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峰:我講一下目前在發展文化產業當中的一些前沿問題,還有商業模式,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研究文化產業的四個角度
第一,我認為文化產業可以定義為好玩、好看、好用的東西。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有一種旅游,叫做文化旅游,文化旅游跟傳統旅游之間有什么區別呢?文化旅游更偏向于好玩,傳統旅游更偏向于好看的東西。換句話說,傳統旅游更偏向于觀光,文化旅游更偏向于體驗,比如迪士尼這種旅游是偏向于體驗性的旅游,我們去九寨溝更偏向于觀光旅游。現在旅游已經進入到文化產業的階段,這是對這個產業的理解。
第二,談到文化產業,現在有三個要做好的要素,或者說我們要把文化產業做好,需要從三個角度來入手。
第一個角度就是延長產業鏈,另一個角度就是對我們的模式進行布置,還有一個角度就是對IP進行二次開發、三次開發。比如最近有個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電視劇,接下來會開發很多衍生品,還會開發成續集,或者改編成游戲等等,這屬于IP的二次開發。
第三,我們要有一種產業思維。
我們過去都是產品思維,但是我們往往沒有產業思維。我們有很多人都在做文創產品,特別是受這兩年開發文化產品成功的啟發,很多人只有產品思維,缺乏從產業角度的思考。我們做文創產品的思考角度往往比較孤立,實際上我們應該從產業角度思考,包括從業態、商業模式、產品等多方面的思考。
現在很多人在做互聯網的營銷,但是對互聯網的產業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所以很多人說我們要在互聯網上關注用戶體驗,但是我們不知道用戶在哪里,怎么去關注用戶體驗?比如現在誰消費網絡文學?誰消費網絡劇?所以如果我們要做互聯網文化產業,我們第一件事情要做融網行動,大家都要融入互聯網。
第四,平臺模式跟產品模式有很大的區別。
平臺模式因為平臺不斷在擴張,所以,我們現在可以預言,像騰訊和阿里這種平臺式的模式它持續的時間遠遠比開發出一個技術的時間要長,因為現在技術變化比較大,平臺變化比較小,也就是說不同的商業模式有不同的壽命,有的商業模式壽命更長一點,那我們要研究這個。
另外,我們要研究一個最重要的現象,我們以前說要賣產品,然后賺錢,但是現在我們會發現很多虧錢的公司反而比賺錢的公司更值錢。京東剛剛開始賺錢,但是它公司值三四千億。為什么一個虧損了十幾年的公司能值三四千億呢?因為它公司有整體價值。換句話說,現在有一種最基本的商業模式叫企業整體價值,這個整體價值不在于你賺了多少錢,而在于你的公司值多少錢,這是一個顛覆性的變化。在互聯網這個時代,企業可能虧損,但是這個企業可能很值錢。所以,虧損并不重要,關鍵是你企業有沒有價值,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要素。
第二個要素,我們既然要在互聯網上做生意,那我們首先要融入到互聯網。所以,我們要理解互聯網的特性,我把它叫懂得;我們要把握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我把它叫做精通;我們要利用互聯網,我把它叫用好。我們現在沒懂得就不能把握互聯網的趨勢,因此我們必須第一步要懂得,第二步要把握它的趨勢,第三步我們要提前站在這個風口上,讓風把我們吹起來,就像一只小鳥如果不站在一個好的位置也不好起飛,逆風也會把它刮倒的,所以利用互聯網這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目標。
好企業的四個特點
好的企業有很多特點,我認為我們今天好的企業有4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這個企業它能夠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結構,包括自己的IP,當然可能還要有一定的技術。
第二,好的企業要跟互聯網結合。
現在在美國值錢的公司基本上都是互聯網公司,比如蘋果公司,蘋果公司在今天賺錢之前它做什么事情呢?它在互聯網上賣音樂,它是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音樂的提供商,它是一個平臺,它賣互聯網音樂和ipod。蘋果公司實際上是一個互聯網公司,只不過互聯網公司加上硬件公司,其實現在蘋果公司也是一個平臺公司,所以蘋果公司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互聯網的平臺公司加設計公司,加軟硬件孵化公司,這才是蘋果公司的本質。亞馬遜公司賺的錢非常少,但是它市值非常高,因為它是互聯網公司。所以,我們要跟互聯網結合。
