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8日 卞華舵 博客
次
西方決策理論學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決策是管理的核心。”決策能力是管理者的一項基本能力,決策能力的高低是衡量管理者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決策貫穿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企業經營管理決策過程是從確定組織的目標開始,隨后尋找為達到該項目標可供選擇的各種方案,比較并評價這些方案,進行選擇并做出決定,然后執行選定的方案,進行檢查和控制,以保證實現預定的目標。對決策者的能力要求是如何快速判斷、快速反應、快速決策、快速行動及快速修正。
管理者決策水平的高低對企業的成敗影響巨大,據美國蘭德公司估計,世界上破產倒閉的大企業,85%是因企業家決策失誤造成的,中國的企業就更是如此。對于國內為數眾多的企業來說,由于競爭的加劇,環境的不確定性在增加,企業的生命周期在縮短,許多企業是“其興也忽焉,其亡也忽焉”。
企業的短命,歸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方向及市場選擇錯誤;
2.擴張收縮未能踏準經濟周期規律;
3.過度擴張,盲目多元化;
4.經營管理不善;
5.短期行為。
而其中1、2、3點原因與產業決策失誤有直接關系;第4點原因與用人決策及制度決策有直接關系;第5點原因則與制度決策、產業決策有直接關系。把決策失敗列為中國企業家的頭號失敗原因是有大量實證案例支撐的,飛龍總裁姜偉閉門思過,修煉內功,反省出的20大失誤,頭三條赫然是:“決策的浪漫化、決策的模糊性、決策的急躁化。”可見決策失誤給姜偉帶來的切膚之痛,而其他國內企業家在反思失敗時,也無一例外地檢討自己的決策錯誤。
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戰略家要在索取信息的廣度和深度之間做出某種權衡。就像一只在捉兔子的鷹,鷹必須飛得足夠高,才能以廣闊的視野發現獵物,同時它又必須飛得足夠低,以便看清細節,瞄準目標進行攻擊。不斷地進行這種權衡正是戰略家的任務,一種不可由他人代替的任務。”
企業的成長過程是不斷面臨選擇并做出選擇的過程。企業每時每刻都處在眾多的十字路口面前,且走每一條路的最終結果都大相徑庭。其實每個企業所面臨的生死抉擇是一樣的多,只不過成功企業正確的選擇多一些而已,相反,失敗的企業大多是在重大抉擇面前選錯了道路,而永遠做不大的企業是不敢做出選擇的結果。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屁大的委屈》
在電梯里,領導放了個屁,回頭問秘書,誰放的?秘書忙答道:“不是我!”領導不說話,這事兒過去了。不久,秘書被調離,領導在談起調離原因時說道:“屁大的委屈都受不了,還能做的了啥?”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