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小微企業是指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是由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轉型期間一種重要的商事組織形式,對國民經濟發展以及解決就業問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小微企業雖然規模較小,但是數量眾多。小微企業具有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適應性強等明顯優勢,能夠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限資源,對調整結構、擴大就業、繁榮經濟、推進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盡管小微企業有“船小好調頭”的天然優勢條件,但是其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難題。尤其是在當前國內外經濟持續下行,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的背景下,小微企業競爭力弱的缺點暴露無遺,再加上國內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壓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疊加,小微企業開始出現盈利困難、轉型升級遲滯的傾向,許多小微企業在崩潰邊緣掙扎。而融資困難則是目前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難題。
2 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剖析
2.1 信用等級較低,缺乏抵押資產
我國小微企業大多自有資金少,資產負債率較高,缺少足夠的資產作為信貸抵押,也很難找到愿意為其擔保貸款的機構,導致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積極性不高。部分小微企業缺乏誠信,違反銀行貸款使用用途,不按照規定還款日期還本付息,造成銀行審查資金用途和回籠資金困難。更有甚者采取欺騙的辦法騙取銀行貸款,造成銀行呆賬壞賬增加,更加打擊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積極性。
2.2 資本市場發展滯后,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較低
我國的資本市場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存在極大的滯后性,甚至與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無法相提并論,缺乏有效的資本市場交易規則和促進機制。由于資本市場的滯后性,小微企業產權流動的需要無法在資本市場上得到實現,上市融資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我國現行的金融體系更多偏向大、中型企業,幾乎沒有一家與中小企業相匹配套的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遠遜于對大、中型企業的服務。
3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對策及建議
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困難問題,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政府、銀行、企業等齊心協力,共同推進。我國需要借鑒先進發達國家小微企業融資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建立健全小微企業資金扶持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相關金融政策和制度,在財政補貼和稅收征收等方面給予小微企業多多支持,不斷改進和完善融資方式,推進小微企業融資模式發展和創新。
3.1 完善政府職能,加大對小微企業的制度扶持
作為社會管理者的政府,應該為小微企業營造日益寬松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促進并指導小微企業的發展。政府可以從提供規范的信用擔保、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誠信制度建設等三方面對小微企業的發展進行扶持。小微企業在依法由擔保機構以法律的保證方式提供的信用擔保,向銀行融資的過程中,以保障貸款銀行債權的經濟行為就是小微企業信用擔保。針對我國目前的狀況而言,能由政府出面進行擔保,這樣小微企業不僅能夠獲得如愿以償的所需資金,同時也降低了銀行的風險。
3.2 完善銀行體系,調整信貸政策
銀行應主動爭取優質小微企業客戶群,實現其自身效益的穩定增長。在信貸和金融服務上,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的經營理念。大力發展中小型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力度,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等。鼓勵建設融資銀行,降低市場的準入制度,增強資金的被利用率。行業方面,重點支持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發展的并適合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的行業和產品;企業方面,對信譽好、資產負債率低、生產經營穩定、效益好、市場前途光明、科技含量高的小微企業要積極扶持。銀行要積極出臺支持小微企業的辦法,改革現行信貸審批制度,進一步完善民營小微企業貸款管理辦法,細化小微企業的具體信貸政策措施。
3.3 樹立誠信意識,提升小微企業信用管理水平
小微企業必須樹立誠信意識,切實履行借款合同,提高自身信譽。特別是企業的信用建設與經營者的信用水平密切相關,這就要求小微企業的經營者一定要樹立起信用意識,秉承信用管理理念,加強企業信用文化建設。小微企業必須及時償還到期債款,力爭做到無不良信用記錄。要有質量意識,包括產品質量的提高和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的建立。要有競爭意識,通過競爭使小微企業優勝劣汰,在競爭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中不斷提升經營理念、擴大其營銷網絡,從而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提升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的防范能力,引導企業加強客戶資信管理,建立客戶信用檔案,并優化企業信用管理機制,提升企業信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