第三,跟資本做結合。
換句話說我們以前靠自己積累,然后慢慢往前走,今天是要趕快找到資本運作,自己做業務,別人做資本運作。要找一大堆資本家到我們平臺上來,變成資本家的代言人。
第四,跟輕資產結合。
我們園區的目的不是要賺租金,而是賺企業成長帶來的各種各樣的紅利。企業成長紅利,既不是投資的紅利,也不是房地產的紅利,是企業成長創造價值帶來的紅利。我們要跟輕資產結合,主要靠企業家,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做一個文創企業家的成長計劃來扶持企業家的成長,由企業家來創造價值。這是我們現在新型的企業創業運營成長的一種理念。
文化產業發展的十個趨勢
第一,互聯網作為一個載體,它改變了我們產業的結構,但互聯網作為載體是工具,不是思維方式。
并不是說互聯網思維就是像雷軍所說的“專注、極致、口碑、快”,專注、極致、口碑就是中國古代王麻子剪刀的企業文化,并不是互聯網思維。雷軍講的專注、極致、口碑,意思是我們的小米手機是最專注,最極致,口碑最好的,所以,大家趕快來買吧。
另外互聯網思維也不是像騰訊所說的連接一切,誰連接一切?只有BAT能連接一切,所以這都是騙人的,告訴你們我們現在要連接一切,最后都變成它的用戶。互聯網思維就是在互聯網上你就有互聯網思維,換句話說,你在互聯網上開車不會撞墻你就是互聯網思維。
所以,互聯網思維就是懂得互聯網的規律、用好互聯網這叫互聯網思維,并不是有一種東西互聯網思維你就會了,互聯網思維是一個實踐的思維,不是一個知識的思維,你要實踐了就有這個思維,就像你會開車你才會有開車思維一樣。
第二,互聯網有很多新的特點,比如互聯網沒有邊界、互聯網有很多新的商業模式、互聯網現在是一種跨界的知識和技術、互聯網綜合了現在文化產業的很多內容等等。
我們需要精通互聯網,如果你今天做文化產業不精通互聯網是很難做好的。傳統產業基本上都被淘汰了,因為凡是跟互聯網不能發生關系的產業就只能被淘汰。比如我們講閱讀,現在有很多個閱讀網站都要上市了,又比如我們傳統的新聞,現在也要跟互聯網結合,就像今日頭條,值好幾百億,另外電影票也是在互聯網上賣,而且互聯網占到了大頭,現在互聯網上的購票網站一個個的營業額都是100多億。所以,我們的東西差不多都搬到互聯網上了,這是第一個角度。
另外一個角度,我個人預測,在未來的十年內中國大概有100個左右的大平臺,這些大平臺主要由大公司來做,把很多東西都連在一起。BAT有什么特點?其中一個特點是不斷在收購別人的東西,持續地投資和收購,而且范圍越來越廣。凡是跟互聯網搭上邊的,不管你是搞健康的還是滴滴打車的,還是賣食品的,甚至你是洗腳的,都變成互聯網所籠絡的一個對象。所以,互聯網有點像八爪魚,不斷的伸,伸到最后它變成一個多元化的經營。
互聯網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特點,我們以前的公司都是垂直的,現在互聯網有點像艦隊扇形的結構,有一部分我自己做,有一部分別人做。所以,現在互聯網公司基本上很少自己從零做起,它缺什么就去買什么,不斷地收購,然后觸角。我們以前說要專業化經營,現在的互聯網公司是只要跟互聯網有關的都多元化經營,包括造汽車,據說現在蘋果公司也在造無人駕駛的汽車,只要跟互聯網掛上邊的都做。這個領域里有非常多的跨界,會有很多一級平臺,二級平臺,三級平臺,比如騰訊是一級平臺,騰訊的微信是二級平臺,我們公眾號可能屬于三級平臺,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其實騰訊真正的在連接一切。所以,連接一切就是大平臺的特征。
第三,在現有的環境下,互聯網里有一個非常大的模塊叫新媒體,互聯網本身具有媒體的特性,所以影響力是很大的。
比如如果阿里發布一個什么信息,馬上就覆蓋到全中國。微信是一個媒體,微博也是個媒體,所以,他們都有很多媒體。大家看一下騰訊,它有兩個主流的收入,一個收入是賣內容,一個收入是賣廣告。隨著現在自媒體的發展,我們現在出現了很多收入的手段,包括娛樂營銷,包括體育廣告,我們還可以做一個自媒體的組合,把媒體跟電商結合起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做一個小小的平臺,從一個小平臺入手做一個垂直化的業務,就像“一條”這樣的公眾號,可以在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內估值達到將近20億。所以,大家不要小看小的平臺或者小的媒體,小的媒體將來可以組合成系列的新媒體,我把它叫做頻道組合,這是我今天要說的重點之一。你可以做一個系列的新媒體的一個小平臺和內容的組合,或者我把它叫在新媒體平臺上各種業務的一種組合,它可以是業態的組合,比如我們有微信公眾號,可以有音頻,可以有直播,可以有食品,可以有電商,我們可以做任意的組合。
