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聽起來是一個令人仰望的詞語,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想要讀懂戰略的精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企業家有各自的心得,因而采用不同的戰略。而在企業管理研究領域的專家們雖然掌握著較為統一的理論,但這些理論卻不容易被大家很快很好地理解。在這里,我們試著用最簡單的場景描述來說清楚戰略的核心內容。

有一天,兩位釣魚愛好者來到同一個湖面釣魚。誰的魚獲會更大是由什么決定的?答案是:排除一些不可知的運氣因素之外,釣魚水平較高的那位能釣到更多魚。
釣魚者就好比是企業,湖面就是市場,魚就是客戶。企業首要任務是獲取客戶,當銷售能力、生產水平、服務質量高于同行時就能獲得更多訂單,這就是企業發展初期的狀態。這時候的企業是不具備戰略思維的,無論規模多大甚至上市了,都一樣屬于沒有戰略,最多是戰術上的高手,這是戰略水平第一段位。
第二種情況:有兩位釣魚愛好者,分別在兩個湖里釣魚,假如這兩位的水平相等,那么誰的魚獲會更大,是由什么決定的?排除一些不可知的運氣因素之外,哪個魚塘的魚更多,這位釣魚者的收獲會更多。
企業的經營歸根究底就是投入和產出兩件事。正確的戰略選擇就是幫助企業找到高盈利、并且可以持續盈利的市場空間。這是決策者的首要任務。
第二個段位就是“你是否選對了市場?”,容量夠大機會才夠多。
第三種情況:兩位釣魚者水平差不多,第一個湖有100條魚,第二個湖有1000條魚,按理說第二個的魚獲會更多。然而很多人聽到了這個消息后,第二個魚塘來了50個水平相當的釣魚者,結果人均20條魚,競爭比前一個湖更激烈。
好消息是:這些有很多魚的新興市場總會不斷出現。而壞消息是:只要哪里的收益豐厚,就馬上會有更多的競爭者出現。不同水平的釣魚者也會隨著魚的增加減少而不斷轉換場地,造成了一種不確定的競爭態勢。此消彼長,結合兩者的變化才能做出選擇。這種不斷分析市場變化的工作就是戰略的常規工作。
戰略高手不僅要關注競爭對手。而且企業還必須為隨時切換跑道做好準備,隨之而來的就是成本增加和風險增加。很多中小企業就是在轉換跑道時能力不足,這些弱者都擠在同一個魚塘,采用低水平的競爭手段,直至最后把這塊市場徹底做爛。
所以需要強調:企業需要在事前做好準備,比如信息儲備、資金儲備、技術和人才儲備、管理體系儲備。
戰略的第三個段位:“你是否做好了開發新客戶、新市場、新業務區域的準備?”。如果還沒有,那么后續發展的難度就可想而知。
第四種情況:有些人開始經營“沿湖服務帶”,這些人不捕魚,專門負責為漁民創造更好的條件,他們發明了更先進的漁船和漁具,還教授捕魚的技巧,他們通過收漁民入駐費而獲利。一條為捕魚者服務的供應鏈就形成了。雖然這里的漁民有購買服務的成本,但相比別處而言魚獲更多。
戰略的第四個段位:“你是否擁有了更優于別人的供應鏈?”供應鏈優勢是企業優勢的源頭。供應鏈除了生產預料,還包括了人才、資訊、軟件、策劃等方面的供應鏈。
第五種情況:終于有人發現原來湖面之間是相通的,哪里的生態環境好,魚就會集體遷往那里。電商把線下門店和顧客集中到線上,提供線上支付、七天無理由退貨、店鋪評價等服務生態,購買者就越放心;萬達這類商業中心也把零散門店集中在一起,讓顧客可以一站式消費,這樣也吸引了大量客流。
商業生態的到來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商業生態由“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這三方面構成的。消費者想要檢索到高性價比的產品——這是信息流,消費者想要有快捷的交付服務——這是物流,支付安全并且可以消費貸款——這是資金流。這三流越強大,就越能越能吸引顧客流量,就是越強的商業生態。
戰略思維的第五個段位:你是否處在一個為顧客提供良好體驗的產業生態環境?你要么選擇加入一個良好生態,要么自己創建一個良好生態,吸引更多的共同創建者。
隨機讀管理故事:《推銷你的夢想》
邁克是德國一家保時捷分店的銷售經理,他頭腦靈活,善于出奇制勝,用一些新穎的方式招徠顧客,在業界素有“鬼才”之稱。可是最近半年來,由于周圍新開了幾家名車銷售店,競爭激烈,接連幾個月,邁克所在店的銷售額不斷下滑,邁克很傷腦筋。
一天早晨,他撥通幾個有購車意向的客戶的電話,預約了前去拜訪的時間。隨后,他叫上一個助手和一名攝影師,帶上了電腦和打印機等設備,開著新車向第一個目標客戶家駛去。
當車開到那個叫喬恩的客戶家門口時,邁克一行下了車。邁克并沒有急著去敲喬恩家的門,而是在喬恩家門前屋后轉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將新車開到一個適于做喬恩家的停車位的地方。隨后,邁克吩咐那個攝影師給房子和車子拍照,并告誡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車與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按照邁克的要求,攝影師忙活起來,他從各個角度對車和房子進行取景。不一會兒,攝影師拍好了一張照片,攝影師將照片傳到電腦上,通過連接在電腦上的打印機打印出了照片:只見在一棟有白色窗戶的赭色房屋前,靜靜泊著一輛嶄新的黑色保時捷,房屋前的幾棵樹落下的黃葉鋪滿了地面,一片樹葉剛好落在新車前面的擋風玻璃前,整個畫面看上去是那么協調、完美,不禁讓人聯想到照片里這一家人的安適和富足。邁克拿起照片欣賞了一番,對攝影師翹起了大拇指。這時,房屋主人喬恩出來了,邁克上前跟喬恩簡短地寒暄幾句,送上那張照片,然后跟喬恩道了別,一行人開著車,向另一個客戶家駛去。
一天下來,邁克帶著助手開著新車重復做同樣的事情。他的這一舉動讓助手和所有的員工們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兩個多月過去,邁克的店沒有對新車進行過一次撒網式宣傳,也沒有跟競爭對手進行過價格宣傳戰,只是為154戶有購車意向的人家拍攝了照片。奇怪的是邁克此舉卻換來了極高的成功率,154戶人家中,有超過30%的住戶預約看車,最終的成交率也極高。那些決心購買邁克的車的人,幾乎都說過類似的話:“車很漂亮,也許是最適合我們家的一款車。”
看著銷售額一天天高起來,員工們都很驚訝。原來,這是邁克想出的一種聰明的促銷手段,他根據有購車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張張車與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們對擁有照片里那輛車的美好渴望和聯想。因為看著照片里新車與房屋完美搭配顯示出的那種和諧、豐足的意境,誰不會為之心動并說服自己買下那輛車呢?邁克意味深長地說:“我推銷的是車,更是在推銷購車人心中那個對美好生活的夢想啊。”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