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是在2010年的一次學術會議上提出逆全球化時代已經到來,那次會議的后半場變成對我的學術批判。但是到了2013年前后,國際關系學術圈尤其是搞美國問題研究的圈子里,大約有3成人開始贊同我。我不太愛上電視節目,2014年被鳳凰衛視的朋友請去做的這期節目是少數特例。我前半場一個人坐在后臺等著,后半段才上場的。從站的位置和節目的形式而言,我進去之后才意識到我是被作為一個靶子去樹到節目里,讓其它嘉賓們去評判的對象。本來一個比較友善的辯論場面應該是一部分人同意我,一部分人反對我,但是可能因為我的觀點太過鮮明,主動去美國化的主張又太過匪夷所思,于是出現了頗為滑稽的一幕,我一對十,舌戰群儒了。
我所提的觀點,其實是在廣泛調研和思考美方內政外交動態的基礎之上得出的結論,也是認真學習了習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整體理念的成果,尤其是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全面從嚴治黨等等重大舉措。2016年夏天,關于逆全球化問題我寫了兩篇大論文稿子,共計5萬多字,分析了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為什么會被其倡導者拋棄,幾乎完美地預言了此后的世界政治潮流。其中一篇投到中國最牛的學術刊物,三位匿名評審都通過了,可惜的是至今未能發表。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位學界大佬盡管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是認為我的文獻、邏輯、回復都很好,同意發表。這樣的學者很值得尊敬,我至今仍不知道他是誰。
其實,嚴格說來,我們進入逆全球化時代已經12年了。上一輪逆全球化是三十年周期,1914-1945,咱們再抗住十幾年二十年,寒冬可能就過去了。問題是,目前秋意漸濃,我們如何靠一己之力扛過寒冬迎來世界政治的下一個春天?以后我會專門做兩期節目探討這個問題。

隨機讀管理故事:《盲人過橋》
有個盲人經過一條干涸的溪流上的木橋,從橋上摔下,兩手抓住了橋欄。他戰戰兢兢地抓緊欄桿,自己估計松手后肯定會掉進深淵里。過路人告訴他:“別害怕,只管撒手好了,下面就是平地。”
盲人不相信,緊抓著欄桿高聲呼叫。時間長了,手上累得沒力氣了,一松手就落到橋下干涸的地面上。于是他自己也笑起來,說:“嗨!早知道橋下就是干涸地面,何必讓自己受這么長時間的罪。”
管理故事哲理
這個盲人是有些夸張,但企業管理中常常會遇到相同的境遇,不敢“往下看”,寧可把下面想的恐怖點,預期相信是安全,不如相信這個是危險的,所謂的憂患意識,要把問題想得更加復雜點,把問題想得更加困難點,這從某種角度而言沒有錯,但對企業戰略來說是存在問題。
企業戰略過程中對于未來預估,往往會采取相應的措施,某種預估將會對當下的行為發生扭曲,企業會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在可能無謂的因素上。寧可想得復雜點,不要想得太容易,這種思維其實是掉以輕心的反面,中國人有句話叫船到橋頭自然直,這其實就是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從另一角度而言是“阿Q”,但在企業管理中,若沒有這種阿Q精神,做事情可能會事倍功半,當然有這種阿Q精神,成事的概率也可能大大降低。
因此灰天鵝現象在當下信息如此之多,管理理論與模式如此之多的當下,企業著眼于當下的未來預估,將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核心要解決的問題。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