小平臺跟大平臺最大的區別就是小平臺要有自己的IP,因為你如果沒有自主IP,根本就沒辦法跟大平臺競爭,但是如果我有IP,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我的,我只在我自己的平臺上播放,我的收視率照樣可以達到很高,我持續的播放一段時間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垂直的頻道一定需要有自己的IP。
我們今天還有其他很多拓展,我們可以在很多的平臺上做,比如讀書的頻道我們可以做一個會員制,可以在音頻做會員制,現在喜馬拉雅已經很火了,很多人都是他的聽眾,一年下來也沒多少錢,其實就是買瓶酒的錢就可以聽一年的課了,這個分享就可以做成一個小小的頻道,你就可以在別人的平臺上組合成一個自己小型的頻道,自己再整合,我們叫內部組合。我們也可以外部組合,跟別人合一起,比如我們做微電影或者文化電商,這樣可以進行互助營銷。
頻道組合有一個特別好的東西,就是可以進行粉絲的轉化。舉個例子,你的公眾號講吃的,我有個公眾號專門看微電影的,他有個公眾號專門讀書的,我們這幾個公眾號就可以做互助營銷,因為我們的粉絲可以互相增強,我們互相之間沒有任何競爭關系,我們互相導流,這種導流的效果叫粉絲轉化,我們可以形成多極的品牌,有綜合的品牌,底下還有一堆品牌,可以跟外部形成一個個合作。
互聯網讓我們可以在不同的平臺上都有垂直的業務,然后我們在垂直的業務之間就可以無限的組合。比如你有一個公眾號要自己獨立上市可能很難,但是我們找水平差不多的公眾號捆綁在一起,可能就達到了一個上市公司的要求,我們互換股權就可以組合,這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個成長概念。
未來大平臺很難做,但是我們可以先做若干個小平臺,然后再進行組合,或者我跟其他人進行并購,我認為頻道組合肯定會成為將來主流的商業模式。以前我們線下的商業模式叫做連鎖經營,我認為現在互聯網最主流的商業模式就是頻道組合的模式,而且頻道組合的模式可進可退,我先從一個小點入手,就可以持續的擴大,而且我不光靠自己,我還可以跟別人合作。所以,它會形成無數的可能性,這是我特別跟大家強調的一種可能的模式,是我自己研究的一個想法,跟大家推薦一下。
第四,現在最賺錢的公司是互聯網公司,互聯網公司市值都高過了傳統的IT公司。
十年前IT很大,互聯網只是其中一個部分,今天互聯網公司很大,IT只是其中之一。出現了一種什么情況?出現了IT不能直接賺錢,IT要賺IT之外的錢,我把它叫做“工夫在詩外”。
騰訊賺什么錢?騰訊用IT賺游戲的錢,馬云用IT賺電商的錢,馬云自己不是電商,馬云替那些電商做平臺,然后賺他們的錢。有沒有什么規律?比如你做VR,不能直接用VR來賺錢,你必須用VR賺游戲的錢,賺旅游的錢,賺體育的錢。
舉個例子,你說我用VR的體驗來獲取收入,那不行,很容易倒閉,但你要是說我們來建一個主題公園,我們聯合收費這才行。所以,我敢預言,中國的VR和AR公司在2017年要倒閉一半以上。用VR和AR的技術要么搞主題公園,要么跟主題公園合作,要么搞游戲,要么跟游戲公司聯合合作,聯合收費,你不能把技術賣給別人獲取一筆錢,然后我再找第二家,那樣你很難持久,也許你找到第五家就死了。所以,工夫在詩外,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互聯網IT技術的原則。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做大數據,不能用大數據賺錢,要用大數據做電影,用大數據做醫療,那些純粹只做大數據的公司肯定賺不到錢。所以,我們要結合這種技術,由技術來驅動,但是不是由技術來賺錢,技術是一個賺錢的手段,但是它本身不能賺到足夠的錢,還要靠我們生活方式來賺錢。換句話說,IT現在賺吃喝玩樂的錢,而不是賺技術服務本身,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第五,在未來若干年之后,可能我們的機器人就變成娛樂機器人了。
娛樂機器人賺什么錢?機器人變成保姆就賺保姆的錢,機器人變成男朋友就賺男朋友的錢。今后的機器人會有很多種功能,它會成為朋友,會幫我們做養老,會幫我們做報銷。所以,今后跨界受到技術的影響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我把它叫做技術迭代和生活方式迭代,這兩個迭代不斷的進化。
