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主講的題目是《互聯網+時代的創客、創業和創新》。坦率地講,我參與這類演講比較多。第一是因為我本身是一個投資人,平時大量的工作都是接觸創業者,開辦創業訓練營,我和我的團隊一直致力于打造很多的創客培養和創業的教育;第二是因為我是清華的校友,所以今年應清華大學邀請,在“學堂在線”開設了一門課程,叫做《決勝移動互聯網創業者的商業模式》課,這門課在線上MOOC的選修注冊數量達到了2萬人.所以我想表達一些關于我對“學堂在線”的看法;第三是清華大學最大的創業孵化器叫清華x-lab,我是它的創業導師,而且前段時間和x-lab合作了一個未來生活創新中心。所以,我想從以上我工作的視角來深度地剖析,在互聯網+時代的創客、創新和創業的教育應該做的一些事。
在今天,特別是作為一個大學來講,要做好創業、創新教育,尤其在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我傾向于學校的教育部門、在線教育部門以及它的創業、創新管理部門,還有校友工作的管理部門,這三個部門應該實現資源上的融通。
如何建立創業創新平臺?
如何建立創業創新平臺?我先談談我所看到的一些案例。首先,我先深度地剖析清華大學x-lab的案例。因為我接觸大學孵化器特別多,我認為清華大學x-lab是我目前見到的最好的孵化器。它是面向校友、教授及學生的非盈利跨學科教育平臺,促進創新和創業。
清華x-lab由清華科技園、清華控股和清華企業家協會支持,聯合14個清華院系并于2013年4月成立。聚合清華大學學術資源、行業資源以及金融資源。它能夠提供學習,包括課程、書籍、研討會、工作坊;為創業者培育場地、咨詢、培訓、投資;舉辦活動,包括講座、比賽、論壇;提供資源,包括、學術界、外部聯系、網站以及媒體等。
我認為,清華x-lab已經成為一個構建創新、創業、創意的生態系統。有很多投資人經常來清華x-lab,就是為了能夠接觸到一手的項目資源。現在,清華x-lab對接資源包括100多個投資機構、50多位駐場天使和企業家、駐場銀行、法律顧問、設計顧問等專業服務機構以及合作企業等等。有1萬多清華校友參加x-lab組織并進入的孵化團隊有720個,其中注冊公司將近300個,完成一到兩輪融資的有92個,總融資規模達5.7億。具有持續增強的影響力。
我作為一個投資人而言,投資的對象也是教育輸出的產品。從我的角度來看,其實我們現在可以提出一些要求。我們可以從未來生活、醫療健康、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環保、未來媒體等著手。比如清華x-lab正在孵化的醫療健康領域的項目——“恩啟”項目,它面向自閉癥兒童,帶有社會公益性。
建立這樣一個創業創新平臺跟互聯網+教育有什么關系呢?像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平臺,現在已經上線500多門課程。清華x-lab正在推動跟清華學堂在線的合作。那下一步x-lab要做什么?從下學期開始,x-lab要將一些創業創新教育資源導入到清華大學的課堂中。所以,教育一定要扎根在學校教學的土壤中。那么,既然x-lab已經走在前面,知道創業者的痛點是什么,也知道各個學科教育的不足是什么。我作為一個實踐者,我談一談我眼中看到的清華大學,它作為一個樣板來看,我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比如商學院的一些課程,我認為知識比較老化。第一,教材老化,模式需要更新;第二,缺少商科的通識教育,不僅要懂知識,還要懂領導力、商業模式等。以往學生畢業,加入五百強企業就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工作出路。但是現在這部分人已經越來越不被認為是標桿。所以,從我們創業實踐的角度回頭看大學,會發現大學的教育存在一些短板。
從我本人內心來講,我更愿意去清華x-lab辦公。第一是我在那有辦公室,第二是我接觸到更多充滿朝氣的年輕人,給她們指導或者評估他們的項目。
如何加速創業項目成功?
