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 個人理財、證券投資、國際金融 提供專業企業內訓,政府培訓。 13439064501 陳老師
      2023年12月18日    王在全 《企業管理》     
    推薦學習: 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韓秀云教授任首席導師。韓教授在宏觀經濟分析、西方經濟學、金融以及產業經濟趨勢研究等方面建樹頗豐,今天將帶領同學們領會經濟發展趨勢,分析產業的變革方 清大EMBA總裁實戰課程,歡迎聆聽>>

    【關鍵詞】“雙碳”;碳交易;碳排放權;碳減排;綠色發展



    目前,全球已有132個國家承諾21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實現碳達峰。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向全球承諾中國將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國有企業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這就決定了國有企業在“雙碳”目標中的責任與擔當,國有企業同時也是碳排放的治理重點。

    本文研究歐盟及美國的碳排放問題與碳交易市場建設情況,對解決我國碳問題及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借鑒與啟示;我國碳交易市場的構建將電力行業首先納入碳金融交易之中,對解決我國碳排放問題提出了路徑選擇,今后將有更多企業通過碳交易逐步解決碳排放問題。碳交易的發展使得我國企業更加關注綠色生產、清潔能源的使用及碳回收與利用,為實現“雙碳”目標做出貢獻。

    一、西方國家碳排放問題及其碳交易市場

    1.西方國家碳排放問題及對策

    為了解決氣候變暖和碳排放問題,各國通過簽署國際公約和協議,逐步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以共同解決碳排放問題,如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向光能、風能、核能、氫能及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領域進軍,同時通過植樹造林等措施吸納二氧化碳,以及財政金融等手段支持綠色產業。

    一些發達國家已經走過了傳統工業化階段,如英國早在1972年就實現了碳達峰,是世界上最早實現碳達峰的國家之一。2019年英國碳排放量為3.80億噸,較1991年降低38%。2020年,英國能源結構中天然氣占比達41.18%,核能占比8.46%,可再生能源占比15.12%,廣義清潔能源比重合計達64.76%,為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中清潔能源占比最高的國家。

    美國是工業化大國,同時也是碳排放大國。基于產業轉型及低端產業的轉移,美國在2007年實現碳達峰,峰值碳排放74.5億噸。2010年后,得益于“煤改氣”工程,美國的碳排放大幅下降,2019年僅為65.58億噸。目前,美國建立了以“3550”為主要目標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框架,即承諾到2035年通過向可再生能源過渡實現無碳發電,2050年實現全面碳中和。德國在1990年實現碳達峰,還有一部分歐盟成員國分別在1991―2008年實現碳達峰。2020年歐盟碳排放量為25.51億噸,較1990年減少32.05%。2020年,歐盟石油、煤炭、天然氣、核能、可再生能源占比分別為33.19%、12.39%、23.92%、14.20%、16.29%。根據歐盟的“Fitfor55”計劃安排,預計到2030年,歐盟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將提高至40%左右。

    2.碳交易市場成為碳排放問題的重要解決機制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碳交易等市場機制降低碳排放,不僅大大降低財政成本,而且還能有效配置市場資源,使碳排放量大的產業或企業有機會實現綠色發展,向低碳轉型。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通過將這種給社會帶來負外部性的成本,納入企業的內部成本考慮,企業的總成本增加了。因此,通過市場化機制如何降低成本,實現盈利,成為企業的市場選擇。

    一方面,企業要么通過使用新能源或技術改造等方式降低碳排放,實現綠色生產;要么花費成本在市場上購買碳排放權,雖然這樣也能夠暫時解決問題。但是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日益逼近,碳價格的不斷上升,企業依然需要主動采用清潔能源,綠色生產,低碳運營,不斷向碳中和目標邁進。

    另一方面,碳交易也給低碳節能企業帶來了收益,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到節能減排中來。例如,特斯拉汽車2020年銷售收入比2019年度增加了62.3億美元,首次實現盈利,其最主要的貢獻就來自碳交易的15.8億美元。這說明碳交易可以成為新的創收渠道,這會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企業綠色轉型。

    歐盟作為《京都議定書》簽署方之一,為落實其承諾的8%減排目標,于2005年1月開始運行碳交易市場,覆蓋31個國家的11000余家電站和工廠,占歐盟溫室氣體排放的45%左右,其碳交易總量占世界交易總量的85%左右,是世界第一個也是目前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其成功運行為世界各國建立碳交易市場樹立了典范并提供寶貴經驗。

