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BAT巨頭中的百度,妖股“樂視”正在經歷史上最艱難的生死劫。
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百度與樂視作為難兄難弟一同經歷著史無前例、且漫無邊際的“水逆期”。“Robin李”攜手“賈布斯”共同邁入最危險“名人堂”。
當人們已經慢慢接受了BAT沒有B,樂視帳下沒有錢,也就習慣性地淡化了李彥宏帥氣的臉和賈躍亭把海水煮沸的情懷。
高管集體離職與裁員風暴
在端午節前的最后一天,百度貼吧負責人陸復斌離職了,這已經是百度在最近離職的第4位副總裁,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已經完全被暴露在人們面前。去年3月,先是主管無人駕駛部門的副總裁王勁宣布離職,隨后便是李明遠因為與被收購公司負責人存在巨額經濟往來的事件,提出辭職。第三位便是王湛因違背公司價值觀,被百度除名。也許就在一瞬間,李彥宏會認為自己已經成為了孤家寡人。
從資本市場角度看,阿里巴巴、騰訊的市值分別達到了3112億美元和3351億美元,已是百度市值的近5倍,在BAT中,百度已經全面落后,與另外兩者漸行漸遠。在阿里與騰訊市值呈現持續互相反超之勢的時候,百度單靠搜索引擎產生的廣告收入,已不能支撐自己繼續快速增長。在上周,2017百度聯盟峰會在重慶召開,這也是百度的第12次聯盟峰會。李彥宏在大會上闡述著自己對人工智能的宏偉構思,并宣稱“互聯網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
而在當初百度無人駕駛方面專家王勁與首席科學家吳恩達離職之后,讓人不禁對李彥宏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捏了把汗。不過,百度的思路依然清晰,就是加快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落地。
樂視這邊,問題可就大了。前不久曝出消息,樂視控股體系中的市場品牌中心裁員幅度70%,銷售服務體系裁員幅度50%,樂視體育從現有700人裁至200人,樂視網裁員10%。上周的情況則是,這“fire”延燒到了美帝。騰訊科技駐硅谷記者更是描述樂視員工在美國的辦公樓外“無所事事地喝啤酒”,可謂相當有畫面感。
其實此次裁人,對于樂視來說卻是卻是一件好事。終于,他們可以卸下偽裝,將自己沒錢的事實暴露給所有人了。不僅在用人,或許在生態布局方面,老賈也該想想幫助自己“減壓瘦身”的招數了。
難以扭轉的頹勢
巨頭的頹勢是一點點開始的,百度從2016年初開始,樂視從2016年底開始。
從去年1月8日,百度售賣血友吧事件曝光開始,整個2016年,百度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公司在倒霉的時候能有多倒霉”。
尤其是2016年4月12日,魏澤西事件將百度推向風口浪尖時,公司非但沒有反思,反而去將魏澤西的父母邊緣化。同時,集中全力反擊曾經的廣告大客戶,這也直接影響了公司的收入。李彥宏透露百度公司在當季度因為醫療事件,砍掉了高達20個億的收入。
而在今年3月份時,百度人工智能首席研究員吳恩達宣布離職。百度的公關團隊竟為他創作了一篇“小說”,最終以“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作結,完成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其實倒不如總裁張亞勤的那句“我們想請的領袖還有很長的名單”來的實在。
如果說百度的病情是慢性病,那么樂視這邊可能就是癌細胞擴散了。
去年11月2日,就在樂視宣稱公司的七大板塊布局完成的同一天,網上傳出消息稱公司資金鏈問題嚴重,拖欠供應商100多億元款項,樂視網股價當日下跌7.49%。隨后公司官方第一時間辟謠,稱公司資金運轉正常,卻擋不住局勢的進一步惡化。在當月10號,賈躍亭借樂視成立12周年之際打出情懷牌,發布內部郵件《樂視的海水與火焰:是被巨浪吞沒還是把海洋煮沸?》。結尾點題,“夢想燃燒,誰說海洋不能煮沸?”一時間,樂視內部上下一片歡欣鼓舞,將拯救公司于水火扛在肩上。同時,這篇文章也在各種媒體平臺上得到了瘋狂的轉載。
這一次賈躍亭贏得了他同學的支持,在11月15日,長江商學院的十幾家國內企業領導人正式與樂視控股簽署了第一期3億美元的投資協議。這筆錢馬上被賈躍亭用來開發智能汽車,而最缺錢的板塊繼續維持。在后面的3個月時間內,樂視股價不斷下跌,甚至停牌。公司內部也變得非常不穩定,網上曝出照片,辦理離職的員工排起了長龍。從樂視的運營到管理可謂每況愈下,似乎處于崩潰的邊緣。
而在今年1月的時候,融創以150.41億人民幣對樂視進行了注資。交易完成后,孫宏斌也成為了樂視的第二大股東,同時參與控制樂視超級電視和影業兩個重要板塊。到5月28日,已經整整過去了135天。從樂視的三個燒錢大戶,體育、汽車和手機看,一些跡象已經露出端倪。
