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股權交易中心于2013年7月18日正式開業。興業證券作為第一大股東負責海交中心的日常經營管理。該中心整合銀行、券商等多方專業機構,致力于構建股權交易、債券交易、登記托管、投融資、綜合服務等五大業務服務平臺,服務中小微企業。
為滿足海交中心掛牌交易及展示企業戰略決策層的迫切需求,切實提升合作企業決策層的戰略視野及公司治理水平,“海峽慧之領航計劃系列培訓”特邀中國商業模式創新“4+1”及頂層設計方法論創始人胡萬平先生圍繞“商業模式”與“創新”兩個主題主講。近30家掛牌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大股東等企業戰略決策層參加本次培訓。
人物名片
財富中國(優勢資本)IPO上市顧問專家團成員,原弘瑞財中商業模式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交通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商業模式首席講師,“思維導圖4+1模式”創新理論創立者。胡萬平的頭銜頗多,而“資本運作”、“商業模式”、“創新思維”、“核心領導力打造”,則是他對現代商戰法則的洞悉。
這是胡萬平傳經之后的收獲:授課兩年不到的時間中,已使得上萬名企業家學員獲益匪淺,且成功協助數十家企業實現創新轉型并順利對接資本市場。
商業之場英雄輩出,亦有成王敗寇的更替,亦有綠樹長青的沉穩。胡萬平的敘述里,顯然執著于商業長青的模式的探尋。在他的言語里,理論是一種歸納,實踐則要在歸納中獲是指引,或許創新是常態詞,但習慣創新的思維方式,便是一種需要修煉的難得狀態。
“破界與顛覆”
商業模式創新的價值所在
《哈佛商業評論》2009年曾經引用的一項調查寫道:在世界范圍內(調查)的259名高級經理人中80%以上的人員指出,戰略的生命周期正在變短;72%的人員認為,首要競爭對手在5年內會成為一家風格迥異的企業。企業越來越多地發現,它們所制定的戰略在有機會得到證明之前,已經開始面臨時過境遷的危險了。
手機市場前霸主—諾基亞定義手機為通訊工具,與之相對應,蘋果打破手機定義的邊界,定義手機為智能終端,這一“破界”創新給諾基亞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商業模式是企業創造價值,實現價值最大化的核心邏輯,商業模式創新的本質是改變規則,即為破界與顛覆。
“商業模式要解決改良和改變的關系,創新商業模式關鍵是改變思維”。換行業不換思維解決不了企業虧損的本質,改變思維,創新商業模式才是生存發展的王道。國家層面目前在倡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從商業價值來看,商業模式創新更具有現實意義,我國技術專家缺少商業化能力是造成目前資源、技術過剩問題的主要原因,重新優化資源配置,打造科技能力、金融能力、管理能力完備體系,是解決目前問題的主要途徑。
“拐彎的技術”
商業模式是戰術,并非戰略
正確認識商業模式要厘清以下幾個概念:
一是商業模式與戰略。商業模式解決的是“開個什么樣的公司?”,戰略解決的是“企業發展成為什么樣公司?”,戰略盲點是你認為的對手不是你的對手。當前供過于求的現狀導致我們所面臨的競爭是商業模式的競爭,而非戰略與管理的競爭。
二是商業模式與盈利模式。商業模式思維是產品差價是利潤的一部分,但不完全等于利潤;盈利模式思維是產品差價即為利潤。例如:榮華雞將行業競爭定義為產品競爭,通過不斷減少產品生產成本獲取利潤,與之相對應,麥當勞盈利點不僅在于其產品(如漢堡),還在與其供應鏈、上游下游產業等,麥當勞通過組合盈利實現鏈條競爭優勢;360通過免費方式將其他殺毒軟件利潤中心作為競爭入口,贏得資源、增值服務、廣告等相關價值。
三是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企業管理目標是所有流程高效運營,本質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執行時,管理優勢就是企業的優勢。商業模式是拐彎技術,將固化重新變化(即為破);管理模式是執行、技術固化(即為不變)。
