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零售革命的本質,是零售企業為了適應環境變化、生存和發展而使零售業態發生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最終目標是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實現自己的使命和目標。零售革命的應對策略,必須以實現這個本質為基礎,具體包括發起者策略、領導者策略、追隨者策略、適應者策略和守望者策略五種策略。
文 / 李飛、張語涵
發起者策略
零售革命的發起者,常常是無意識的,只不過是根據技術環境、消費需求和競爭對手等情況的變化,發現了新的業態變革機會,從而進行業態創新,大多并沒有想到會引發一場零售革命。例如百貨商店革命的發起者阿里斯蒂德·布西科,以及超級市場革命的發起者金·卡倫,都是著眼于改善自己的經營,創辦自己理想中的店鋪,并沒有想到成為零售革命的發起者。因此,發起者策略并非是一種零售企業戰略選擇。
領導者策略
零售革命的領導者并不一定是發起者,領導者的特征是在一定時間內成為行業模仿的樣板,引領著這場零售革命的走向,并達到一定的經營規模,有形店鋪一般采取連鎖經營方式和多業態發展,線上商店也會不斷地延伸自己的商品經營范圍。這就要求零售公司領導人具有遠見卓識、創新精神和令人愛戴等領袖氣質,企業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遇到挫折與失敗后有能力自省,持續地為行業提供有價值的借鑒經驗,一直處于該次零售革命的潮頭位置。沃爾瑪采取的就是這種策略,它一直被視為一價商店或折扣商店的領導者,但不是一價商店和折扣商店的首創者,它不斷創新折扣商店營銷策略、流程策略和資源整合模式,甚至創新新的零售業態,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持續發展的驕人業績。
追隨者策略
零售革命的追隨者,一旦發現了可以模仿的新型零售形式和方法,就會進行借鑒和模仿,它們不會獲得先發優勢,但是也不會遭遇太大的風險,它們常常會看準了再去跟隨,而不會盲目的跟隨。美國西爾斯公司在19世紀后半期創新了郵購業態,與其同時開始了名為百貨商店的第一次零售革命,西爾斯在堅持郵購業務的同時,也開始模仿創新的領導者,創辦了百貨商店業態;在第二次連鎖革命過程中,西爾斯模仿沃爾瑪的發展模式,將連鎖引入百貨商店的發展,實現了規模效益;在目前的全渠道革命過程中,也是采取跟隨者的策略,使其在百貨商店行業的業績高于平均水平。
適應者策略
零售革命的適應者,不是像追隨者那樣進行全方位的追隨,以及新業態的大規模模仿,而是根據市場環境和自身條件,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進。例如,在線上商店革命和全渠道革命的過程中,領導者和追隨者的典型特征是花費巨資開辦線上商店,并把它作為重要的零售形式進行推廣。適應者并非如此,它們或許也開通了線上購物頻道,但不會花費很多錢去做這件事情,因此銷售額占比很小,不過會比較關注數據化轉化為營銷決策策略的運用,利用大數據進行科學決策等。比如北京朝陽大悅城采取的就是這種追隨者策略,也取得了比較好的績效。
守望者策略
如果不參與某次零售革命,零售企業也能健康生存和發展,就沒有參與此次零售革命的必要。同理,如果參與了某次零售革命,仍然不能健康生存和發展,也沒有必要參與。例如,日本現存的一些200年老店,雖然經歷了9次零售革命的全過程,但是基本沒有直接參與任何一次,但用工匠精神一直保持著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實現了基業長青。因此,零售革命不是為革命而革命,也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為了通過變革實現理想的目標。
這五種應對策略本質上沒有好壞之分,適合就是好的,不適合就是壞的,最為重要的標準是看是否能夠更好地滿足顧客購買和消費的需求,實現顧客價值和滿意,進而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作者簡介
李飛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營銷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零售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清華管理評論》副主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8),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1999),商務部聘任的全國內貿專家(2010-2015)及第二屆商務部經貿政策咨詢委員會專家工作組內貿流通專家(2015—2017),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2010-2018),2009年榮獲建國60年影響中國流通發展與改革突出成就獎,央視大型財經記錄片《品牌的奧秘》學術顧問(2013-2014)。
主要研究領域為營銷定位、零售發展戰略、全渠道營銷、中國營銷學史等,偏好應用案例方法進行中國情境下的相關研究。著述有《李飛定位研究叢書》,包括《定位地圖》、《定位案例》、《定位故事》、《奢侈品營銷》、《營銷教學案例》和《營銷定位》。
張語涵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營銷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