這樣的創業項目很難做成,雖然對于創業者個人來講還會是一段很有價值的人生經歷。但從VC角度來看,如果有VC了創業者就出來創業,沒有VC就不做,這樣的創始人沒有超越金錢之上的使命感和事業心,即便拿到錢也幾乎很難把企業做成做久。
13、準政客
與政府關系極為密切,屬于準政客類型的創業者,其背景關系錯綜復雜,投資者對其完全沒有任何約束可能,很容易被其所傷,導致無力回天、人財兩空。
14、年齡偏大
創業是一件很苦的事情,需要持久的堅持和對新事物超強的學習能力,年齡偏大,抗壓能力和學習能力都會相對偏差,這樣的創業者可能無法面臨瞬息萬變的市場,最終無法堅持把事情做下去。
二、什么樣的事不能投?
相比對創始人本人的認知和把握而言,如何看待創業者正在做的事情相對來說就會更有規律可尋。創業者在做的什么樣的事不能投?
1、不切實際(沒有可行性)
創業者正在做的事情是否具備可行性,是在做投資決策前最主要考量的一點。比如市場看上去存在,但其實技術實現上有很大的難度,或者需要多方面資源配合甚至政策的協調等;比如在財務方面也不具備可行性,投資和回報幾乎無法成正比;比如團隊是否具備做成這件事的能力。
2、缺乏想象力(市場空間不夠)
比如有的創業者公司做得很好,但整個行業也就千萬級別的市場,則很難在資本市場上得到好的議價,沒有好的市盈率。投資沒有想象空間,只能算是一個賺錢的生意。
3、定位模糊(沒有差異化)
在行業整個產業鏈條中,到底是把企業自身定位為渠道、市場的角色,還是產品或服務的角色。如果一個企業太細分市場的話,就會有制約;而太廣闊的市場又不一定是該企業能做的。很多企業自身定位模糊不清,無法找到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東西。
4、臆造需求
很多創業項目看上去市場空間很大,以為找到了龐大的市場需求,但其實是一個偽需求。很多創業團隊等產品出來,卻沒有人使用。很多時候,也許需求確實存在,但其實遠沒有創業者想象的那么大。
5、逆勢而為
比如世界已經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而創業公司自身卻在固步自封甚至做一些逆勢而為的事情。即便該公司現在業績表現尚可,但是沒有進行轉型,收入和用戶也很快會消失不見,最終被市場被用戶所淘汰。
6、沒有盈利模式
投資3M原則之一盈利模式(business model),對很多企業來說盈利模式的正確比盈利更重要。有些創業企業看上去是盈利的,但模式的可衍生空間有限,很容易遇到天花板。
做企業最終總歸是要回歸商業回歸賺錢生存的,所以沒有盈利模式的創業項目只能當公益事業來做,不適合與資本對接。
第一類:初創期小企業
該類企業通常處于成長早期,規模小,風險大,離上市門檻還很遠,也不容易獲得創投資金,但產品研發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也開始了小規模生產,并獲得一定的市場認可,然而,囊中羞澀,無法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利潤率。這類企業通過掛牌新三板,能通過定向增資募集到擴產所需的小額資金,從而進一步打開公司的經營局面,實現盈利。如果條件較好的企業,還能通過新三板的公眾平臺,吸引更多創投資金的眼光,為后續發展打下堅實的根基。
第二類:具備一定盈利能力卻面臨發展瓶頸的企業
該類企業通常經歷過三五年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生產規模,有相對穩定的市場地位,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但面臨企業發展上的瓶頸期,比如內部管理、研發實力、市場覆蓋面等難以獲得一個質的提升,而企業又不滿足于現狀,希望能快速成長起來。這類企業的發展訴求非常強烈,這種訴求一方面源自資金,一方面源自戰略轉型。進入新三板市場后,一方面可以通過募資實現規模化擴張,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新三板的規范化平臺擺脫野蠻生長時期留下的頑疾,讓公司邁向新的成長階段。
第三類,未來2-3年有上市計劃的企業
預計未來2-3年即可符合上市條件、需要熟悉并適應資本市場的擬上市企業。新三板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和主板、創業板一樣,同時接受證監會的監管,公司掛牌后,能提前規范公司的財務、業務、公司治理等問題,一旦條件成熟,即可伺機轉板。而且,隨著轉板機制的逐步完善,新三板公司未來IPO 有望享受“綠色”通道,通過介紹上市的途徑轉板。
第四類:致力于開拓戰略新興產業的冒險型企業
該類企業從事的行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公司掌舵人也希望公司能在未來有所成就,并敢于開拓創新,敢于冒險。如果企業屬于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行業,尤其是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且具有核心竟爭力、創新能力強的中小企業,無論是新三板還是A 股,市場都很歡迎。因為市場給予這類企業的關注度、市場預期都較高,投資機構的參與熱情也高,對企業的成長具有良好的激勵作用。
第五類:暫時不需要融大額資金的企業
企業發展較為穩定,也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但由于行業屬性等原因,可能暫時的資金需求量不是特別大,但又希望借助資本市場的平臺,提升公司的品牌價值,以謀求進一步發展的機會。要知道,在主板或創業板IPO,無論企業有沒有募投的項目,都必須發行25%或10%的社會公眾股,但有些企業它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資金。因此,有少數公司上市后,一方面讓幾個億甚至幾十億的資金趴在銀行賬號上不動,另一方面還得承擔輿論的壓力。在這一點上,新三板更為靈活,掛牌公司如果不需要錢,可以實施存量掛牌,獲得交流的途徑或者是其他的功能,如果需要錢,完全可以通過掛牌和定向發行實現融資。當然,還有些企業,自身特點難以支持一個交投活躍的市場,或者企業對股份流動性沒有特別的偏好,也適合進入新三板市場,比如中小金融機構。
到股轉系統掛牌需要哪些條件?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第2.1條規定,股份公司申請掛牌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依法設立且存續滿兩年。有限責任公司按原賬面凈資產值折股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存續時間可以從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計算;
2、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3、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范經營;
4、股權明晰,股票發行和轉讓行為合法合規;
5、主辦券商推薦并持續督導;
6、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公司要求的其他條件。
總體而言,這些條件相對是比較寬松的,不設盈利要求,申請掛牌公司不受股東所有制性質的限制,也不限于高新技術企業,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公序良俗的傳統行業、新興業態企業均可申請掛牌,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可以達到這個門檻。
但筆者根據經驗判斷,并不主張所有的企業都到股轉系統掛牌,那些沒有清晰的戰略方向,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還是不應該到股轉系統掛牌的,因為對不起投資者,投資者也看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