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何時候都保持理性,始終堅信自己的獨立判斷,不隨風起舞。巴菲特始終保持穩健的投資風格,在還沒有看清楚之前,或者在自己不了解的情況下,寧可持幣觀望而錯失可能的投資良機,也絕不輕易出手。這從他從不投資科技股,也沒有參與1998年互聯網的投資可見一斑。巴菲特認為,投資者應該是企業分析師,要學會做一個聰明的投資人,而不要做一個沖動的投資人。
第二,不熟不做。巴菲特始終堅持“只投資自己看得明白的公司”的觀點,對于前些年來許多大幅上漲的高科技網絡股,巴菲特坦承他無法多了解這一產業,所以“避開”他們。巴菲特還認為,如果一個公司的年報讓他看不明白,他就會懷疑這家公司的誠信度,或者該公司在刻意掩藏什么信息,故意不讓投資者明白,因而,堅決不投資。
第三,推崇長線投資長期持有,并永遠投資具有優秀品質和巨大潛質的企業。這兩者之間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一個企業現實狀況不好,未來也無法令人看好,長期持有的理念也就行不通了。巴菲特認為,“如果你沒有持有一種股票10年的準備,那么連十分鐘都不要持有這種股票。”當然,巴菲特推崇長期投資的前提是,投資的企業必須是一家優秀的具備長期成長性的好企業。
第四,強調投資企業而不是投資股票。股票只是企業產權的證明,投資企業而不是投資股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如果投資一家優秀的企業,一定要和企業共成長,而不是只想通過投機買賣企業的股票,獲取短期市場差價。這對于我們目前國內的股票市場投資者和
上市
公司的經營者們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發意義。
第五,要集中投資,不要太多元化。表面上看,集中投資的策略似乎違背了多樣化投資分散風險的規則。但巴菲特卻認為,投資者應該像馬克•吐溫建議的那樣,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巴菲特認為,一個人一生中真正值得投資的股票也就四五只,一旦發現了,就要集中資金,大量買入。
第六,永遠保持平和心態。巴菲特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始終保持著平常心態。不論是互聯網狂潮到來之際,還是市場環境風平浪靜之時,巴菲特從來都不著急,都很從容。這也是巴菲特所以成為今天的巴菲特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