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戰略思維,戰略就是一種思維的高度,一種打仗的方法
最近國內風起云涌,全世界跟中國產生了很大的互動,變化非常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戰略思維,戰略就是一種思維的高度,一種打仗的方法。在最壞的時候也有最好的企業,代表一個企業不應該依賴時機。
現在不僅美國的金融情況不好,歐洲的麻煩也比較大,這種動蕩代表以后的歐洲和美國他們的消費必然會減少,也代表中國的外銷必然會越來越困難,而且這是中長期的,不是短期的現象。所以我們的外銷越來越難的情況下,就需要重新平衡。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世界經濟都產生變化了,增長模式都轉變了,我們國家能不轉變嗎?國家都變了產業能不變嗎?產業都變了各位的企業還能不變嗎?如果還照過去的模式去經營企業很容易遭到淘汰。過去我們一直以為大環境的增長會拉動經濟的增長,我告訴各位,這種大環境、宏觀環境拉動企業的增長環境可能不復存在了,所以你要打破一個思維,不是經濟在增長你就會增長,現在是互有漲跌,產業不能建立在大環境產業發展的基礎之上,現在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現在許多的產業競爭模式都在改變,所以你不能停留在過去。
所以很多產業都要回歸原點,怎么回歸原點呢?我們先看一下全球的商業,世界最著名的品牌像阿瑪尼、LV、香奈兒現在都在大幅下跌,反而是二線品牌H&M、UNIQLO、ZARA在大幅上升。所以金融危機打亂了原來的游戲規則,經濟的劇變必然會影響世人的價值觀,進而影響消費習慣和模式,因此競爭模式就被打亂了,競爭的基礎回歸原點,原來那些招可能都沒用了,這就是為什么亂世能出英雄。因為終端改變了,消費模式就改變了,所以原來的那些招都沒有用,所以亂世才出英雄。所以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跟各位講,中國未來三到五年之內,會出現很多新的商業領袖,我走了這么多國家,看了那么多國家的經濟,都是在經濟危機中產生的。問題是你如果成為新的商業領袖,如果利用這次金融危機,利用這次國家的經濟轉變形態變成商業領袖了,我們要去改變一些思維模式,我們要以客戶為導向的商業模式設計,因為所有的機會對于所有人都是均等的,那么如何抓住機會建立自己的競爭力,進而成為行業新的英雄領袖呢?所以我們要怎么做呢?在洞察機會和變化的同時,要形成分析決策能力,我們必須有一套仿真模型,在問題點和機會庫里通過系統的方法和工具來規劃出新的商業模式。
中國現在已經進入到一個非常敏感的時代,企業做得好就可能實現超常規的利潤增長,做不好就可能會死亡,我們怎么做轉進呢?這時候你就必須要戰略地去做一些事情。
今天有三大主題和大家分享,第一是變化,這個變化你看不明白就很難去制定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二個是拿掉限制,到底是什么限制了我們的發展?第三個是重構,我們怎么樣重構我們的戰略?重構我們的商業贏利模式?
2變則生不變則亡,目前中國有三大轉變,企業也要順勢而變
在不同時期我們的戰略也要不一樣,一定隨著大環境的演變和產業的演變更新戰略。
我們先來談變化。我剛才講到世界的變化是經濟增長模式轉變,世界的消費者也轉變了,但是中國也跟著變。中國有三大轉變,第一個轉變就是在客戶的變化上,低消費人群減少、中高端消費者增加,消費者變得更加成熟和理性;這導致“從客戶源頭出發”的國際企業營銷優勢更易發揮,中國企業戰術性營銷受阻。第二個轉變在成本結構上,中國企業面臨勞動力、能源、原材料、土地、環保等成本增加;而外資企業生產本地化或到成本更低的其他國家生產,導致中國企業低成本優勢逐步消失。第三個轉變在競爭模式上,國際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如洪水猛獸沖擊國內市場,入世后的競爭真正顯現;而外貿出口面臨人民幣匯率升值、出口退稅減少、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等影響。
所以引出的一些核心問題是什么?一個是戰術性的營銷策劃和傳統性成本控制已經沒有突破空間,中國企業開始進入盈虧變化的臨界點,死亡還是超常規增長可能只有一線之差。所以維持現狀往往都是死亡,如果你能重新做戰略重構和商業模式重構往往就進入到超常規增長。所以未來的出路在哪里?企業必須建立戰略總部,擺脫游擊打法;通過全球和中國宏觀環境與產業趨勢的掌握,進行集團性的整體商業盈利模式,同時實現“客戶價值、內部成本、競爭模式”的突破,才能實現企業的超常規利潤增長。
然后我要問各位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為什么有些企業能夠不斷平穩度過經濟危機,成為百年企業?第二個問題,為什么有些非常成功的企業卻在經濟危機中轟然倒地?第三個問題,如何理解經濟危機是企業重構商業模式的最佳時機?我們該怎么做,才能利用這個機會成為戰略模式的一個契機呢?
