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的根源在哪里?缺乏競爭優勢,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能建立競爭優勢嗎?
按資源貢獻度或資源重要程度,將產業劃分為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勞動力密集型,那么除了資金密集型對企業規模有必然要求外,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與企業規模沒有必然的聯系。
規模經濟性?大型企業在規模經濟性較強的產業中確實具備成本上的優勢,但市場不僅僅需要便宜的商品,還需要便利(如社區小店與沃爾瑪)、個性(如定做服裝與品牌服裝)、服務(如區域電器品牌與國際品牌)、品質(如哈根達斯與和路雪)等等。
中小企業在建立其競爭優勢時,應從以下3個方面展開戰略規劃,并最終落實到流程與組織效率中:
一、 客戶需求
深度了解客戶的使用需求(功能、品質、價格等)、心理需求(品牌、款式、形象等)、購買行為(渠道、過程等)、使用需求(次數、時間、數量等)、消費心理(滿意要素、購后心理等)、服務需求(跟蹤、維修、增值等)等
依據客戶需求,按地理和人口統計特征細分市場后,關鍵是調查競爭對手向客戶提供綜合產品與服務的程度,存在哪些細分客戶未滿足的方面。
如社區電器店與國美們相比,可以提供更及時和親切的維修服務;陪駕企業滿足了拿照后不敢獨自駕車的后需求;小咨詢公司滿足了客戶貼身服務的需求等。
找出客戶尚為滿意的需求后,依據需求程度或對滿意的貢獻度大小排列,這些便是中小企業競爭優勢戰略規劃的起點。
二、價值選擇
依據客戶需求滿足狀態,考慮企業自身能力,選擇可提供的價值組合:
細分市場1的需求/權重 對競爭者1的滿意狀態 對競爭者2的滿意狀態 對本企業的滿意狀態 企業改善能力 競爭力規劃重點
價值選擇后組合比較與測試,更多的考慮包括競爭對手對差異化價值的模仿意愿(能力和成本),預測收益與成本,確定價值組合。
三、實現價值
客戶需求分析與價值組合的確定是相對靜態的分析規劃工作,實現價值則要求企業在運營價值鏈的每個環節保障價值實現的品質和成本——效益,也就是前段時間已經談爛了的執行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