    歐盟排放交易體系屬于總量交易。總量交易是在排放總額設定并且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各排放單位之間通過市場交易機制解決碳排放問題。歐盟將納入排放體系的產業和企業分配一定數量的排放許可權,如果企業實際排放量小于分配到排放量,那么該企業就可以將剩余的排放權在市場上出售,并獲得利潤;相反,如果企業的排放大于分配到的排放量,那么企業就必須要花錢去購買碳排放權,否則將會受到重罰。在試運行階段,每噸二氧化碳超排罰款為40歐元,而正式運行階段,罰款額將會達到每噸100歐元。每年末,控排企業必須上繳足額配額,否則將處以高額罰款(現為100歐元/噸),故配額的盈余單位與短缺單位之間可進行交易,此為“二級市場”。近年來因為供給收緊,碳配額價格不斷上漲。2021年,較高的碳價已被歐盟碳配額市場的參與者普遍接受。對于歐盟碳排放配額(EUA)市場而言,2021是意義非凡的一年,碳價格于12月8日達到了歷史最高點——每噸價格超過90歐元。

    當然,碳排放同時受限于國際政治經濟及軍事局勢的影響。如俄烏沖突導致一些歐盟國家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受阻,其中德國油氣使用占能源消費近60%,俄羅斯油氣能源的供給切斷后,德國不得不重啟煤炭發電,甚至考慮重啟核能發電,這必然阻礙其碳排放計劃的實現,進而影響歐盟的碳中和進程。

    二、國有企業綠色發展與中國碳交易市場

    1.國有企業產業轉型與綠色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經濟思想引領下,國有企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將企業生產經營與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在不斷實踐中構建綠色低碳發展路徑。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家,每年的碳排放量約為100億噸左右。要實現“雙碳”目標,我國必須進行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轉型、突破性的技術創新及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撐。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大幅降低煤炭消費占比,需要克服技術、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就業、社會保障等各種復雜問題和挑戰。此外,還要通過科技創新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帶動整個社會低碳運行,綠色發展將會成為必由之路,尤其是高排放的行業和企業。我國與能源相關的排放主要是由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燃燒帶來的,約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90%。八大重點行業——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是耗能主力。據中創碳投統計,2020年度八大重點行業的碳排放總量合計約占全國碳排放的80%。這八大重點行業中超八成為國有企業。隨著高質量發展的不斷推進,新發展理念的不斷落實,深化國企改革勢在必行。國有企業要迎頭趕上新一輪科技革命,將科技創新轉換為動力賦能企業轉型,實現綠色發展。

    國家電網深入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即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開辟了中國特色能源發展新道路。

    從供給側看,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關鍵是要加快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推動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有序替代。截至2021年年底,國家電網經營區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5.4億千瓦,成為全球新能源并網裝機規模最大的電網;新能源發電量占比從2015年的3%提高到10%以上,并建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云平臺,新能源利用率達到97.4%。從消費側看,推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關鍵是要實現終端能源消費高度電氣化。國家電網積極實施重點領域節能提效減碳工作,充分利用電力大數據和市場化手段引導用戶節約用電、高效用電、用綠色電。

    2.我國碳交易市場

    (1)碳市場試點

    從市場性質來說,碳交易市場是為了倒逼企業節能減排,從而達到負零排放,是解決碳排放問題的重要路徑。然而,配額的分配注定是要縮減的,未來配額價值將不斷升高,碳金融的介入將使碳市場成為多層次復合型市場,成為具有投資價值的市場,碳市場產品未來也將不斷豐富,除了現貨交易,期貨、掉期等衍生產品會隨著市場價值的變化不斷涌現,使碳金融市場更加活躍。根據全球碳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碳排放量也位居全球第一,隨著其他行業的進入,我國碳市場規模將逐步增大。

    我國碳排放有兩條解決路徑:一是節能減排。從能源需求側看,“提能效,降能耗”主要在建筑、交通、工業、電力等節能領域著力;從供給側看,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提高能效,大力發展光能、風能、氫能、可再生能源以及儲能等新能源,不斷替代化石能源。二是碳移除與增匯。基于自然的方式,如植樹造林、發展濕地和海洋、碳捕獲技術等碳匯,幫助吸納二氧化碳來解決碳排放問題。

    另外,政府一方面可以采取行政手段,將碳指標層層分解到各地、各部門或各企業,這種行政辦法看起來具有強制性,但是推動和執行還是很有難度;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經濟手段,通過市場機制,發展碳市場,交易碳排放權,并在此基礎上創新碳金融業務。約束機制加激勵機制的做法相對比較有效,西方發達國家也有相對成熟的經驗可供參考。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2020年煤炭占比57%,石油占比19%,水電占比9%,天然氣占比8%,風電、核電以及光伏等占7%。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過高是我國成為碳排放大國的根本原因。近年來,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呈現出明顯的低碳化、清潔化趨勢。2005—2019年我國煤炭消費量比重從72.4%下降至57.7%,共下降14.7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量則從2.4%提高到8.1%,清潔能源(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消費量從7.4%提高到15.3%,合計占比提高13.6個百分點。要解決我國的碳排放問題,僅靠一種方法難以實現,碳交易的市場機制成為有效途徑。

    借鑒國際經驗,2011年,我國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北、重慶、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2013年,北京、深圳、上海等7個試點省市先后啟動了碳交易。目前有兩類基礎碳交易產品在市場交易:一是政府分配給企業的配額交易;二是國家核證自愿減排的碳排放量(CCER)。

