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越來越成為很多企業達成自身目標的一種手段,但企業在開展學習 時,普遍會經歷學習 的“三痛”過程,即學習 前的“迷茫”:不知道要學習 什么;學習 中的“無奈”:為了學習 而學習 ;學習 后的“無辜”:沒有到達預期的學習 效果。
深圳亞德爾咨詢顧問中心負責人張濤(圖片由本人提供)
如此說來,是否是學習 本身沒有效果?答案顯而易見,因為存在就是合理的。不然,為什么那么多優秀的企業在學習 這塊的投入越來越多?
同樣的,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企業明明投入了很多,但效果卻不太理想?任何問題的出現,應該需要從根源上去尋找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才有可能針對性的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在企業開展學習 前,應對學習 可能產生的“三痛”有個詳細的了解。
1、學習 前的“迷茫”:不知道學習 什么?
在與企業接觸過程中,企業在向一些學習 服務機構提出學習 需求時,往往都是一些比較大的需求,比如“我們想做一些關于管理能力提升的課程,你們能否先提供課程大綱?”而當服務機構問其為什么想做關于這方面的課程內容時,企業往往不是回答得很模糊,就是直接回復說:“我們就是想做這方面的課程。”
在深入接觸企業后,你會發現其實他們也不太明確為什么要做這方面的學習 ,有時僅僅是因為其他企業做過這個學習 ,所以才覺得不甘落后他人。
因此,要解決學習 前的“疼痛”,任何一家企業在學習 前,都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做這方面的學習 ?”
這個問題不解決,就已經在學習 開始前決定了學習 的投入產出比不高。我們知道,企業之所以存在,有其自身存在的目的。比如盈利,比如滿足客戶需求……任何一家公司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所以,學習 的主題應該是有助于企業目標的實現,或是圍繞這個階段的目標達成而做的努力。就好比一個剛出生的小孩,這個時期對于他而言,重要的是吃好、喝好、睡好,因為這個時候,他這個“系統”的目標就是健康成長。與此無關的,可以稱為無用功或者效用不大。
學習 應該圍繞企業自身的目標進行,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先要搞清楚企業自身的目標。任何企業的目標無非就是要滿足客戶價值,這是我們盈利的來源;要滿足員工價值,這是我們滿足客戶價值的基礎;還要滿足股東價值和社會價值。學習 什么? 跟這些目標有關的東西,這個大方向不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