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同樣是在1975年,同樣是兩個電腦迷,同樣看到了個人電腦巨大的市場,同時開始創業,但是25年后的結果卻是不同,一位是身價600億美元的微軟公司的蓋茨,一位是身價的60億美元的蘋果電腦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同樣的條件,為什么25年后,他們之間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難道蓋茨比喬布斯聰明60倍嗎?能力超強60倍嗎?
不可能,結論只有一條,蓋茨比喬布斯更具有戰略思維。喬布斯雖然掌握了制造個人電腦的技術,但是蓋茨掌握了控制電腦的軟件,這就是戰略,超前,并且具有決定性競爭優勢。
蓋茨的成功還得從中學時代說起。湖畔中學是個貴族學校,在那里上學的蓋茨和好友艾倫有條件接觸到世界上較早的計算機,早期的啟蒙讓他們有了一個想想, “我想編寫計算機軟件,這是件非常專業的事。我知道它會成為一個很大的行業。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但我預感到計算機將會成為每一張辦公桌上很有價值的工具,而且最終會成為每個家庭有價值的工具”。蓋茨立志成為讓人們的桌子上都擁有電腦的人,今天看來不算什么,這在當時卻是一個偉大的夢想,我要成為“讓人人桌上有電腦的人”,這就是他個人的戰略。
有了夢想,就有了步驟,有了行動,13歲時蓋茨開始編寫計算機程序,19歲時創辦微軟公司,為了目標他不惜放棄了學業,因為戰略的本質就是放棄,放棄才有專注,專注才會有結果,這個時候什么也擋不住他前進的腳步,直到成就了他的夢想,也就是我們今天都在用的微軟操作系統,個人電腦就像過去的筆、本一樣,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的工具了。
有趣的是,這個當年棄學的孩子,在成為了世界首富,微軟公司也成為了500強第一之后,2007年6月7日,他又回到母校哈佛大學領取了榮譽博士學位。原來蓋茨1973年進入哈佛大學法律系,應該1977年畢業,但他在1975年便輟學和艾倫一起創辦微軟去了,雖然沒有獲得學士學位,但哈佛大學仍然將他視為1977屆哈佛畢業生。2007年是他們這屆學生畢業30周年的紀念日,哈佛選中這個日子為蓋茨補上了學生時代的一個缺憾。
難怪蓋茨在頒證典禮上激動的說:“父親,我一直對你說,我將回到哈佛拿到自己的學位,現在我做到了。為了說這句話,我等了30年。”
如果沒有為自己確定一個戰略,蓋茨不會那么事業成功,也正是由于事業上的成功,反過來,上帝又圓了他學業上的夢,如果我們假設蓋茨完成了學業,這個世界上可能多了一個博士,但是卻少了一個改變我們生活與工作方式的企業家,如果我們假設蓋茨也像蘋果一樣去做電腦硬件,世界上也只不過又出了一個蘋果,而少了一個“享受蘋果的方式---WINDOWS操作系統 ”,這就是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講,不是性格決定命運,而是戰略決定命運。
同樣,每位員工如果都有這樣的職業發展規劃,也會少走彎路,并產生巨大的精神動力,這個工作誰來做呢?是公司,這個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個人戰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