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是企業風險管理必備手段
所謂套期保值,是指買入(賣出)與現貨市場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間,通過賣出(買入)期貨合約補償現貨市場價格變動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利用套期保值提前鎖定未來買入或賣出價格。據統計,92%的世界500強企業開展了套期保值業務,美國企業的參與度更高達94%。但2008年我國企業中,包括 上市 公司和幾百家央企在內,只有10%做過套期保值,中國企業參與套保的深度和成熟度都還處于初級階段。
誤區一:我們不做投機,不碰衍生產品。我們在和企業討論套期保值時經常聽到上述觀點,將衍生產品和投機概念簡單等同起來。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我們的觀點恰恰相反,不利用衍生產品做套保而使企業完全暴露在市場巨大風險之下,是更大的投機。在國際化大趨勢和激烈競爭下,學會合理運作期貨工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才是積極負責的態度。
套期保值本質是轉移風險和追求穩定
套期保值的本質是化解風險,使企業在外部環境出現不利變化或不確定時,企業利潤曲線圍繞行業核心利潤線進行上下平緩波動,基本呈均勻發展軌跡,避免大起大落的W型運行曲線。國際跨國公司一般均在公司章程或專門管理辦法上對套期保值有明確規定,一旦建立就要長期堅持。這是企業套期保值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提出明確套期保值政策的企業非常之少。
誤區二:套期保值是為了利潤最大化,有盈利我們才套保。上述觀點并非科學的套保理念,套保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增加盈利本身,而是增加盈利的確定性,是回避現貨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有些企業選擇在預測價格走勢不利時,會選擇采取套保,而在預期走勢對自己有利的時候不做套保,這一觀點將投機與風險控制混為一談,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套期保值策略,真正的套期保值策略應該貫穿于企業管理過程的一朝一夕,而非過多依賴主觀判斷。
當然,并非說套保政策是一成不變,企業也可以適當結合市場和專業能力進行市場趨勢判斷,對套保比例進行適度調整。例如,企業可以選擇在50%套保比例上下,可以根據市場和企業實際情況在30%〜70%之間調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須要分清戰略和戰術層面操作,只能在堅持套期保值總的原則基礎上適度調整(見表1)。
套期保值業績需要客觀評價
套保評價的基本原則應該是:符合公司套保政策的虧損是正確的,不符合政策的盈利是錯誤的。理論上來看,一旦進行套期保值,盈利和虧損的概率各為50%。首先要評價企業是否嚴格執行了預訂的套保政策,一旦按照既定政策操作,虧損是完全接受的。相反,如果超出套保權限,突破額度、范圍、期限、工具等進行套保,即使有盈利,應屬于違反套保紀律和投機,應該受到嚴格處理。
誤區三:某某企業由于套期保值做虧了。永遠不要單憑期貨保值賬戶的盈虧來評判套保業績。保值頭寸虧損并不是套期保值運作的整體虧損,過渡渲染保值賬戶虧損或盈利是不恰當的,必須要把期貨和現貨結合起來對待。
在樹立正確的套期保值理念的基礎上,在企業具體操作實踐中,我們建議:
1、建立完善的套期保值制度。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套期保值哲學,公司主要股東和董事會需要從戰略層面明確套期保值的目的和基本原則達成一致;二是風險管理制度,包括套期保值的決策、監督、匯報和評價等;三是人才,大宗商品套期保值的專業性很強,需要培養專業團隊進行操作,而非普通財務人員簡單兼任。在體制建設方面,可以尋找具有豐富的套期保值服務經驗、值得信任的商業銀行或期貨公司擔任顧問,根據公司的發展戰略、整體定位、人才隊伍、行業特征、市場波動性和價格風險轉嫁能力等建立一套應用型強的制度體系。
2、選擇合適交易品種、方向和期限。首先,基于金融工具的相關性和完備性,選擇海內或是海外套期保值,選擇交易所和交易對手。以渣打銀行為例,所提供四大系列數十個交易品種,可以為國內投資者提供許多國內期貨交易所尚不能實現的套期保值品種;其次,套期保值期貨方向與現貨風險敞口方向相反;再次是遠期合約期限要與保值期限盡量匹配,以規避基差風險(見圖2)。
此外,企業在選擇交易場所時,不必刻意回避場外市場。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作為現代市場體系的組成部分,分別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世界OTC市場衍生品交易規模遠遠超過了期貨交易所場內交易規模,外匯交易市場90%以上交易通過銀行作為對手方在場外完成。企業應該更加關注產品本身,選擇適合的產品而不一定是復雜的產品。
3、做好會計處理和資金計劃 。參考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認定是否滿足套期保值政策要求,可以避免套保盈虧而導致利潤的大幅波動;通過海外分只機構進行跨境套保的,要避免盈利一邊納稅的負面影響;此外,尋求優化資金管理方案。通過具有衍生品交易資格、中國境內注冊、具有的國際大宗商品套期保值交易能力的銀行作為交易對手,可以充分利用銀行授信節約和免繳保證金,避免跨境納稅不利因素和方便購匯結匯等優勢。
有理由相信,隨著企業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套期保值實踐的深入和拓展,中國企業將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提升全球競爭力。
(作者為渣打銀行 金融市場 部 銷售 副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