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注定是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投資并購大年,自開年起,大大小小的并購案叫人目不暇接。春雷滾滾為哪般?
8月8日,近期主導收購了PPS、91無線等收購“大案”的百度企業發展部總經理湯和松在上海給出自己的解答:兩個原因在起作用,一是PC互聯網進入收斂整合階段;二是移動互聯網浪潮襲來。
當天,清科集團舉行了“2013年中國股權投資與并購年會”,其中一場主題為“TMT行業并購風起云涌諸侯割據”分 論壇 格外熱鬧,主角之一正是湯和松。
湯和松說,自己今年年初就和不同的朋友講過,2013年、2014年將是中國互聯網行業投資并購的集中爆發期。
“只有在產業發展的中后期,如果要做個比喻,就像一個漏斗,在收斂的時候,行業會出現大量的整合、并購,達到規模經濟或者價值鏈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優化。這個整合的結果,就是每個細分行業會出現一家或少數幾家大的公司,再有一些小的Niche players(服務于特定細分市場的玩家),不存在中間者。”湯和松認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今天的中國PC互聯網正是到了收斂整合階段。
湯和松說,從微觀技術層面來看,PC互聯網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也累積了投資并購的諸多充分條件。首先,幾大PC互聯網公司有不少現金,幾十億到上百億美元在賬上;其次,這些公司自身也積累了投資并購的能力,比如百度對去哪兒、PPS的投資,對91無線的收購,“都是我們團隊獨立擔當完成,沒有請外面的中介服務。”
“和PC互聯網不同,移動互聯網并非天外來客、憑空而生。雖然有很多創新,其中有增量部分,但本質上移動互聯網還是PC互聯網服務的遷移和擴展。如果把PC互聯網比喻成在農業社會,大戶人家有良田千畝,那么移動互聯網的到來,就像是良田旁竄生出的新作物——油菜花、茶樹、果樹等等,它們長得很好,看上去新鮮,但本質上還是屬于農業。”湯和松說,面對這些“新鮮的作物”,大戶人家絕不會視而不見。
除了湯和松,“TMT行業并購風起云涌諸侯割據”分論壇上的另一主角是阿里資本董事總經理張鴻平。“BAT戰隊”(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中,惟有騰訊投資負責人未能到場。用張鴻平的話說,“不管是三角戀還是三國殺,隨著投資并購越來越多,我們三家公司常常撞在一起。”
當天活動中,湯和松視角獨特、妙語連珠,張鴻平老成持重、樂于補充,兩人觀點時有碰撞。早報記者記錄并梳理了湯和松和張鴻平此次對話的幾個片斷,希望一窺互聯網龍頭的投資思路。
買什么?
湯和松:首先要說明的是,百度的所有投資都緊緊圍繞“戰略”二字。我們不追逐財務性的投資,而要求在戰略上跟百度有協同意義。
如何理解戰略?形而上地講,戰略分三個方面:
第一、對核心業務的加強。百度的核心業務是搜索,那么圍繞著搜索的技術、產品以及團隊,就是我們投資的主要目標。
第二、生態系統的建立。百度所認為的生態系統是個人、網站和網民,要有助于促進他們的共生、發展和繁榮。
第三、未來布局。我們一直說移動互聯網是未來,但現在它已不是“未來”了,移動互聯網是“今天”。所以對一些現在是非核心的,但判斷下來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業務,會提前布局。
張鴻平:阿里的投資思路可以分成兩個部分:
一是和阿里業務能較強整合的。只要對阿里本身有益,控股也好,收購也好,占股多少,都可以談。在這塊,我們會做一些有影響的投資。
二是與阿里巴巴打造生態圈、平臺有關的公司,強調布局和共生關聯性。比如我們投的陌陌、美團、丁丁、在路上等,阿里采取少數股權投資。
投資方向而言,無線互聯網仍是未來的重點。淘寶、天貓是基于物質交易的平臺,但如果仔細看看,隨著經濟體不斷成長,非物質部分會占經濟越來越大的比重,所以我們也在關注一些新的領域,如本地生活服務、文化產業等。
怎么挑?
