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很簡單,中國目前應對全球性經濟衰退的最佳方法是拉動內需,國內市場不但內需潛力巨大,而且恰逢其時——其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的進程,正和互聯網+、2025中國制造、制造業4.0等浪潮前所未有地交織在一起。
張近東提出的這三個和電子商務有關的提案中,有兩個與拉動內需直接有關,一個是建議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一個是建議加快跨境電商O2O發展,促進消費升級。為此,張近東引用商務部披露的數據表示,2015年消費對中國經濟貢獻率高達66.4%,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第一動力。
“而跨境電商和農村電商是消費中的一頭一尾,都具有巨大的挖掘潛力。”
眾所周知,蘇寧是目前國內唯一成功轉型為一種新型O2O模式的“電商+云商”的互聯網零售企業,這一系列轉型是張近東花了近20年的時間摸索而得。他的提案中蘊含著豐富的經驗,對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都具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同時也能讓旁觀者一窺其性格和情懷。
心系民生,創造共享價值
張近東之所以提出“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以撬動中國最基層農村市場”這一議題,是因為這是件一舉多得之事。
農村市場被納入電商體系,不僅能夠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更能通過打造便捷的農產品物流體系,讓農產品以更快更短的物流程序達到城市。打造物流體系同時,也能給農民提供就業崗位,消化農村多余人口。最終讓農民收入地普遍增長,實現農村城鎮化,鼓勵農民就近買房,實現房地產去存庫。
張近東的性格特色是一貫腳踏實地,務實、善于解決問題。事實上,2010年兩會,他就提交了《全面提升農村現代商業組織,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案,主張組建現代流通下的城鄉一體化市場。近幾年來他的兩會提案,多聚焦在現代流通下的城鄉一體化物流體系的建立,農民市場的打開和農民工就業等議題上。
這些提案并非只是建言,它們和蘇寧轉型以來,在搭建自己的電商體系,物流云下沉至農村首要面臨的問題有關,具有高度的實踐價值。同時,張近東多次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提及,蘇寧的大量家電維修、配送人員來自農村,他希望蘇寧能夠幫助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解決就業問題。
為此,蘇寧兩年前就和扶貧基金會合作了一個項目,與縣政府合作開辦培訓學校,培養農民電商人才。
在和國務院扶貧辦簽訂的協議中,有一個農村電商“雙百示范工程”,即幫助100個貧困縣,在蘇寧易購線上平臺開設100家中華特色館,在線下開設100家易購直營店,以實現農村電商的O2O聯動,蘇寧自己的電商體系也正逐步向農村渠道滲透進發。
就在2015年,蘇寧已經實現了1011家蘇寧易購直營店的設立,這些遍布在縣鎮一級的直營店,成為直達農村市場的前哨。蘇寧計劃在2016年再開設1500家直營店,到2020年實現10000家直營店的建設目標。屆時,蘇寧式的電子商務將覆蓋中國絕大部分農村地區。
張近東對蘇寧的規劃,其實與哈佛商學院教授,“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對于企業創造“共享價值”理念相合。近些年,管理學界已經傾向于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可以與其發展策略相融合的。企業競爭力與它所在和所服務社區的健康發展息息相關,而企業解決社會問題,未必就會增加成本,因為它還是可以通過采用新的技術、經營方法和管理方式來實施創新,從而提高生產率和拓展市場,形成雙贏。
戰略眼光與“接地氣”
張近東的另外一個建議是,鼓勵跨境電商O2O的發展模式,構建便捷的實體消費場景。“跨境電商O2O的發展模式,既能讓國內消費者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同等的產品和服務,又能帶動國內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把海外消費留在國內,為國內企業增收、創收。”
張近東的建議簡而言之就是:建立“前店后倉”式的O2O商業體,不一味大談廢除實體店,而是要充分利用其功能;但同時又不能為“實體”而“實體”,要認真尋找痛點,利用互聯網簡化流程,讓用戶的體驗更順暢——這種很特殊的O2O經驗只有在蘇寧的電商模型下才能被完整總結出來,而他一直呼吁確立電子發票的“合法地位”,也是基于對互聯網用戶痛點的實際體會。
張近東已經基于過去的經驗,建構出一個“三階段論”的電商化模型:首先是傳統電商基于PC互聯網,圍繞產品展示和交易的電商平臺占據主導平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升級為O2O零售階段,實現以個人為中心,隨時隨地虛實融合服務的趨勢;最后電商的終極模式為全價值鏈的互聯網階段,互聯網開始深入零售業的內核,如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全方位提升,重建新的核心競爭力。
從紛繁復雜的形勢中準確提煉出要害所在,這是張近東的一大特色,而他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性格堅韌,能夠腳踏實地地一步步將想法落在實處。
1999年,他帶領蘇寧幾乎砍掉一半的空調批發業務,毅然轉型零售,喊出“誰再說要搞批發,就開掉誰”的強硬口號;在國美咄咄逼人的進攻前,他的應對是扎實練好內功,為蘇寧的信息化打下堅實的基礎;2009年,正在發展巔峰期的蘇寧轉型互聯網公司,義無反顧地投身于O2O零售;2011年,張近東提出了“再造蘇寧”的口號,立志在十年內,打通高效高速的物流網絡、貼心舒適的店面體驗網絡、便捷發達的多媒體交易網絡、智慧共享的管理網絡,四網合一,成為蘇寧云商。
這幾次轉型都顯示出張近東的特色:眼光卓越、富于創新力。他的創新不僅僅體現在戰略布局上,而在于他有不顧惜已有規模,積極進取敢于“推倒重來”的精神。
“企業轉型和創新永遠不是線性發展,一定得要去逆周期布局。”而能做到這一切,必須有堅韌不拔的毅力。
因此,張近東在自己的提案中不但鼓勵創新,還對構建一個運轉良好的足球青訓體系提出了系統的建議——體育運動會造就人們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挑戰自我的勇氣,這點是他所重視的。
“我們內斂不張揚,并不急于追求得與失,但是蘇寧一旦確定了目標就一定是要實現的,”張近東如是評論自己球隊剛剛在南京擊敗韓國聯賽冠軍,“大家覺得中國足球遇到韓國球隊有點腿軟,我們把最強的打敗了。”
這也許就是他對自己和蘇寧最好的自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