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不一定是在技術上的突破,而是對某一個環節的改造,或是對原有模式的重組創新,甚至是對整個游戲規則的顛覆。商業模式的核心原則是指商業模式的內涵、特性,是對商業模式義的延伸和豐富,是成功商業模式必須具備的屬性。它包括:客戶價值最大化原則、持續贏利原則、資源整合原則、融資有效性原則、組織管理高效率原則、創新原則、風險控制原則和合理避稅原則等八大原則。
●一、客戶價值最大化原則
一個商業模式能否持續贏利,是與該模式能否使客戶價值最大化有必然關系的。一個不能滿足客戶價值的商業模式,即使贏利也一定是暫時的、偶然的,是不具有持續性的。反之,一個能使客戶價值最大的商業模式,即使暫時不贏利,但終究也會走向贏利。所以我們把對客戶價值的實現再實現、滿足再滿足當作企業應該始終追求的主觀目標。
●二、持續贏利原則
企業能否持續贏利是我們判斷其商業模式是否成功的唯一的外在標準。因此,在設計商業模式時,贏利和如何贏利也就自然成為重要的原則。當然,這里指的是在陽光下的持續贏利。持續贏利是指既要“贏利”,又要能有發展后勁,具有可持續性,而不是一時的偶然贏利。
●三、資源整合原則
整合就是要優化資源配置,就是要有進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獲得整體的最優。
在戰略思維的層面上,資源整合是系統論的思維方式,是通過組織協調,把企業內部彼此相關但卻此分離的職能,把企業外部既參與共同的使命又擁有獨立經濟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個為客戶服務的統,取得1+1>2 的效果。
在戰術選擇的層面上,資源整合是優化配置的決策,是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對有關的資進行重新配置,以凸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尋求資源配置與客戶需求的最佳結合點,目的是要通過組制度安排和管理運作協調來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提高客戶服務水平。
●四、創新原則
三星董事長李建熙說:“除了老婆和孩子外,其余什么都要改變!”時代華納前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恩說:“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商業模式比高技術更重要,因為前者是企業能夠立足的先決條件。”一成功的商業模式不一定是在技術上的突破,而是對某一個環節的改造,或是對原有模式的重組、創新,至是對整個游戲規則的顛覆。商業模式的創新形式貫穿于企業經營的整個過程之中,貫穿于企業資源開發研發模式、制造方式、營銷體系、市場流通等各個環節,也就是說,在企業經營的每一個環節上的創新可能變成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
●五、融資有效性原則
融資模式的打造對企業有著特殊的意義,尤其是對中國廣大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我們知道,企業生存需要資金,企業發展需要資金,企業快速成長更是需要資金。資金已經成為所有企業發展中繞不的障礙和很難突破的瓶頸。誰能解決資金問題,誰就贏得了企業發展的先機,也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
從一些已成功的企業發展過程來看,無論其表面上對外闡述的成功理由是什么,但都不能回避和掩蓋資對其成功的重要作用,許多失敗的企業就是沒有建立有效的融資模式而失敗了。如巨人集團,僅僅為近千萬的資金缺口而轟然倒下;曾經與國美不相上下的國通電器,擁有過30 多億元的銷售額,也僅因為幾百萬元的資金缺口而銷聲匿跡。所以說,商業模式的設計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要考慮融資模式。甚可以說,能夠融到資并能用對地方的商業模式就已經是成功一半的商業模式了。
●六、組織管理高效率原則
高效率,是每個企業管理者都夢寐以求的境界,也是企業管理模式追求的最高目標。用經濟學的眼衡量,決定一個國家富裕或貧窮的砝碼是效率;決定企業是否有贏利能力的也是效率。
按現代管理學理論來看,一個企業要想高效率地運行,首先要解決的是企業的愿景、使命和核心價觀,這是企業生存、成長的動力,也是員工干好的理由。其次是要有一套科學的實用的運營和管理系統解決的是系統協同、計劃、組織和約束問題。最后還要有科學的獎勵激勵方案,解決的是如何讓員工分享企業的成長果實的問題,也就是向心力的問題。只有把這三個主要問題解決好了,企業的管理才能實現效率。現實生活中的萬科、聯想、華潤、海爾等大公司,在管理模式的建立上都是可圈可點的,也是值我們學習的。
●七、風險控制原則
設計再好的商業模式,如果抵御風險的能力很差,就會像在沙丘上建立的大廈一樣,經不起任何風浪。這個風險指的是系統外的風險,如政策、法律和行業風險,也指的是系統內的風險,如產品的變化、人員的變更、資金的不繼等。
●八、合理避稅原則
合理避稅,而不是逃稅。合理避稅是在現行的制度、法律框架內,合理地利用有關政策,設計一套利于利用政策的體系。合理避稅做得好也能大大增加企業的贏利能力,千萬不可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