湯和松: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很多必要條件才能構成一個充分(條件)。
可有那么多條件,哪些是西瓜哪些是芝麻?
百度評估一家目標公司,簡單講就兩個層面:
第一是戰略層面。務必嚴謹、精確、深刻地理解它和百度的關系。也許一時理解不清楚,也許有些事只能事后諸葛亮,但你要盡最大努力。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我們需要的是什么?對方需要的是什么?雙方的定位是什么?往后走在一起,會是怎樣的關系?
戰略上的錯誤,戰術上是挽回不過來的,一個人的品德不好,到最后終歸會失敗,都是一樣的道理。
第二是戰術層面。這一層講究很多細節條件,不過歸根到底也是戰略需求在戰術上的體現。比如看一個團隊,要考慮的有他們的質量、可持續性、合作的心態等等。又比如一家公司處于新興行業,它有巨大的用戶基礎、建立了較高的壁壘,但你要再仔細想想,它的領先性是處于市場的早期、中期還是后期?等等。
張鴻平:投資其實是投資未來,不是現有或現在非常強的東西,而是和我們有互補性,或未來我們需要成長的地方。
阿里巴巴尋找的對象分兩類:
一、TP(Taobao Patrner),即淘寶伙伴。比如我們投過麗人麗裝和寶尊電商,它們都可被歸為TP。這兩家企業本身成長性就很好,具有財務價值,并且和阿里一樣在電子商務領域做些基礎工作,滿足日常所需,它們對阿里完善平臺是有意義的。
二、阿里還喜歡投資在無線方面有獨特優勢的、有用戶的、有行業地位的公司,像高德、新浪微博、陌陌、丁丁、美團等。當未來格局發生變化,如傳統PC(個人電腦)互聯網更多轉向無線的時候,這些公司也許能與阿里產生協同價值。
如何估值?
湯和松:我想說說,從哲學層面對成交價格的一點理解。
一件東西的價格,永遠由兩個因素決定:第一,它獨立放在市場是上值多少錢?第二,某個具體的人,愿意對它出價多少?所以一家目標公司的價格,永遠從市場的價格起步,以戰略的價值封頂。
就像一瓶礦泉水,對一個口渴的人和一個現在不口渴的人來說,意義不一樣,愿意付出的價格也不一樣。
再舉個例子, 北京 五道口附近有個樓盤特別貴,因為它是有資源,所謂“學區房”,據說十幾萬一平方米。如果現在有一套房標價大概1900萬,你買不買?
我的回答如下:如果老爹本身就是身價50億元的富豪,孩子有了這套房后又努力,考上了 北大 清華,畢業后能繼承和打理好50億的家族產業,產生好的邊際波動效益,有戰略意義,就可以買。
如果老爹是個平民,即使他咬牙買下了這套學區房,孩子后來考上北大清華。能繼承的只有老爸的基因,畢業后他進了銀行工作,一個月拿1萬多元工資已經不錯,那這房子就不能買。
張鴻平:做投資的人都非常清楚估值的幾種方法和模型,會根據現有的 上市 公司的PE(市盈率)、PS(市銷率)、公司未來可能實現的利潤折換等,作參考。不過以上都是學術理論,模型和理論提供實戰上的投資基礎,但真正的實戰上不完全那樣。
有人說,這家公司只值10塊錢,你花100元買,傻不傻?但如果并購它后,能產生1000元的收益,那就不傻,值得做。
所以說,影響一家目標公司估值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并購方的戰略需求是多少;二是市場上的動態供求關系,目標公司供不應求或供大于求,都會影響其收購價格。
有人說,這家公司只值10塊錢,你花100元買,傻不傻?但如果并購它后,能產生1000元的收益,那就不傻,值得做。所以說,影響一家目標公司估值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并購方的戰略需求是多少;二是市場上的動態供求關系。
——阿里資本董事總經理張鴻平
看一個團隊,要考慮的有他們的質量、可持續性、合作的心態等等。又比如一家公司處于新興行業,它有巨大的用戶基礎、建立了較高的壁壘,但你要再仔細想想,它的領先性是處于市場的早期、中期還是后期?
——百度企業發展部總經理湯和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