作為一個實踐者、投資人、有經驗的創業導師和一個創業訓練營,我想從這幾個角度談談我對很多創業項目加速成功的看法。大道至簡,仍以清華x-lab為例。我們跟清華x-lab合作成立了一個中心,叫“清華x-lab未來生活創新中心”。這里面隱含了我對如何加速創業項目成功的一些基本思考。我認為,從整個社會資源分布來看,能幫助創業者加速成功有三項。第一是他需要被教育。如創業技巧、創業技能,這些知識他需要獲取。隨著高校學生的低齡化,必須有一些知識的導入,才能創業;第二個是投資。創業者需要啟動資金,像現在我們看到的天使投資等,融資很多;第三是幫助資源對接。我認為中國互聯網這一波“虛火”需要停止。這主要表現在幾方面。首先是中國創業項目的估值普遍偏高。其次,摔倒在起跑線上的創業者很多,像O2O等。所以我認為,下一輪的中國創業創新的風口將是產業互聯網。比如能源、醫療這些比較重的產業資源入場之后,會加速創業創新的迭代。做好教育、投資和資源對接這三項,就是幫助創業者加速成功。
我作為“清華x-lab未來生活創新中心”的發起人,致力于打造創業教育、孵化與投資領域的學術、公益與商業平臺。為什么叫“互聯網 +未來生活”?因為我們的聚焦領域是關注消費升級,連接創新要素。中心秉承“互聯網+生活”的思路,重點關注移動互聯網與家庭生活、社區生活和城市生活結合帶來的變革。研究領域包括:創新的人居設計與社區組織,創新的家庭環境與家庭生活,創新的社區生活與服務,創新的城市生活服務等。
目前,清華x-lab未來生活創新中心有三大核心驅動力。一是未來學院,做行業研究、創業加速營和新三板學院。它源自清華的創業教練體系,強調學習與實踐結合,培育優秀的創業團隊。幫助提升創業者素質,加速創業成功;二是未來咨詢,做種子客戶推介、供應鏈整合、行業渠道整合。以咨詢形式整合產業資源,加速創業者成長,跑出數據,走向下一輪融資。幫助創業者構建產業加速器,加快創業生態成長;三是未來基金。包括政府引導基金、資深管理團隊、投資業績卓著。由政府引導基金背書,資深基金團隊管理,面向未來學院培育團隊的早期基金。
未來生活創新中心的發展計劃是地域拓展,業務拓展,范圍拓展。地域拓展是在2015年,覆蓋北京地區清華x-lab、北郵、快創、創客總部、MadNet等8所加速器;在2016年,拓展全國地區。業務拓展是在2015年,專注于內部教育、咨詢體系構建;在2016年,廣泛與孵化器合作,形成開放的創業服務生態。范圍拓展是在初期聚焦智能家居,教育、社區類項目;后續逐漸拓展到未來生活相關產業。
未來生活創新中心團隊首輪聘請導師30余人,團隊涵蓋房地產、設計、互聯網、金融、咨詢等多個跨界行業。中心主任由中城新產業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愛明擔任,執行主任由源界建筑設計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張海濤擔任。所以,我有一個基本觀點,社會未來會形成一個總體的分工。什么分工?未來60后、70后的人會成為85后、90后創業者的商業教練和投資人。所以我認為社會的大循環、大分工正在形成。60后、70后的人自己創業心有余力不足,但卻擁有商業資源、商業判斷力,能夠幫助創業者。
如果再說的宏觀經濟一些,就是現在很多傳統行業也必須要轉型。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有三條路徑。打個通俗的比方,傳統企業轉型就像一只老母雞。第一條路徑就是“鳳凰涅槃”,但在我的實際操作中,這條路基本走不通。第二條路徑是老母雞自己下一個聰明的蛋,也就是做一個內部孵化器。問題是,即使是再大的企業,能下出優質蛋的畢竟是少數,而且還有一種近親繁殖的感覺。第三條路徑是老母雞自掃雞窩,請優質的雞進來,也就是拓寬渠道資源,實現互利共贏。
如何加速創業者的成長?
如何來加速創業者的成長?我認為,一個做教育的創業者,需要具備互聯網思維。什么是互聯網思維?就是能夠解決客戶痛點。痛點不外乎在于你想做什么?花多少錢?找誰來做?怎么做?怎么賣?怎么管人?怎么管事?所以,我們在線下開發了創業訓練營,解決這些痛點。此外,在線上開辦在線MOOC課程。即清華大學MOOC課程《決勝移動互聯網:創業者的商業模式課》。目前,課程注冊用戶達2萬人,授課形式以講授+動畫+專業鏡頭+訪談的方式,并由我主講。
因為我現在是純講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下學期如果再開課,我會請一些傳統企業家,跟傳統資源對接。接下來,在商業訓練營當中,有一些商業模式完善和產品打磨,能夠幫助創業者加速。此外,我們會經常組織高質量的融資路演與資源對接,幫助創業者加速。
最后,總結一下我的觀點。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幫助創業企業成為獨角獸,幫助傳統企業躍入新軌道。我篤信一個觀點,當一個系統內部已經沒法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它一定需要通過開放和跟外部資源的連接,來使得你這個系統煥發重生。
所以,以上我并不是說我做得有多好,我只想在我這個演講的模塊當中,通過深度地剖析我親身實踐和參與的案例,能夠給各位聽眾、專家在創業教育、創客教育和創新培養方面,給大家一些啟發。(來源:中教新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