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歷經了百年風雨變遷,今天仍繼續在中國經營的洋行已經所剩無幾。總部設立于香港的捷成集團,就是那為數不多中的一個。
捷成洋行由丹麥的捷成與謝遜(Jebsen and Jessen)船運世家在清朝光緒年間創立,到今天已經有120年歷史。它經歷了數次危機,并成功轉型發展到今天的捷成集團。2015年,捷成集團營業收入達147億港元,員工超過2300多名,營業額在近10年間成長了3倍。
近日,《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就百年經營、家族繼承等問題,對捷成集團主席捷成漢(Hans Michael Jebsen)——捷成集團第四代繼承人進行了專訪。
價值觀,傳承百年的秘訣
HBRC:從捷成的百年經歷中,你學到哪些渡過危機和提升公司的經驗?
捷成漢:做生意首先要活下來。我叔叔(捷成前任主席)從1933年到1948年都在中國大陸,當人們問他在戰爭時期做過什么,他總會說:“努力活下來”。我還記得20世紀70年代時,我們在中國的生意規模尚小,可能只有5%,但他90%的時間都在中國,因為我們是中國的一部分。
我們渡過危機的辦法很簡單:
1. 不要灰心喪氣,太陽照常升起;
2. 你總能在下一個角落發現一瓶香檳,只不過有時得多走幾步;
3. 讓彼此關系更緊密,尤其是作為公司里的家族單元。
HBRC:你認為捷成得以持續百年經營,是因為做對了什么?
捷成漢: 捷成起源于船運業,這要求我們目標明確、重視團隊精神。我認為,同舟共濟的文化核心是我們的企業航行百年最重要的保證。捷成是家族企業,公司價值觀也就是家族價值觀。
在我們的價值觀里,首先是尊重。在一個大家族中,必然人各有異,接受差異性并保持多樣化是我們的強項。
其次是信任。貿易的關鍵是和人打交道,這需要足夠的信任。尤其在中國,信任和忠誠更加重要,對于保持家族企業的凝聚力和延續性而言尤為如此。
第三是重視每位員工。公司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對每位成員負責。歷史總是不公平,留下名字的總是少數人,但真相是,集體的力量造就了一切。這對我們這樣一家以服務和人為本,而非以技術專長起家的企業來說尤為重要。
我們公司的員工忠誠度很高,有些人在這里度過了漫長的職場生涯,甚至兩三代人連續為捷成工作,這造就了我們的延續性。在這個多變的世界中,變化帶來了顛覆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延續性顯得彌足珍貴。延續性能讓你感知歷史——世事不斷變幻,但核心永遠不變。
HBRC: 這些經歷是否塑造了你自己的領導風格?從家族傳統中,你又繼承了哪些風格?
捷成漢: 我從家族中繼承到的領導風格是:“以價值為導向,人比物質更有價值。”如果過于依賴物質標準,在實際生活中會處處碰壁。我們經歷了很多危機,我的父輩曾在一戰中失去一切,但好在還有老朋友可以依靠,還有人能記得你,這是多么珍貴。
我的個人經歷,讓我具備了一些不同于父輩的領導風格:在環境日益復雜、流動性日益加快的時代,我支持讓員工積極參與決策的管理模式。公司需要具有自由發表見解的文化,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已經過時了。我們寧可對不同意見進行爭論也不會回避,多樣性正是我們的強項所在。家族企業的最大好處之一,是作為領導者,你可以近距離接觸了解任何一名員工或杰出人才。
如何挑選家族繼承人
HBRC:捷成一直堅持企業最高領導人由家族成員擔任,捷成如何挑選下一代企業繼承人?
捷成漢: 我們沒有什么秘訣,但我們的繼承人必須百分百地做到三件事:1. 在中國工作;2. 服務公司,而不是讓公司服務你;3. 推動公司為社會發展而努力。
我們的家族相信:前進的動力只靠物質驅動遠遠不夠,還需要有激情、價值觀和不盲從的能力。不能總是“隨大流”,對個人和公司都是如此。
HBRC: 你的子女中有人愿意成為繼承者嗎?你認為他的挑戰是什么?
捷成漢: 我的長子有興趣,在英國學習商科,已經在倫敦工作了5、6年。但只有到了他能獨當一面的時候,才適合進入捷成工作。
家族企業要面對的一個共同挑戰是,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以前70是古稀之年,但現在有越來越多90多歲的長壽老人。接班人要面對的是:當你父親還住在隔壁時,到底你在多大程度上是獨立的?而上一任管理者要面對的是:到底能不能完全放手?
HBRC: 那么兒子繼承公司后,你還會繼續協助公司事務嗎?
捷成漢: 不會,這有悖于公司原則。在自上而下的直線型組織中,精英們能夠和諧共處,捷成的管理架構能夠支持它的運行。
HBRC: 中國很多家族企業現在都到了選擇“第二代接班人”的階段,你有5名子女,在選擇接班人上有何心得?
捷成漢: 父母總以為自己的孩子都是天才,以為自己知道什么最適合孩子,這都是錯覺。家族企業需要保證兩點:家庭成員關系的和睦,以及對公司運轉負責。對公司負責并非指賺取利潤,而是要讓公司充分發展潛力。因此,必須選擇真正對公司感興趣、有熱情和性格合適的人,才能接好班。
但如果是獨生子女家庭,可能情況又有所不同。但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真正擅長的事。如果他們想成為科學家,就不要偽裝成商人。歷史上好像只有巴赫家族出了3位作曲家。不要為了社會地位、身價等因素,而在乎“子女沒繼承公司,說明子女不稱職”這種話。
不要把繼承人和你自己以及創始人做比較,穿著上一任主席的西裝沒有任何意義,無論你多努力,也成不了他。在今天,一個人的出身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產生何種影響。真正的平等,是人們的價值不再由他們的身價所決定,誰會在乎墳墓里最富有的人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