創新商業模式兩個重要手段是破界與顛覆,具體包括價值創新、盈利創新、流程創新。云南白藥成功從非必需品市場拓展到必需品市場、從醫藥市場突破到日用品市場(牙膏),打破了產品功能界限,即從治療轉為預防,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
星巴克定義咖啡為休閑、社交、感覺,喝咖啡喝的是情調、氣節,提供用戶享受咖啡帶來的“慢”情趣,85度C顛覆星巴克理念,認為“喝咖啡就是和咖啡,即在最短的時間內喝最好的咖啡”。兩種企業,兩種不同的價值,星巴克和85度c的價值主張都符合消費者心理。
“從有形到無形”
商業模式創新的多種主張
商業模式創新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商機價值。商機價值主張從有形到無形,如腦白金定位為孝心、roseonly定位為對愛情的忠誠、瑞士手表定位為時尚、星巴克強調感覺、85度C強調快。商機價值多元化即為多(功能)、快(服務)、好(個性)、省(價格),正確理解多元化,精準核心業務,學會項鏈邏輯,打造最核心產品。
二是盈利方式。創新盈利方式是實現價格綁定、風格綁定、服務綁定、資源綁定。例如微信紅包、360等,通過資源、服務綁定實現用戶數量、市場份額的增長。
三是交易結構。交易結構涵蓋關鍵流程和利益相關者,其中關鍵流程主要在于消除成本,利益相關者是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產業鏈條。互聯網帶來了交易結構的三大變化:1.互聯網帶來了成本革命,改變了信息、物流、支付三大成本,互聯網金融改變了參與成本、營銷成本、管理成本、運營成本以及無形成本;2.互聯網使經驗管理躍遷到數據管理,未來企業管理方式越來越依賴數據,企業資產中心越來越傾向數據;3.互聯網讓消費主權發揮到極致,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消費主權是去權威化(即消費者可以參與的力量越來越大,消費者所處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消費者越來越多的參與企業各個環節,如大眾點評網、小米手機研發等。
四是復制與控制。復制與控制主要包括核心能力與核心資源兩個方面,核心能力實現自我可以復制,是企業對內積累的競爭力,核心資源實現別人難以復制,是企業外部戰略的制高點,核心能力的本質即為憑什么我能干這事?核心資源的本質即為憑什么他不能干這事?
以下是胡萬平的商業主張,強烈推薦哦!
不同的的企業方向,代表不同的商業主張。而胡萬平顯然想把他的主張,在輕松的傳輸中,到達老板們的商戰實踐中。
1.“頂層設計,底層做起”,不但是商業模式創新的指導思想,更成為眾多企業決策者的經營發展思想。
2.商業模式不等于營銷模式。眾所皆知,國美、蘇寧是兩個成功的家電品牌,有人說,他們的成功靠的是競價協議,那么為何百貨公司不能像他們一樣低價?低價到無利可圖之時,百貨公司退出市場,為何國美、蘇寧仍然能繼續經營?
3.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在于“打破”,這是戰略的盲點所在,因為戰略仍舊是建立在既定的規則之上,而商業模式創新就需要“破界”。
4.我們可以給商業模式下個定義:它是企業創造價值、實現價值的核心商業邏輯,也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解決方案,是企業最根本的DNA,是內在本質、潛規則。
5.在這些失敗的企業中,有49%的企業失敗源于商業模式的缺陷,23%的企業源于戰略的失誤,由于執行的問題而失敗的企業占20%,剩下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6.商業模式也不完全等同于盈利模式,前者追求市盈率,即企業價值回報,而后者看重利潤率,即產品價值回報。就以當當網的成功為例,在2008年前,當當網近十年未實現盈利,待上市之后,其市值卻達近30億元,可見其創始人并不是靠盈利模式賺錢,而是依靠股權價值。
7.企業在創業期之時,最大的商業模式缺陷就是定位缺陷。初創企業要學會“補缺”,即尋找細分市場,不要競爭,要尋找藍海定位。
8.成長期的企業往往會遇到的商業模式缺陷是擴張缺陷,更甚者,出現拆東墻補西墻的情況。企業經營者不懂得如何在發展過程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