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貨膨脹和歐美債務危機的雙重擠壓之下,國內企業的生存發展環境似乎變得日益艱難,而最近不斷爆發的溫州民間資本崩盤案,更是讓原本風聲鶴唳的企業驚慌不已。實際上國內外環境的波動對中國經濟帶來的不僅僅是壓力和威脅,還有觸動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從樂觀一些的角度來看,這些內外因素將成為中國經濟變革的催化劑,從而給眾多行業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尤其是與實業緊密接軌的 風險投資 行業。
不得不說的通貨膨脹
目前國內通貨膨脹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成本推動和外圍經濟惡化帶動的輸入型通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2011年1~8月全國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5.6%,而1~8月規模以上工業品增加值同比增長14.2%,比去年同期增長16.6%,在經濟增速下降的背景下,通脹的主要推動力來自于工資等成本的上升所導致的成本推動型通脹,除了勞動力成本之外,工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也成為推動物價上漲的重要原因。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7.1%。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7.9%,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5%,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物價上漲的壓力。
另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部分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均價漲幅都在30%以上,包括鐵礦石、原油和大豆等,這三項占整個進口商品總和的30%以上,導致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商品的整體價格上漲14.7%。作為基礎性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與中下游產業關聯度較高,價格的上漲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到中下游環節。
這兩大顯著特征下的通脹,加速了中國企業的轉型和調整。其中國內要素成本的上升,導致企業傳統的發展模式不適用,即勞動密集型和資源浪費型企業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而不掌握上游原材料定價權,站在產業鏈的中下游的企業,面對成本上漲壓力,無法傳導,使得企業快速進入被大浪淘汰境地。
通脹下的行業機會
日前在大連舉辦的夏季達沃斯 論壇 也將“關注增長質量,掌控經濟格局”作為討論主題。應該說現在的確是時候反思過去的經濟成長路徑了,人口紅利、環境資源極大豐富的時代正慢慢遠去,只有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企業,才能保持高質量、持續而穩定的增長。為此我們要通過判斷社會發展趨勢,跟進行業演變進程,挖掘行業中的高價值企業,整合社會各種資源,推動此類企業發展,進而帶動整個行業振興或突破,形成健康良好的經濟格局。
在CPI上漲的5.6%中,貢獻最大的是食品價格,包括糧食、肉禽及豬肉價格等,所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高糧食安全和居民收入是穩定物價和抑制通脹的重要基石。農、林、牧、漁業將成為中國現今及長期支持和調整的重點行業,在這一調整過程中,一些傳統農業技術升級、環境資源浪費減低、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企業集群將脫穎而出。例如污染少、對土壤破壞力低的有機蔬菜種植將成為現代農業企業的發展方向。
2010年中國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已經達到所謂中等收入國家階段,人們消費的意愿越來越強。尤其是在貨幣貶值和實際購買力下降的情況下,人們更愿意選擇投資和消費。不幸的是,投資渠道在當下并不不明朗,包括 房地產 、股市、大宗商品等都因受國家政策調控或國際經濟變動而不確定,消費便順勢成了迫切的需求。所以致力于提升客戶消費體驗、引導人們的消費習慣的企業將快速獲得成功,蘋果公司就是一個典型案例,盡管過去一段時間里全球經濟一直處于震蕩的狀態之中,蘋果公司的 銷售 仍有驕人的業績,2011年上半年在中國市場實現同比6倍的銷售增長。另一方面,借助互聯網技術形成的新商業模式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消費慣性,比如足不出戶辦理銀行業務,交通銀行最近推出的3D虛擬銀行營業廳等。如何挖掘客戶的消費欲望,提升服務品質,逐步轉變傳統的賣方意識和模式,將有助于更多關注消費類的企業走上新臺階。
隨著人們手里可支配的收入越來越高,以及老齡化社會的臨近,關注健康同樣成為現今社會的主流。現代生物醫藥科技的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準,也是基業常青的行業,但其漫長研發之路也把很多企業擋在了門外。中國對推廣自主研發醫療醫藥科技,以及中醫治療成果都投入了大量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傳統的中醫保護和開發正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人士重視,并將其視為帶動中國自主創新領域的旗艦。同仁堂是一個較好的例子,其完整的產業鏈、豐富的產品系列位居行業前列,且其在國際化和多元化方面的實踐也有一定成績。但如何讓中醫的文化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形成穩定的可計量的診斷原理及藥理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制約了中醫中藥企業的發展。
談完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我們再看看引起國內通脹的另一誘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是造成國內通脹的另一誘因,雖然諸如鐵礦石、石油等資源類產品所具有的地域分布屬性是無法改變的,但對替代能源的開發利用卻是一大利好。無論是新能源的開發還是替代煤、石油、鋼鐵等的新材料,所有國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如大連的一家鋼企,通過高溫復合鐵、銅等金屬材料研發出的板材,其硬度超過鋼材,但成本卻遠低于鋼材,且沒有對鐵礦石的進口依賴。而中國的乙醇石油、生物柴油等技術也進入了局部試推廣階段,這里還將延伸的概念是變廢為寶的環保型企業,比如將地溝油提煉處理后形成的柴油等,這些替代能源類的技術需要市場的檢驗,但對這一領域的挖掘和開拓將是一個迫切需要展開的故事。
風險投資的作用
風險投資作為連接實業與 金融資本 最直接的橋梁,曾在以色列等國的經濟發展及振興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它們在中國也將承擔同樣的使命——對快速發展的中小企業給予資本支持,對發展成熟的企業則促進行業的轉型和整合,有效規避企業因資本缺乏造成的整體經濟停滯或活力下降。
據投中集團最新的資料顯示,2011年二季度中國(風險)股權投資市場中,投資企業發展期、擴張期及早期的金額分別為8.12億美元、13.74億美元和1.06億美元,分別占比35.4%、59.9%和4.7%。相較于以往投資,發展期企業占比有所下降,而擴張期企業占比有所上升。擴張期企業融資增多主要源于目前電子商務行業走向整合期,多家市場領先企業相繼獲得多輪融資進而加快其擴張步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目前經濟結構下的投資側重和趨勢。
通脹及外部經濟低迷,將使得很多隨經濟周期震蕩的企業趨于倒閉,而優質有創新活力的企業勢必掌握先機,引領社會發展的變革,促進行業轉型和整合。而投資基金的資本支持將最大合力完成這一整合,當并購整合成為大勢時,對于投資基金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不在是單純的短期間內 上市 退出的利潤回報,而是要深刻了解行業特性,找到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判斷其整合趨勢,并有相應資源協助其完成整合。
這個轉變的歷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國(風險)股權投資基金是伴隨著中國企業成長起來的。當中國經濟環境和企業發展變化時,中國投資基金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把握經濟大勢,適時轉變我們的投資哲學,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助力器,中國經濟振興的引領人。
(作者為新開發投資公司 財務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