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光南指出,我國知識產權對GDP的貢獻是11%,而發達國家,比如美國,知識產權對GDP的貢獻達到30%以上,相比之下我國還有差距。而知識產權產業,對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非常重要。
與此同時,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逆差正在擴大,1/4的知識產權使用費是美國進口。他指出,這需要我國打造自己的知識產權。
倪光南對比了聯想與華為的發展經歷,他說,華為聯想這30年來猶如龜兔賽跑,在1988-1995第一階段,聯想的“技工貿”勝過了華為的“貿工技”,在1995年,聯想銷售額67億元,是華為的4.5倍。而從1996到現在的第二階段,華為的“技工貿”勝過了聯想的“貿工技”,2001年,華為銷售額超過聯想,截至2018年12月22日,聯想市值81億美元,而華為估值已超4000億美元,二者差距接近50倍。
“能否保護知識產權是高技術企業創新能力興衰的關鍵。”倪光南認為,對比聯想的管理層持股與華為的員工持股,我們今后應當吸取教訓,應該盡可能加強對科技人員的激勵、保護,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
倪光南提醒,正是由于沒有明確的知識產權股權體系制度,目前科研人員進入孵化企業或投身創業時,缺乏制度保證。他說:“我們希望加強科技人員知識產權股權保護,國家有關知識產權股權體系的鼓勵政策應該更加明確,促進創新更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