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稱,58同城希望今年8月份赴美IPO,并期望今年全年達到一億美元的年營收作為籌碼。然而長達7年的時間中,在各互聯網公司紛紛赴美IPO融資的爭跑中,卻沒有看到國內分類信息網站的身影。
“被倒閉”風波
“這一切是有人操縱的。”4月5日,58同城一位內部員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就在此間,關于58同城身陷資金鏈危機的消息被傳得滿天飛。傳言稱,“58同城崩盤在即,去年58同城總體收入為4000萬美元,員工人數為7000人,總體支出為1.1億美元,2011年58同城全年虧損7000萬美元。其之前完成的A、B、C輪融資的錢已經在去年7、8月份就已花完。目前58同城賬上只剩3000萬美元,其每月虧損額在4000萬元人民幣左右,公司只能維持運營4個月。”
而在58同城“出事”之前,其同行兼競爭對手趕集網剛剛“被出名”。3月17日,有消息稱,趕集網由于資金吃緊,將啟動大規模裁員計劃。目前,團購等部門已經啟動裁員。
“想不到一個簡單的控制團購成本,提高運營效能的動作,惹來這么多謠言。一個自主流量占總流量85%,每月帶寬費不到300萬,沒任何版權成本的網站,一個運營七年,人員成本是同行三分之一的網站,怎么個倒閉法?請同學們多做一些理性的分析,我們看看明天公司下班后,是不是大規模裁員了,是不是倒閉了。”針對趕集網傳出的倒閉消息,趕集網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楊浩涌(微博)3月18日在其微博中回應稱。
對于趕集網的資金情況,楊浩涌對外稱,趕集網的資金鏈非常健康。自2009年A輪資本之后,趕集網陸續的幾輪融資,間隔幾乎都不超過一年。最新的一輪融資已于2011年下半年敲定,將從互聯網業內頂級PE獲得數千萬美元的融資,完全能保證公司至少3年的運營。
4月5日,58同城相關人員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稱,58同城已經完成了數額較大的D輪融資,而且58同城創辦人CEO姚勁波(微博)跟投。
有消息稱,58同城D輪融資超5000萬美元。對此數額,姚勁波在微博回應 “呵呵,雖然數不對,但任何創業公司能得到原有股東和CEO個人的跟投都充分說明對公司的信心吧”。
電商也許不是出口
在Alexa提供的最近一周中國網站流量排行榜中,趕集網和58同城都進入了Top35:58同城位列26位,趕集排在第34位。排在前25位的,除了搜索引擎、幾大新聞門戶和社交網站,就只有淘寶、京東這樣的電商巨頭以及優酷、土豆兩家視頻網站。
坐擁如此巨大的流量,僅僅靠傳統的分類信息廣告來賺錢顯然不能滿足趕集和58同城的胃口。為了擴大營收,進一步將流量變現,2011年,兩家不約而同地殺入了電子商務的戰場,只可惜,他們挑了一個競爭最激烈、燒錢最猛烈的領域——團購。
知名IT觀察家魏武揮說:“趕集和58同城是提供本地生活分類信息的,將業務擴展到提供本地生活類的團購,商業邏輯是完全成立的,只是競爭者太多了。”
“千團大戰”之下,團購的利潤率被嚴重擠壓。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說:“團購行業的 銷售 利潤率只有10%左右。”
58同城上海站的一位團購銷售員承認,“差不多是這個數字。”不過,她否認58同城是因為團購而虧損的,“其實我們并沒貼錢做團購,團購這一項的毛利可以覆蓋人員成本。”
胡琛介紹,團購有一個資金鏈公式,叫“N+1>3”,“N”代表融資額,“1”代表團購營收,右邊的“3”則代表三部分主要成本,即人員和運營成本,給商戶的分成以及廣告推廣費用。
在此次被傳資金鏈斷裂后,趕集和58同城都宣稱自己在去年下半年已經完成新一輪融資,也就是說,在“N”這項上,他們眼下還有“供血”能力。
胡琛說,“因為有母平臺,所以分類信息網站在人員和廣告推廣方面都會更節省成本,因此他們要保證這個公式的成立會更容易。”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團購可以輕松變成58同城的“搖錢樹”。
在團購業被集體唱衰的關口,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來市場的驚慌。趕集收縮團購業務也正是此次“被倒閉”傳聞的導火索。
58同城表態今年將繼續著力發展團購,但58團購副總裁張川表示,他們所希望的是為本地商戶提供“58黃頁+58團購+58招聘”的一站式服務。
盈利模式受質疑
無論此次58同城、趕集網“被出名”是否有人操縱,也無論是出于何種目的,無可爭議的事實是,此事引起了各方對互聯網分類信息領域的關注。
“分類信息網站當前在繼續發展原有業務的同時,都開始注重無線業務的拓展,將傳統黃頁的分類信息服務加上部分SoLoMo(社交、本地化、移動)的特性復制到移動互聯網領域。”易觀國際(微博)分析師黃萌4月5日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分類信息網站的現狀時稱,“分類信息市場目前還是以全國性網站為主,地方性網站為輔,主要有58同城、趕集網、大眾點評網、口碑網等網站,不過易觀在這方面暫時還沒有市場份額方面的數據。”
眾所周知,58同城與趕集網目前是分類信息領域比較出名的兩家網站,其網站介紹中都自稱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分類信息網站,而且在中國互聯網都有差不多七年的歷史。
“二者在商業模式、發展路徑、核心資源上都非常相似。很難找到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它們的不足都在于沒有將手上的大量資源有效地變現。”對于58同城與趕集網的差異性,黃萌對《華夏時報》記者稱。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58同城還是趕集網,在長達7年的時間中,在各互聯網公司紛紛赴美IPO融資的爭跑中,尤其是后來都已經實現IPO的情況下,卻沒有看到國內分類信息網站IPO的代表。
“趕集、58同城這類的分類信息網站,或者說本地化生活信息平臺,IPO受阻的最大原因是缺乏健全的商業模式。”黃萌對本報記者分析稱,“在開放機制中聚攏信息、流量的基礎上、進行 管控 進而變現是這類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否則其將會與垂直 論壇 同樣走入發展窄巷。在目前資本較為謹慎的大環境下,如果不能明確一個可預期的盈利能力,很多題材難走上二級市場。”
對于58同城與趕集的IPO的情況,趕集網官方一直沒有消息。而有消息稱,58同城希望今年8月份赴美IPO,并期望今年全年達到一億美元的年營收作為IPO的籌碼。
對于大部分互聯網企業來說, 風險投資 是其生存擴張的基礎。面對時下的虧損、資金緊張等傳聞,58同城創始人兼CEO姚勁波對外回應稱:“有人夸大電商負面殃及58同城,虧損說法嚴重不實,公司即將盈利。”
不過本報記者多次詢問58同城相關人員58同城今年的戰略目標和規劃時,其表示自己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