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們已經知道的是,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程度超過了上世紀70-80年代的危機,可與上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相媲美,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超越了那次危機,那次危機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時,也帶來了40-50年代的技術革命。
此次危機爆發以來,我們已經感受了國外很多企業,無論是超大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通過新技術手段改善處境、力求突破的意圖,其中既有蘋果這樣用便捷、時尚、精靈為特點的新技術應用,也有微軟、IBM、英特爾在網絡、計算機、通信等高技術領域的新突破,還有“臉譜”、谷歌這樣將網絡運用到極致的“后現代”企業,更有一大批美國、日本小企業的技術“新生代”,其中既包括信息技術,也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實用技術、新應用、新體系等。
這可以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日本、美國新上市的公司性質,以及《福布斯》雜志、《金融時報》雜志評選的各類企業排行榜單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反觀國內,當前獨領風騷的企業都是哪一類型,要不就是財大氣粗的房地產企業,要不就是更加財大氣粗的大型傳統行業國有企業,當然,要不就是更加神秘的各類投資機構,即使去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到國內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要多少是憑借技術的,基本上大都是憑借題材不錯而上的。
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經濟總量如此強大的中國企業不知是否能夠抓住新的技術革命機遇?!如果認為,未來中國企業主要的眼球主要被低碳這樣的概念所眩惑、被資金勢力雄厚這樣的局面所神蕩、被投資投機更加賺錢的商機所吸引,如果我們還是依靠賣地來賺錢,我想,新的技術革命將與我們擦肩而過!
我想,經濟總量的壯大不一定會直接導致我們愿意接受新的技術革命!甚至可能會稱為阻礙我們擁抱新技術革命的思維障礙:
既然我們能夠賺到更多的錢,搞那些風險很大的技術干嘛呢?傻子才干呢!
實踐證明,聰明人太多不一定是件好事!資本也不一定會鐘情于技術,是危機鐘情于技術!
如果我們不能抓住此次新技術革命的機會,那么,未來20年,美國有可能會借此而重新拉開與中國的距離!日本也可能會重新崛起。
一切皆有可能,是世界運行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