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專管部門和政策性金融機構
●建立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體系
●鼓勵創業投資和風險資本幫扶
●促進直接融資并拓展籌資渠道
小企業由于先天缺陷,普遍缺乏良好的 公司治理 結構, 財務管理 較為混亂,經營活動缺乏透明度,致使銀行貸款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信貸風險難以控制,因此銀行不愿為小企業貸款。
小企業融資擔保缺失。在銀企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融資擔保可以降低銀行信貸風險,讓銀行樂于放貸。而小企業固定資產少,缺乏足夠品質的抵押品,往往需要向外尋求擔保。在擔保機構的參與下,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得到緩解,銀行所承擔的信貸風險也大大降低。
目前國內的擔保公司或擔保基金存在諸多問題。調查顯示, 北京 轄區內目前只有少數幾家大型擔保公司能夠獲得銀行認可。北京等地平均有76%的小企業沒有和任何擔保機構建立過信用擔保關系;而在獲得信用擔保的小企業中,擔保貸款余額僅占到全部貸款余額的6%,擔保機構基本上沒有發揮實質性作用。
小企業貸款還存在金額小、期限短、筆數多、時間性強等問題,管理成本很大。據統計,國內銀行對小企業平均每筆貸款的金額僅為大企業的1/20,北京市中資銀行對小企業平均每筆貸款的金額約為大企業的1/7。在現行貸款管理體制下,每筆貸款流程類似,固定成本大致相當,相比之下,銀行對小企業貸款的單位成本遠高于大企業。在市場原則驅動下,銀行理所當然地愿意向大企業而不是小企業貸款。
由于存在以上三方面原因,小企業融資在國外也一直是理論上和實務中的難題。為此,許多發達國家采取各種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來幫助小企業解決資金來源問題,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設專門的政府部門和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美國,小 企業管理 局作為一個永久性的聯邦政府機構,其主要任務是幫助小企業發展,尤其是幫助小企業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大多數發達國家除專設政府主管部門外,還設有專門的小企業金融機構。如日本政府成立的三家由其直接控制和出資的小企業金融機構,德國成立的合作銀行、儲蓄銀行和國民銀行等小企業銀行,專門向缺乏資金但有市場、有前途的小企業提供低息融資,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
建立和健全對小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幫助小企業獲得商業性融資。發達國家的政府部門雖然也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但最主要的形式還是提供擔保支持。美國小 企業管理局對小企業最主要的幫助就是擔保貸款;日本官方設立有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的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民間設有52個信貸擔保公司,它們共同致力于為小企業提供信貸擔保服務。
鼓勵創業投資和風險資本對高新技術小企業進行培育。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創業投資是小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劑。美國官方的小企業投資 公司和民間的 風險投資 公司是小企業籌資的重要來源之一。英國則成立了由100多家從事小企業風險投資的小型金融公司組成的“風險資本協會”,為高科技“風險企業”提供大量的資金援助。
鼓勵小企業到 資本市場 直接融資,積極拓展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以促進籌資來源的多元化。小企業規模較小,其股票難以到一般的股票交易市場上與眾多的大企業競爭。為解決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問題,一些發達國家探索開辟“第二板塊”,為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渠道。直接融資渠道的開辟與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發達國家小企業籌資來源的多元化。
銀行作為國家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但不是行使政府職能。要特別防止商業銀行簡單理解對小企業改進服務就是增加或減少貸款,而不從機制、體制創新和防風險方面去研究問題。否則銀行可能面臨層出不窮的壞賬而有悖監管當局初衷,社會資金配置效率也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