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貼現的分析評價方法
貼現的分析評價方法,是指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分析評價方法,亦被稱為貼現現金流量分析技術。
1、凈現值法
這種方法使用凈現值作為評價方案優劣的指標。所謂凈現值,是指特定方案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與未來現金流出的現值之間的差額。按照這種方法,所有未來現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預定貼現率折算為它們的現值,然后再計算它們的差額。如凈現值為正數,即貼現后現金流入大于貼現后現金流出,該投資項目的報酬率大于預定的貼現率。如凈現值為零,即貼現后現金流入等于貼現后現金流出,該投資項目的報酬率相當于預定的貼現率。如凈現值為負數,即貼現后現金流入小于貼現后現金流出,該投資項目的報酬率小于預定的貼現率。
凈現值法是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在理論上也比其他方法更完善。凈現值法應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確定貼現率,一種辦法是根據資金成本來確定,另一種辦法是根據企業要求的最低資金利潤率來確定。前一種辦法,由于計算資金成本比較困難,故限制了其應用范圍;后一種辦法根據資金的機會成本,即一般情況下可以獲得的報酬來確定,比較容易解決,因此通常使用的是后一種方法。
2、內含報酬率法
內含報酬率法是根據方案本身內含報酬率來評價方案優劣的一種方法。所謂內含報酬率,是指能夠使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等于未來現金流出量現值的貼現率,或者說是使投資方案凈現值為零的貼現率。
凈現值法和現值指數法雖然考慮了時間價值,可以說明投資方案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的投資報酬率,但沒有揭示方案本身可以達到的具體的報酬率是多少。內含報酬率是根據方案的現金流量計算的,是方案本身的投資報酬率。
內含報酬率的計算,通常需要“逐步測試法”。首先估計一個貼現率,用它來計算方案的凈現值;如果凈現值為正數,說明方案本身的報酬率超過估計的貼現率,應提高貼現率后進一步測試;如果凈現值為負數,說明方案本身的報酬率低于估計的貼現率,應降低貼現率后進一步測試。經過多次測試,尋找出使凈現值接近于零的貼現率,即為方案本身的內含報酬率。
內含報酬率在評價方案時要注意到,比率高的方案絕對數不一定大,反之也一樣。這種不同和利潤率與利潤額不同是類似的。
(二)非貼現的分析評價方法
非貼現的方法不考慮時間價值,把不同時間的貨幣收支看成是等效的。這些方法在選擇方案時起輔助作用。常用的方法為回收期法、會計收益率法等,下面進行舉例簡述。
1、回收期法
回收期是指投資引起的現金流入累計到與投資額相等所需要的時間。它代表收回投資所需要的年限。回收年限越短,方案越有利。
回收期法通俗易懂,大致反映投資回收速度,而且計算簡便,但是這種方法有兩個缺陷:第一,它忽略了回收期后的收益,容易造成嚴重的退縮不前。因為許多對企業的長期生存至關重要的較大型投資項目,并非在開始幾年內就能帶來收益,實際上,資本投資的全部目的在于創造利潤,而不只是為了保本。第二,由于決策者以回收期作參數,往往會導致企業優先考慮急功近利的項目,導致放棄長期成功的方案。特別是對于投入資金大,而且周期長的項目,則不宜唯一使用這一指標。它是過去評價投資方案最常用的方法,目前作為輔助方法使用,主要用來測定方案的流動性而非營利性。
2、會計收益率法
這種方法計算簡便,應用范圍很廣。它在計算時使用會計報表上的數據,以及普通會計的收益和成本觀念,以會計收益率法作為評價投資的參數,要求企業事先確定要達到的必要會計收益率。在進行決策時,高于必要會計收益率的方案可以入選,在多個互斥方案中則選用會計收益率最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