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炒作5G時,想象出來很多的所謂的應用場景,其中有一個場景就是和汽車的自動駕駛結合可以實現更好的自動駕駛。
又有一些人鼓吹自動駕駛的車路協同的概念。
歷史上,類似的炒作也很多。20多年前,通信有IP和ATM之爭,ATM技術的設計方案是語音、數據、視頻、電子郵件各走各的道。爭了幾年,盡力而為的IP勝出了。
需要協同發展的例子非常多,然而:
現實中,所有的協同都會失敗。
假如你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就發現他不可能跟你協同。設想,把搞5G的人弄去開發自動駕駛,是做一個在車內閉環的自動駕駛還是做一個依賴外部通信條件協同,依賴云計算機的系統?顯然是要選擇前者啊,如果你選擇協同,協同的條件不成熟,你不就趴窩了嗎?這事很簡單的道理。
早年的計算機用途很少,處理能力也很低,應用場景少,剛需更少。你有決心開發這樣的產品嗎?有,IBM的小沃森就是一個代表人物。1960年代,美國的GDP和人均收入,按名義美元計算,只有現在的五十分之一,小沃森就傾其所有,砸進去10億美金開發計算機,因為那個年代沒什么軟件,IBM同時開發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借助于小沃森超強的營銷能力,硬是將這口井鑿出了油。
IT行業協同是做明顯受到關注的,操作系統上面要有大量的應用軟件,構成了生態,也形成了競爭壁壘。硬件也是一樣的,Intel CPU長期壟斷PC市場,不僅僅是產品功能、性能、價格方面的組合優勢,更重要的在這顆CPU上面開發的大量軟件形成了生態壁壘。
由于,商業世界,許多行業都存在依存關系,汽車興起的年代,路是沒有準備好的,不可能將原來適合馬車的路修成適合汽車的路,汽車行業再發展,等不及。汽車行業只能在現有的馬路上行駛,這樣刺激適應汽車的路有需求出現,修汽車的路有利可圖,于是路車協同就慢慢形成了。
開創ShoppingMall的年代不能十分確信這是一種很好的業態,等到它真的能吸引到流量時,商家才趨之如鶩,形成了商家和房地產業主相互促進的關系。
“協同”事實存在,卻不能指望協同,協同是用來吆喝的。
舉個例子,移動設備廠商每推出一代新產品,都鼓吹協同,暢想各種應用價值,雖然單薄乏力,總比啥也沒有強。但移動設備能推銷出去,其實靠的不是廠商鼓吹的應用和協同,而是,消費者會為此買單。它的鏈條是設備廠商和運營商共同鼓吹新技術,消費者趨之如鶩的買單,商業鏈條就打通了。一旦積累了足量的消費者,從各個角度洞察商機的廠商就會嗅到機遇,真的就會開發出來一些很有價值的應用,于是,商業就健壯的循環起來了。
但是,所有的條件都是盡量被利用的。
前面那句話讓你拋棄幻想,不要做不靠譜的事,不要指望和別人、別的技術協同,那樣做會落后的。而這句話則是抓住機會用的。
平板電腦在iPad之前已經搞過好多年,都沒成氣候。喬布斯也在關注這個機會,直到他認為處理器的能力以及觸摸技術已經達到他要求的程度,才開始下手,后來就成功的引爆了平板電腦的品類。喬布斯就是抓住了上游硬件能力達到一定技術程度的條件。
再舉一個喬布斯的例子,1997年,他重回蘋果后,大概在2000年參觀日本公司,發現了一個微型硬盤,他就琢磨這個東西有啥用,后來就做出來重回蘋果后的第一款創新產品iPod,口號是將一萬首歌曲裝到口袋里。
很多生意都是洞察到每個條件,并加以利用促成的。
瑞幸咖啡利用了送餐公司大量外賣人員的條件,開發出了送咖啡的模式。顧客主要不在店里坐兩個小時消費一杯咖啡,節省了房租,從而極大的降低了咖啡的成本。所以,瑞幸將咖啡飲料化,客單價比星巴克砍了一半下來。
大概20年前,很多人就想在電子地圖上挖出商機,當時還沒有智能手機,人們給地圖上的商機賦一個概念,叫做LBS(本地位置服務),服務啥沒人知道。直到十幾年后,智能機成熟,定位和地圖關聯在一起,人們利用這個條件,成功的開發了網約車,送外賣等實際的、被廣泛應用的服務。
大概2014年左右,Sopping Mall業態趨于成熟,有的飯館就抓住了Sopping Mal的流量紅利,開出了很多連鎖店,創造了豐厚的利潤。
這些并不是大海撈針一樣的稀有案例,事實上,大多數的行業都在不斷的,不知不覺的變化中,例如細分市場的變化,周邊技術條件的變化等等,這些變化催生了大量商機。
抓住這些商機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運氣超好,就是蒙對了。第二,就是有很好的商業敏感性,善于洞察,預知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進行針對性的布局,搶占有利時機。
華為基本法中有這樣一條:
【第二十六條】顧客價值觀的演變趨勢引導著我們的產品方向。
我們的產品開發遵循在自主開發的基礎上廣泛開放合作的原則。在選擇研究開發項目時,敢于打破常規,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我們要善于利用有節制的混沌狀態,尋求對未知領域研究的突破;要完善競爭性的理性選擇程序,確保開發過程的成功。
我們保證按銷售額的10%撥付研發經費,有必要且可能時還將加大撥付的比例。
關鍵是第一句,堪稱神來之筆,相當于韓信被殺之后,劉邦的“且喜且憐之”。1998年3月23日頒布的基本法,怎么能夠想出這些深刻、悠遠的道理?
當然,這句話在華為公司沒有被強調和重視,倘若能把這句話深刻理解并且貫徹到具體工作中,必然能夠催生很多價值創造。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行動都是面向未來的,而未來需要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