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與機會擦肩而過是因為我們沒有見識,因為我們不知道那是機會。
有機會才可能成功,能否抓住機會取決于兩點,首先是認識到是機會,其次是有能力抓住機會,而能否認識到是機會,取決于我們的見識。
中國文字真是博大精深,每個詞都含義深刻。就見識而言,先要“見”然后還要“識”,不“見”自然不“識”,看見是認識的前提;但是看見之后能否認識呢?不一定,很多人是見而不識,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事兒就是不斷提高我們的認識能力。
這也是我認為孩子教育最主要的方向,父母能夠給與孩子的成長幫助,除了按部就班的學習升學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孩子從小擴展他們的視野,讓他們接觸到更多的事物,然后啟發他們去認識一些道理。
對企業而言,創始人的見識是企業發展的天花板。所以創始人必須有意識地不斷提高自己的見識,為企業的發展打開空間。
如何擴展“見”呢?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不論民國時期還是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批富起來的人都是那些留洋回來的,或者去過京城省城的人,他們去了未必學到什么,但是見到了很多“西洋景”,知道了很多家鄉人不知道的事情,這些都是新的發展機會,只要把其中百分之一二引進回家鄉,就是家鄉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創新事物,他們也就發展起來了,這就是“見”的重要性。
在我看來,喜歡讀書的人差不到哪兒去,不論男女,喜歡行路的人,一般都不擰巴,所以,不管是交朋友還是找結婚對象,找那些喜歡讀萬卷書或者喜歡行萬里路的人都不會錯。
“見”了之后如何加強“識”呢?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但是有一種簡單的核心方法:要么自己干,要么跟對人,這是最大的“識”。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最高段位的“識”,是想清楚到底是選擇自己作為領頭大哥,還是死心塌地地追隨一個領頭大哥,二選一,能夠做出正確選擇的,最有“見識”。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但是有一種簡單的核心方法:要么自己干,要么跟對人,這是最大的“識”。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最高段位的“識”,是想清楚到底是選擇自己作為領頭大哥,還是死心塌地地追隨一個領頭大哥,二選一,能夠做出正確選擇的,最有“見識”。
歸根到底,成功有兩種路徑,一種是靠能力,一種是靠忠誠。
一個人如果想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想清楚自己應該走哪一條路徑,并且堅持到底。
如果你自己是一個有領軍之才的人,你應該選擇靠能力自己奮斗;如果你自己不是一個領軍之才,最好的選擇不是自己奮斗,而是找一個有領軍之才的人忠誠到底。忠誠的核心是忠誠到底,不管遇到任何情況都不離不棄,否則,就不是忠誠。
很多人的不成功是因為選擇了錯誤的發展路徑,沒有領軍之才卻沒有選擇追隨,或者選擇了追隨卻沒有忠誠到底。其實每個人身邊都有很多追隨機會,回想一下,你曾經的同學以及曾經的同事或者朋友之中,發展得最好的那個人是誰?你當年為什么沒有選擇追隨他?如果你當年堅定地追隨他你今天會如何?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是,每一個成功人士周圍都有幾個一直追隨他的老同學、老同事,大家一榮俱榮,他們彼此選擇的都是正確的發展路徑。
當然,這是單純從職業角度的看法,每個人對人生的理解都不同,所以不在這兩個路徑之中選擇也無可厚非。但如果要追求一般意義上的成功,僅有見識還不夠,見識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要想成功,有了選擇之后還需要“做成”,開始做,然后才可能成,如果只是把想法停留在想上不去做,永遠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