以前有一個故事叫做杜拉拉,杜拉拉是給什么人看的?給70后到80后這些人看的,現在要把它拍成電影的話有沒有人來看?沒有了,因為現在90后是主流消費者,而且很快就變成00后了,這就是生活方式迭代,主流的消費者不同了。我以前講課的時候,用金庸的小說作為例子,大家都很喜歡聽,因為那時候大家都看過金庸,但是我現在講金庸的故事沒有一個人看過,所以,我現在要不斷的更新我的內容,學習和了解那些90后甚至00后的語言。
第六,互聯網的廣告除了標題黨之外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天天在變化。
全中國,甚至全世界最厲害的就是史玉柱的廣告,他的廣告詞“孝敬爸媽腦白金”可謂家于戶曉,但是史玉柱不在互聯網上打廣告,如果你在互聯網上打廣告的時候,一定要非常善于變化,換句話說,最好是每兩天換一種調調來說,當然這里面還有很多精品營銷,互聯網上有很多僵尸粉,但是我們事實上誰來真正閱讀、點擊,這里面就要有非常多個性化的內容,然后再做植入。
第七,未來我特別看好的一個模式是文化電商。
什么叫文化電商?迪斯尼有一個動畫電影叫《冰雪奇緣》,在該電影放映之后的一年半時間里,迪斯尼賣了十億美元的服裝。迪斯尼在賣服裝時就是文化電商,它的服裝是有文化價值的,所以,它的服裝附加價值很高,你賣一件服裝賺5塊錢,迪斯尼賣一件服裝可以賺200塊錢。
我們可以通過做內容來做植入,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植入產品桃花醉,接下來開發衍生品,現在阿里的影業準備跟他們合作繼續開發衍生品,據說這里面的衍生品有四到五億,這就是文化電商。普通的酒就是普通的酒,桃花醉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酒,它就是文化產品,你變成電商就是文化電商。
第八,做自己的IP。
比如我們現在可以做一個微電影,植入我們的產品,做一個系列的東西。我們都知道皮克斯動畫電影公司,它這個動畫電影公司1995年做成第一個動畫電影,到現在為止已經領過八十幾種奧斯卡獎,包括《玩具總動員》、《汽車總動員》等等,有過很多經典的動畫電影。
喬布斯當年創辦了皮克斯動畫電影公司,他在做這些動畫電影之前會花好幾年時間做動畫短片,一直做,做到短片、長片水平都非常之高的程度,因為大電影投資風險很大,如果一下子買一個IP,找范冰冰、李冰冰,這個投資是非常大的。
中國很多做動畫的,其實剩下都是自己做,而且如果我自己的動漫形象很好,我可以自己用。為什么自己的IP要讓別人生產服裝,為什么不自己生產,別人幫我定制,這樣所有產品都是我的。IP要自己先用,實在不行再讓別人用,這是一個道理。
另外,如果做動漫的人都扎在一堆,什么資源都沒有,比如搞一個動漫基地,但都是動漫的人天天泡在一起,最后你什么資源都沒有,沒有行業資源。比如如果你的動畫電影要上市,不知道什么叫黃金檔期,什么叫排片,什么叫院線,你可能什么概念都沒有,最后進不了院線或者進去半日游,找一個地方放一下,那有什么用呢?
第九,互聯網上做一個IP。
比如在廊坊我們把這個IP講幾個廊坊的故事,放好以后,再做一個城市體驗中心,這樣我們把博物館的功能、主題公園的功能、影視的功能、高科技的功能、歷史文化的功能、互聯網傳播功能和旅游產品的功能全部整合在一個城市文化體驗中心,線上的傳播看我們的內容,線下做我們的體驗。我們現在很多公司讓你線下跟線上進行配合,包括新零售都騙人的,新零售騙你跟他做零售把錢都賺走了。所以,線上線下只能線上騙線下,如果你是線下,千萬記住不要被線上人給騙走了。
第十,IP孵化,換句話說,我有個小小的故事能不能不斷地講這個故事。
當年有一個電視劇叫《武林外傳》,《武林外傳》就是一直講,最后把姚晨等一批人都講的特別有名,但做電視劇的人不懂得把姚晨簽約下來,結果等姚晨有名以后再想簽就晚了。所以,我們要趁姚晨在沒紅之前先簽約,打造一個IP捧紅你,捧完IP是我的,姚晨是我簽約的演員,里面的產品也是我的,這個時候IP不斷的孵化。
什么叫孵化?比如我講一個網絡文學的故事,再去喜馬拉雅做有聲讀物,弄完以后再改編成漫畫,再改編成動畫,再改編成網絡劇,再改編成電視劇,再改編成游戲,這叫孵化,就是同一個IP的主題可以不斷地吃,越吃越香,越吃IP越值錢,這是橫向孵化。另一種叫縱向孵化,比如以前我們給80后看的東西現在一直孵化到可以給90后看,我每過三年就孵化一個新的主題,就像杜拉拉,如果我現在講拉杜杜,我可以把杜拉拉從原來的員工變成現在老板,原來的杜拉拉是個很苦逼的員工,現在杜拉拉準備自己創業之后碰到了90后把她搞得比以前更苦逼,當老板發現比以前當員工的時候更苦逼,我們可以這樣一直往下寫,一直進行IP的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