第一個就是變則生不變則亡,以前的成功不是未來的成功,延續昨日的解決方案往往變成今天的經營困境。只有不斷重構商業模式的企業,才能一次又一次抵御外部環境的沖擊,成為偉大的公司。如果你活得很滋潤,往往就是危機的開始。上次我到鎮江去,那里有一個企業是國家三大投資平臺之一,那個投資平臺的老總牛得不得了,因為去年經過他經受的流水大概有五百多億。我當時就給他預警,我說國家要出臺一些政策打壓房地產市場,你現在做得好不代表未來做得,他說怎么可能啊,政府給我這么多土地讓我搞建設,我有用不完的錢,我說你錯了,四大國有銀行現在的流動資金都非常緊,你要小心。最近打電話給我,說教授你講得真準,我現在很困難,現在很多工程在建設沒資金了,所以過去的增長模式不代表未來的增長模式。所以各位要知道,經濟越變動,越得修外功,有很多企業都是在修內功,修到后來你發現機會來了,你反而抓不住。經濟危機的本質是什么?是亂世才能出英雄,它的方法就是四個字“不破不立”,消費模式都改變了你還不變?那你一定完蛋了。
3未來中國企業有三大機會
那未來有什么機會呢?未來有三個外部機會,第一個要解讀政府政策,這個非常重要,它是一個短期利用思維,所以你要順勢而為,政府怎么拉你就怎么動,政府沒有拉你就不要亂動,往往你亂動了就輸掉了。舉個例子,河南有一個煤化工行業,我們在河南做了一個項目也是非常大,過去政府是支持煤化工行業的發展,所以河南也是很支持的,現在就開始打壓了,水的政策也變了,超額用水就會被處罰到數倍的價格,所以水費的價格會越來越高,所以你的產業規劃必須要改變。
第二個是著眼產業價值鏈中長期布局做大做強,這個核心就是以外部資源整。我上次到臺灣去看到一個朋友是做電機行業的,我問你做這個行業好不好?他說不好,有好多企業都倒閉了。因為臺灣很多的相關企業都到中國大陸來發展了,所以我講臺灣的產業鏈已經沒有了,可是大陸的很多產業鏈是還沒有形成,所以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機會。我就問他,臺灣已經沒有了,大陸還沒有形成,我說你到哪里發展?當然是大陸了,所以產業鏈規劃也是一個很好的出路。
第三個外部機會,就是訴求消費者。這是一種長期應用本質性的改變,以客戶為導向的商業模式設計,今天我們重點要講第三點。生產型企業不能只重視生產環節,還要做到6+1和產業鏈整合,就是其他的六大環節也很重要,從設計環節到最后的品牌,有太多環節都是高盈利環節,那你為什么只做制造這個環節呢?所以你就要轉變成服務型的生產型企業,三產還有很多機會。
三產有兩種,一種是服務制造業的服務業,第二種是服務消費者的服務業,任何一個行業都必然有最終消費者,最終消費者改變了就會產生產業鏈改變。所以既然考慮到最終消費者,我們的企業不管是二產還是三產或者是一產,就要考慮到你有沒有可能增加政府效能或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這就是訴求消費者。看一下中國現有產業結構和世界的對比,中國的第三產業占GDP的比例仍遠低于第二產業占比,41.1%的比例不但遠低于發達國家和地區,也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比發展中國家的水平海低十幾個百分點。然后我們看一下二產與三產的變化趨勢,如果三產要發展就必須要消費,服務業最大的動力在于消費,我們就看一下中國的居民儲蓄情況。中國的居民儲蓄存款22萬億,企業存款16萬億,加其他各類存款,存款總額47萬億,中國的個人金融資產中不是銀行定存就是股票、基金,將近72%是以現金和存款的形式存在的。由于政府和私營部門提供的保障水平比較低,中國消費者儲蓄的主要目的是應對醫療、社保和養老方面的保障危機。大家發現最近政府在完善醫療保險、社保,這就是讓消費者對未來充滿信心,只有充滿信心才會去消費。所以這方面是一塊龐大的市場,各位千萬不要錯過。
4最重要是把客戶價值做好,只要你把“明月”做好,很多人就會買你的產品
有一句話叫“千江有水千江月”,什么是“明月”?就是把客戶價值做好。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里就好像有一湖水鏡,這個水鏡會映著明月,以為什么有些產品做出來瞬間就爆量,因為大家看到這個東西對我有利,很多人想盡辦法去順應別人,還不如把“明月”做好。所以我常常跟企業家在講,最重要是把客戶價值做好,只要你把明月做好,很多人就會買你的產品。
