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強調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不僅是指導國家發展的先進理念,也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對企業來說,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從傾斜式發展模式轉向統籌協調發展。不僅僅是企業財務指標的發展,而且是顧客、學習、組織成長、創新、運營效率等指標的平衡發展。以上指標又可以進一步分解,如財務方面可分解為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資本金利潤率、
銷售利稅率等。客戶指標可分解為客戶的滿意程度、客戶的回頭率、獲取新的客戶、獲利能力和在目標市場上所占的份額。運營效率指標又可分解為企業運營的質量、成本、速度、服務。學習和成長指標可分解為人才、系統和組織程序。科學的發展觀要求,進一步分解的各指標又要保持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特別對針對那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企業,針對經濟與社會不協調、不可持續、難以為繼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它指導企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積極對待企業的社會責任,走新型集約化發展之路。
企業科學發展觀有其特殊的內涵,筆者認為至少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正確處理發展與調整的關系,充分運用經濟周期、行業發展周期、產品生命周期等經濟規律,充分考慮到項目投資時滯性,在發展與調整的關系上把握好周期規律與時滯特點,服務企業發展的需要。以利潤、銷售回款增長、資產周轉速度、資產負債率為企業的主要指標,實現
財務的穩健。推行穩健的財務政策,平衡現金流。
2、堅持短期發展和中長期發展相結合。短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中長期的發展為代價。加強戰略管理,重點做好客戶關系管理,提高客戶的滿意度、美譽度及忠誠度,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3、產業經營和資本經營協調發展。實業是資本經營的基礎,也是企業能夠保持持續發展的前提和條件;資本經營是手段,適當的時候通過資本杠桿,實現企業超常規發展。
4、保持有形競爭能力和無形競爭能力同步提高。要把文化、品牌、信譽、社會形象建設及學習創新能力的培育作為企業發展的長期戰略。深入開展學習型企業建設,以學習推動各項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贏利模式創新,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經營思想、理念、意識不但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市場經濟規律要求,而且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以先進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引領企業發展。
5、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同步。企業發展不可避免地對社會及自然環境造成外部經濟或外部不經濟。外部經濟是指其利益外溢,如解決了社會就業、為國家納稅、知識遷移、采購商品及原料、消費活動活躍了社會經濟等。外部不經濟是將企業成本轉嫁,如造成環境污染,員工人身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低工資、不為員工提供社會保障……所有這一切都是將本來應當由企業承擔的成本轉嫁于社會及環境。企業經營應當考慮外部不經濟性成本,企業發展如果與社會責任的承擔不同步,把成本都轉嫁給社會,長期以往,企業發展就會失去社會的支撐,發展也難以為繼。
6、企業要有循環發展的意識。科學的發展觀,倡導企業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在技術層面上,循環經濟通過生產技術與資源節約技術、環境保護技術體系的融合。強調減少單位產出資源的消耗,節約使用資源;通過清潔生產,減少生產過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過廢棄物綜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實現物質資源的循環使用;通過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生態環境的永久平衡;最終目標是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在經濟層面上,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和經濟運行方式。它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看成稀缺的社會大眾共有的自然福利資本,因而要求將生態環境納入到經濟循環過程之中參與定價和分配。它要求改變生產的社會成本與私人獲利的不對稱性,使外部成本內部化;要求改變環保企業治理生態環境的內部成本與外部獲利的不對稱性,使外部效益內部化。最終實現經濟增長、資源供給與生態環境的均衡,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和社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