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資本成本主要用于
投資決策、籌資決策、評估企業價值和業績評價。
1.用于投資決策
評價投資項目最普遍的方法是凈現值法和內含報酬率法。
采用凈現值法時候,項目資本成本是計算凈現值的折現率;
采用內含報酬率法時,項目資本成本是其“取舍率”或最低報酬率。因此,項目資本成本是項目投資評價的基準。
2.用于籌資決策
籌資決策的核心問題是決定資本結構。
最優資本結構是使股票價格最大化的資本結構。
能使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資本結構就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小化的資本結構。
3.用于營運資本管理
可以把各類流動資產看成不同的“投資項目”,它們也有不同的資本成本。
4.用于企業價值評估
評估企業價值時,主要采用折現現金流量法,需要使用公司資本成本作為公司現金流量折現率。
5.用于業績評價
以市場為基礎的業績評價,其核心指標是經濟增加值,計算經濟增加值需要使用公司資本成本。
在“籌資決策——資本成本——投資決策——資本成本——籌資決策”的循環中,為了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公司在籌資活動中尋求資本成本最小化,與此同時,投資于報酬高于資本成本的項目并力求凈現值最大化。
隨機讀管理故事:《阿氏實驗》
半個世紀以前,心理學家所羅門·阿氏有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并且從此后不斷被人們效仿。
這個實驗由8個人來共同完成。實驗者請這8個隨意選擇的實驗對象,集中在同一個房間里,然后向他們展示一張劃有四條垂直線段的卡片,并要求每個實驗對象依次分辨出,右邊的三根線段中,哪一根線段與第一根線段長度相同。
其實,在8個測試對象中有7名在實驗之前已經被安排串通好,他們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最右邊那根線段與第一根等長。但實際上,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而最后一名實驗對象就要面臨這樣的抉擇;是茍同于其他7個人的選擇,宣布他明知是錯誤的結果,還是提出與眾人不同的答案。
通過這樣的幾組試驗,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棄了正確的答案去選擇了大多數人選擇的錯誤結論。
管理故事哲理
德國哲學家弗蘭德里克·尼采發現:人們更愿意相信被別人認定的事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從眾心理。人們在對一件事物做判斷時,往往會受外界的影響。而優秀的企業領導者,應該具備抵御這種隨他性的能力,從而進行獨立思考。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