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作中的一個癖好,就是收集展現一些中國財務顧問的貪婪、欺詐的故事。不幸的是,有太多這樣的故事和財務顧問,以至于我無法精確地一一記錄下來。
超過600家中國企業在無監管的美國OTCBB(場外電子柜臺交易系統)市場
上市
,這些企業分布于各行各業,唯一將他們聯系起來的因素是,他們都曾遭受“顧問”的慫恿和搶劫。還有很多其他中國企業尋求在美國或者香港通過反向收購上市。有些交易取得了成功,一些中國企業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借殼上市。然而,在這類交易中,無論是已經完成還是正在進行的,“顧問”都會迫使企業付出巨款而裝入他們自己的口袋。
最近在上海,一位朋友向我講述了一個財務顧問如何為貪婪設立了一個新的標桿的故事。
我的朋友任職于一家優秀的
私募
股權投資基金,這位財務顧問向他推薦一個項目。我已經對這類財務顧問從企業老板身上搜刮錢財的伎倆非常熟悉了,一般包括數以萬計的“盡職調查費”,假冒的“監管部門批準”和推薦與之關系密切的律所為客戶做很多并不需要的法律工作。
但是,在這樁交易中,這位“顧問”不僅要求收取融資額7%的費用并進行了所有“常規”的搜刮。更石破天驚的要求是企業在完成融資后送給他10%的企業股權作為費用的一部分。
讓我們來看看這個顧問在財務上有多么無知吧。如果照此條件達成交易,那么假使
私募基金
購買了企業20%的股權,就會立即被這個顧問稀釋成18%,顯然,沒有任何一家私募基金會接受這樣的條件。
比之真正幫企業獲取
私募股權
投資,這個財務顧問顯然對如何詐騙企業家更在行,他通過費用和股票認購權的形式,將至少17%的投資額占為己有。
為了讓企業老板同意付給他10%的股權和其他收費,這個財務顧問把這家企業的融資前估值提高到足以嚇走任何正常的投資者。結果是:這個財務顧問無法成功為企業籌到錢,老板浪費了時間和金錢,同時也喪失了任何在以后獲取私募股權投資的希望——哪家PE會愿意投錢給傻到愿意與財務顧問簽這種協議的老板呢?
這類財務顧問設計的交易結構都是損害客戶的利益以謀私利的,他們的做法會給企業在日后籌集基金造成更大的困難,這或許是這類財務顧問給企業造成的最重要的傷害。
我確信,一些讀者,尤其那些以為中國企業做OTCBB或反向收購為生的財務顧問,會認為是企業老板的過錯。這種觀點無論在專業上還是道德上都是錯誤的。
我一貫支持“買主須自行擔心貨物品質”,但這是一個例外。這些“顧問”利用中國企業家的輕信和財務上的天真,用欺詐和半真半假的陳述誘使企業家卷入幾乎注定會損害自身利益的交易,而以此自肥。
企業家是每個經濟體發展的生命線,他們創造工作和財富,增強社會的選擇性和經濟自由,在中國更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欺詐企業家,就是欺詐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