所以我們進入第二個主題,我們要把“限制”拿掉,到底是什么限制了我們的能力,讓我們去無法做出“明月”呢?我們的思維過去是僵化的,我們過去的成功讓我們的思維僵化,因為環境變化了我們沒有變,所以我們要把大家的思維僵化的限制打掉。那要怎么做呢?我要先回來講一下企業經營的本質。我在投資銀行業這么多年,我發現很多企業沒有方向感,沒有系統性,思維是錯誤的。一個企業經營一定要把收入做好,如果收入做不大,你的企業一定有問題。收入往往代表兩種利益,一個利益是市場占有率,收入越大的人在市場的占有率就越大。
各位有沒有看過日本相撲?相撲的場地是一個圓圈,這叫市場的范圍。有沒有看到身材瘦小的拿冠軍的?沒有,為什么沒有?市場份額就是一個力學關系,一旦你做大了,就可以利用很多源。第二個是成長速度,我舉個例子,今天你的市場做了一億,整個市場賣了兩億,你的市場份額是多少?50%。明年你做了兩億,你成長多少?100%。可是我告訴你,市場的容量從兩個億變成十個億,代表市場份額變成多少?20%,這是什么道理呢?這告訴你,本來的市場份額是50%變成20%,你讓出了30%的江山,這代表你的成長速度過慢。收入代表兩個意義,一個叫市場占有率,一個叫市場的成長速度,這兩個加起來代表兩個字,你有沒有“發展”,所以市場是非常重要的。
5沒有固化的產品,只有進步的解決方案,需求邊界是可以突破的
我們今天要跟各位講幾個路徑,第一要突破客戶的邊界,第二要突破需求的邊界,第三要突破產業的邊界。
所以傳統的思維就是客戶細分或注重原理,鎖定獨具價值的目標客戶。下面我要跟各位講另外一個原理,就是突破性的非客戶原理,我們要整合非客戶的共同需求。舉個例子,打高爾夫球很困難,最困難的是你控制不好,當你用力的時候全身都走形。一直到有一天,有一家卡羅韋公司出來說,不是你們的錯,是我們的錯,因為我的球桿做得太小了,所以他們就發明了一個球桿頭,有這么大,不管你的動作姿勢好不好,打出去之后一定是又高又準又穩。
所以重構客戶方法的重要方面是關注采購者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轉變客戶定義,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我們的客戶里面其實都存在一個客戶鏈,在大多數的行業中,參與競爭的企業對目標客戶的定義都大同小異,但是事實上都存在著一個客戶鏈。
再舉一個例子,諾和諾德最開始是做胰島素的,但是當胰島素生產也趨向成熟的時候,它發現這樣比拼下去到最終無路可走,如果現在合成的胰島素和人體的胰島素已經百分之百相同,請問你還在盯什么?所以諾華諾德在80%多的時候已經看到無路可走了,這個時候它就有了一個轉變,它就從一個工廠變成客戶病人的護理公司,就從二產轉三產,如此一來整個盈利模式全部轉變,它將產品客戶群由醫生轉向直接患者,并為患者提供方便的注射器,從而成功轉型。在1985年的時候諾和諾德發明了諾德筆,它看起來不像針,而且簡單方便、準確、仿若無痛。它完全站在了消費者的角度來考量,所以它為什么能夠持續領先?因為它的產品越來越好,不斷地改善治療效果,讓你過更美好的生活、更輕松的生活、更方便的生活,讓你的生命充滿了樂趣,即使你是糖尿病病人,你也活得有尊嚴,然后我們就會看到不同客戶訴求的超常規利潤增長點。
下面我們看一下需求邊界的突破。在同樣訴求上競爭只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陷入高成本競賽,而減少投入就會陷入降低競爭力的困境;此時,需要改變需求模型提出新價值主張,讓競爭對手自廢武功。所以我們要怎么做?誰打破舊的訴求競爭,誰就能贏得新客戶而創造新的利潤價值。
為什么行業被先驅者死死的占領?如何突破現有的行業邊界,創造新的產業而成為新的產業先驅?行業是沒有邊界的,邊界是行業競爭者為自己設定的門檻,把自己鎖起來,對于客戶來講是沒有行業邊界的。所以沒有固化的產品,只有進步的解決方案。
所以不要害怕天才,不要害怕世界一流的企業,你們可以打敗他們。所以我跟各位講了這么多,最后給各位講三點,最重要的就是要找本質,你這個行業的本質是什么,如果你找不出來,你就對行業認識不清。第二個你要找出關鍵,一定要把關鍵點抓到才能掌握核心,第三個你必須要把能力和資源找出來,最后把本質發揮到淋漓盡致,這樣你就成功了。所以你要記得,不管如何以客戶端為首找出行業的本質,第二個一定要找到這個本質的關鍵節點找出來,第三個找出自己有什么能力和資源,這樣就可以把本質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你就成功了。
(本文根據汪俊宏現場演講摘錄 整理人:司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