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企業抓住“機會窗口”的五大方向
胡賽雄先生在2022睿華夏季論壇上的分享,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第一,未來企業的“機會窗口”往往更密集集中在科技領域比較難做的事情當中。結合當前宏觀的形勢,我國企業在經歷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之后,那些容易做的事情越來越少,容易做的業務空間也越來越小。
今后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往難的方向發展,比如芯片、基因工程、工業軟件等等。很多非常貴的工業軟件,中國企業都是找西方公司買,為什么就沒有企業愿意做工業軟件呢?我覺得難的方向一定是今后真正創造機會的方向。這些方向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備創新的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
第二,目前產業的發展趨勢正在向集中化轉變。在頭部企業形成的平臺以及資本力量的相互作用和沖擊下,未來的產業發展會越來越集中,這將導致大量中小企業難以為繼,一個個碎片化的“機會窗口”已經越來越少了。
雖然很多地方有產業投資加持,很多企業老板也會跟隨這個策略,但是現在跟隨已經很難活下去了,企業要真正創造新的機會,而不僅僅是抓住已經存在的機會。以后中國如果沒有產業投資的平臺和土壤,要呼喚企業家精神很難,因為創造新的機會風險非常大,未來朝攻堅克難的方向發展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要基于場景的數字化重構。把線下效率低下的部分,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提升效率、發現機會,找到一些創新的新方向和新點位。
第四,新能源在中國是一個最大的賽道、是一個大的風口。這個賽道當中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我們或許能在這些方面發力,通過找到細分領域,尋找到新的“機會窗口”。
第五,企業同時還要學會向內求:怎么從內部提升效率同樣非常重要。現在很多中國企業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昏招頻出,很多企業是自己把自己搞“死”了。大家尤其要重經營、少管控,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尋找公司未來發展的、支撐持續增長的外部目標上,少在內部折騰。
02、企業如何創造屬于自己的發展機會?
第一,任何存在都是時空的存在,想要找到生存機會,就要在長的時間軸上站在未來看現在、看自己的產業,這樣才有可能發現很多的機會。
因此,我們能不能和客戶一起定義客戶的未來,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我覺得從未來回看現在,沒準可能會產生很多這種機會。
第二,在和西方公司競爭的過程中,如果西方公司大力投入這個方向,說明還有錢賺,在這個方向上繼續投入,只要把一些關鍵難點克服了,未來應該會比較好。如果大家都放棄的一個產業,我們也沒有必要繼續煎熬。
中國企業往往特別喜歡講性價比,一搞性價比,都是白熱化的競爭。西方公司有一些特點,它講價值,追求毛利率、利潤率。我們可以把一些西方公司的方向作為自己對標的內容,如果他們在投,后面的利潤區是沒問題的,我們當然可以在其中分得一部分蛋糕。
第三,企業家應該要和市場、客戶“泡”在一起。不能把市場當成盲盒,不能做一個產品投放市場然后看管不管用,不管用又做一個產品看管不管用,這是撞大運的方式。公司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和客戶放在一起,然后碰撞出智慧。很多生意是互相碰撞出來的,不是憑空想出來的。
最后,我為企業家朋友送上一份寄語:企業要種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啼。沒有找到梧桐樹,想留住人才,想組織有活力就很難。如果找到大的機會點,適當加大投入還是賺錢;沒有找到機會點,再怎么省錢最后也是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