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下午雷軍在母校召開小米新品發布會。
本次發布會新品小米6X給出的答案還是性價比,從配置來講,小米6X對標的是OPPO R15高配夢境版和vivo X21,除了小米6X在屏幕尺寸略小,三款手機在芯片、存儲和攝像頭上的配置相差不多,但三款手機價格分別為1999、3299以及3198。
“利薄量大利不小”,小米這次發布的新品成本依舊緊貼其成本。但是整場發布會下來,產品已然成了配角。
盡管低利潤,高性價比一直是小米的市場定位。但是這次的發布會雷軍公開承諾“小米硬件業務綜合稅后凈利率,永遠不超過5%;如有超出部分,將超出部分全部返還給用戶”,雷軍許下的承諾讓業界一片嘩然。
據IDC統計報告,三星每臺手機的平均利潤是31美元,華為平均是17美元,而小米只區區2美元。在主打“低利率,高性價比”的路線上的小米已經在過去為自己贏得了很多掌聲,據最新的消息顯示,小米銷量今年依然會有相當搶眼的表現,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有望達到1.5億臺。
但這對雷軍來說似乎還不過癮。
小米產品在價格上通常要比競爭對手同等質量的產品低,除了智能手機,小米依靠旗下的其他硬件設備一直苦心布局全球最大的IOT(物聯網),這一切的入口也是小米手機。所以依靠低價吸收用戶,擴張互聯網的增值服務,也是小米這類互聯網硬件公司的最主要打法。
最近曝光的小米 Pre-IPO 融資推介材料中顯示,2016 年,小米收入中 79% 來自硬件,硬件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 2.8%,而占據收入 21% 的互聯網服務部分利潤率則超過了 40%。小米的硬件產品通過薄利多銷已經形成了很強的用戶粘性。低硬件毛利可以說是對過去的一種延續,事實上,已有數據顯示國內手機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10%。單論智能手機,5%這個指標已經遠低于國內行業平均利潤水平了。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雷軍做出這個既定事實的表態,一方面是向市場和用戶表態,另一方面,資本市場能更清晰地認識小米商業模式,畢竟在雷軍的描述中,小米打的是硬件+互聯網+新零售組合拳,單純地將小米定義為一家手機廠商,其實并不利于其在資本市場獲得更高的認可度。
“手機不掙錢,賣服務掙錢”。也就是說要基于硬件去構建一個服務的生態,是手機服務提供商的共識。所以雷軍這個5%的噱頭,或許只是對小米一次營銷罷了。
小米6X和小米手環3的銷量我們很快就能看到,而5%地承諾背后是否是一個永續經營的長遠商業邏輯,這條路能夠走多遠走多深,卻都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