在孫宏斌投資樂視后,第一件事便是幫樂視管住了錢,暗示“要把公司的錢和人隔離開”。隨后不久,賈躍亭便卸任了總經理一職,轉任董事長,聯想系背景的梁軍接替了他。就在融創入住之后,樂視的權利真正轉移到了董事會,并且老賈自己也承認了這一點。而事實是,當孫宏斌與他關于走“上市公司體系”還是“非上市公司體系”路線時產生分歧時,結果都向著前者的理解方向邁進。
最有意思的是,當面對媒體時,賈躍亭表示:“孫總和我不僅僅是二股東的關系,更多的是朋友。”而孫宏斌那邊卻說:“我是個生意人,這就是筆買賣。”
似乎都差在“花錢”上
如果要問百度的問題到底出在哪了,幾乎每個人都能說上來很多理由。不過,筆者腦中閃過的第一反應是,在一級市場如此活躍的今天,當阿里、騰訊在投資市場上大殺四方的時候,似乎很少聽說百度有什么動靜。
對BAT來說,投資做得怎么樣,某種程度上約等于它們未來的前景和想象力。根據FellowData的統計,從2011年至今,BAT三家公司已經在中國資本市場總共投資了至少4150億人民幣。而從投資項目的數量上看,騰訊投資了388個、阿里投資了206個,而百度只有123個。
而以前兩年斗爭最為慘烈的共享出行為例,在2013年的4月和5月,騰訊對滴滴,阿里巴巴對快的,分別進行了自己的第一筆投資,之后兩家公司不斷加注;而百度在2014年12月,才宣布投資Uber,在2015年10月投資了優步中國(被滴滴合并前),而優步中國的市場份額僅僅相當于滴滴出行的約1/4。
從戰略意義上看,因為投資滴滴和快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迅速擴大了自己的用戶量,培養了用戶習慣,在金融領域站穩了腳跟。而百度卻未能通過這筆投資,太多幫到自己的什么業務。而在過去一年,市場上最大的獨角獸們的合并案背后,站的也多是阿里和騰訊。阿里巴巴在2011年美團的B輪融資時進入,此后又跟投了C、D兩輪。騰訊則在2014年投資了團購領域的第二名大眾點評。
可以說,百度在投資布局上總是慢人一步,投資策略也不成體系。在2015年,O2O和電商項目被質疑估值過高,百度卻勇往直前完成接盤。之前據一位百度投資系前員工稱,李彥宏曾經在內部直接講過,投資部門就是服務和配合的角色。那么,也不難理解百度的投資為何做的如此之差了。不過,百度在去年底終于開始“撥亂反正”了。他們在2016年9月成立了百度風投;10月成立百度資本,基金規模200億。
如果說百度曾經一度“不舍得花錢”,那么樂視則是毀在了“太能花錢”。
“樂視模式”的核心是資本運作,卻并非“龐氏騙局”。其戰略的真正問題在于嚴重忽視了現金流,過度地負債、過度地超前布局,忽視了當下的經營效益。
互聯網公司的“燒錢”行為并不罕見,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不過,作為一家市值一度過千億的大公司,樂視在資本市場和“生態布局”上的野蠻生長,也的確難有匹敵。最大的問題在于,已經習慣了有錢花的樂視很少考慮怎么去把花出去的錢賺回來。
單拿樂視體育為例,為了血拼內容拿下了包括中超、英超、德甲、網球等多個非常受關注的賽事轉播版權,但也包括了很多雞肋版權。為了讓自己的錢看上去沒有白花,樂視體育還收購了章魚TV,借助平臺來盡可能使用自己手上的資源。希望依靠版權帶來巨大的流量和廣告、會員收入。
按照雷振劍的說法,樂視體育到去年底已有超過300萬的付費用戶。以300萬用戶、590元年費計算,樂視體育獲得的17.7億元收入較之版權費,完全是杯水車薪。內部人員曾透露,B輪50億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來購買版權了,但是卻沒見到回頭錢。
雖然只是七大生態中的一個,但是這樣的運營策略完全反應了賈布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生意經。
對于已經大手筆花錢成癮的樂視來說,“老司機”孫宏斌揚言“該賣的賣,該合作的合作”,來示意賈躍亭推進樂視手機、樂視體育和易到的合作、甚至倒賣,去解決資金問題??磥碣Z布斯的“生態夢”可能要醒了,把海水煮沸從理論到實際上都很難實現了。
總結
曾經有一次與一位知名投資人探討時,他拿兩家巨頭的處境與打德州撲克進行了有趣的比喻。他認為所有人都已經知道樂視有問題了,現在的情況不過就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就像你拿到2、7就all in了。萬一發出來3個2、3個7基本上就秒殺全場了。但是百度不一樣,現在手里的牌比較尷尬,拿著一個A10,你選擇all in的話也不好,籌碼也不多了,桌上所有人坐在那兒等你,你也不知道到底應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