    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先后發文,通過金融、財政、產業等政策支持綠色產業的發展。此外,還鼓勵發展各類碳金融創新產品,有計劃地發展碳遠期、碳債券、碳資產證券化、碳期貨、碳期權、碳掉期、碳租賃和碳基金等碳金融產品和碳金融衍生品。

    北京綠色交易所自2013年成立以來,已將8大行業、900家左右重點排放單位納入試點碳市場,二氧化碳價格在全國7個試點碳市場中最高,倒逼重點排放單位提高節能減碳意識,增強了企業控制碳排放的主動性。2022年以來,二氧化碳價格不斷走高,2022年6月最高達到每噸88元。

    (2)全國統一碳市場

    經過近十年的試點,2021年7月16日,在上海正式啟動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首批納入的是發電行業,合計2162家排放企業進場交易,年覆蓋碳排放量約為45億噸,幾乎占我國碳排放的一半,因此具有特殊意義。中國的碳市場是全球第一個發展中國家碳市場,經過試點后正式運營,市場平穩,交易系統完善。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未來還將有鋼鐵、石化、建材、有色冶煉、化工、造紙、航空等行業納入其中。從目前這8大行業來看主要是國有企業。以發電行業為例,2022年中國百家碳排放企業中,華能國際以碳排放3.7億噸排名第一,國電電力以3.16億噸排名第二,大唐發電以2億噸排名第六。

    國家能源集團踐行新發展理念,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施綠色發展戰略,抓住綠色轉型機遇,在煤炭、電力、化工、運輸等方向持續發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科技創新,完善企業管理,大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因此,國有企業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2022年6月15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交易價格達到了88.8元高點。截至2022年8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一年來,累計參與交易的企業數量超過重點排放單位總數的一半,市場配額履約率達99.5%以上。截至2022年8月10日收盤,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1.95億噸。

    我國碳交易剛剛起步,產品種類少、缺乏流動性。例如,2021年,歐盟碳交易配額規模不到20億噸,而我國達到45億噸,但流動性遠遠落后于歐盟,換手率僅是歐盟的十分之一。目前我國采取“免費配額分配+自愿減排”的模式,在一級市場,目前的配額是免費分配的,將來可能采取拿出部分進行拍賣,或者進行總額控制甚至按年減少的模式,不斷將企業的碳排放外部性內部化到企業,使得企業的總成本上升,倒逼企業綠色發展,達不到目標的企業將會被淘汰出局,這也進一步推進我國國有企業在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方面下苦功夫。此外,在交易市場引入更多的投資者等舉措,不斷完善一、二級市場,使得市場價格機制的定價功能更加凸顯,以便加快推進達到減碳的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1] 康子冉,丁韋娜.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路徑選擇.中國物價,2022(5).

    [2] 譚志宣,夏洪偉.國內減碳現狀及“雙碳”目標實現途徑.能源研究與管理,2022(1).

    [3] 喬英俊,黃海霞,姜玲玲.發達國家碳中和主要行動及對我國的啟示.石油科技論壇,2022(1).

    [4] 汪惠青.碳市場建設的國際經驗、中國發展及前景展望.國際金融,2021(12).


    作者:王在全,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盲人過橋》
    有個盲人經過一條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橋,從橋上摔下,兩手抓住了橋欄。他戰戰兢兢地抓緊欄桿,自己估計松手后肯定會掉進深淵里。過路人告訴他:“別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緊抓著欄桿高聲呼叫。時間長了,手上累得沒力氣了,一松手就落到橋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來,說:“嗨!早知道橋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讓自己受這么長時間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這個盲人是有些夸張,但企業管理中常常會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寧可把下面想的恐怖點,預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這個是危險的,所謂的憂患意識,要把問題想得更加復雜點,把問題想得更加困難點,這從某種角度而言沒有錯,但對企業戰略來說是存在問題。

    企業戰略過程中對于未來預估,往往會采取相應的措施,某種預估將會對當下的行為發生扭曲,企業會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無謂的因素上。寧可想得復雜點,不要想得太容易,這種思維其實是掉以輕心的反面,中國人有句話叫船到橋頭自然直,這其實就是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從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業管理中,若沒有這種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會事倍功半,當然有這種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鵝現象在當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論與模式如此之多的當下,企業著眼于當下的未來預估,將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核心要解決的問題。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王在全觀點
    王在全PPT
    相關老師
    熱門閱讀
    企業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大片天天看片|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观看的一级毛片|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 国产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小|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成人影院精品777| 99精品在线观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国产6|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视频一区二区精品的福利| 日韩人妻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频|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v乱码|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电影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日韩动漫av在线播放一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乱码 日韩精品一线二线三线优势 | 国产2021久久精品| jazzjazz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麻豆| 国产精品美女WWW爽爽爽视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窝窝午夜看片国产精品人体宴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