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原動力
為什么中國企業經常被市場突至的風云擊垮,而很多國際巨企歷經百年沉浮卻依然屹立,差距到底在哪里?
無他,唯創新耳。固特異亞太區副總裁鄧寧認為,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對于企業來說,創新不僅僅是為了企業轉型需要,更貫穿企業從創建到成長壯大的整個過程。本質而言,企業創新,不僅要專注于滿足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更要前瞻性地去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
基于這一理念,作為世界最大的輪胎制造商之一,固特異對技術、產品的創新投入從未間斷:1899年引進了充氣輪胎,1903年獲得無內胎輪胎的專利,1909年推出了飛機與卡車用的充氣輪胎,四年后又推出了固特異“飛艇”(一種充氦氣的飛艇,可用于宣傳和軍事方面),1917年又首創名為“飛足捷運”的長途卡車運輸業務,1947年推出尼龍簾線輪胎,1962年推出后來成為行業生產標準的聚酯簾線輪胎。
最近,固特異投入巨資研發的從稻谷殼中提取原料研制成功的一款新材料又將在中國推出。鄧寧表示:“全球每年有7億噸的稻谷產量,稻殼通常被焚燒用于發電,怎樣處理稻殼焚燒后產生的灰燼一直是令人頭疼的問題,而從稻殼灰中提取二氧化硅代替傳統輪胎增強劑——炭黑,不僅有利于環境環保,同時還能降低企業的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
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創新已經不是傳統企業的專利,很多年輕的“互聯網+企業”也把創新當做常態化手段。在玖富CEO孫雷看來,無創新,無發展,創新是一件順勢而為的事情。
2013年,玖富做出“放棄PC端,走移動端”的戰略調整,成為一家定位移動互聯網金融的企業,一年之內新增了注冊用戶將近一千萬,現已達到1800萬的注冊用戶,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用戶上千萬級的兩家之一。
“這就是一個順勢創新的做法,也是思維上的創新。” 孫雷表示。
新常態以及互聯網帶來的時代機遇,加速了企業的創新步伐。本刊記者采訪了一些本屆財經峰會最佳企業創新獎獲得者,這些來自傳統行業或專著互聯網的企業,無一不將創新放在重要位置。樂語通訊副總裁朱偉“創新是為了企業能生存下去”的觀點,更獲眾多中小微企業的高度認同。
探尋創新路徑
對于不同企業而言,該如何找到創新的切入點?
朱偉把創新分為三種類型:資本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他指出,三類創新企業都必須要有,但管理創新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創新。如果前兩類創新企業都做得很好,但管理創新卻跟不上,很可能會擁有短時間的高速增長,但卻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這一點,得到鄧寧的贊同。他指出,就傳統行業企業而言,管理創新非常重要。面對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互聯網給傳統行業帶來的巨大挑戰,如果不創新,就會造成產品與銷售及售后服務,甚至市場信息等方面的脫節。
然而,管理創新必須有大的魄力和勇氣。孫雷認為,必須在企業內部進行組織裂變。企業尤其是大企業,進行管理創新時不可避免地會有很多慣性阻力,不裂變創新無從談起。
在這方面,孫雷深有感觸。“以前,玖富的組織架構是由各個副總裁分管片區,很多創新因觸動既得利益無法推動,怎么辦?為此,公司由內進行自主型裂變,從一線基礎的員工層選拔出核心骨干當產品的CEO,13個產品線由13個CEO專門推動產品的創新,成效非常顯著。”
此外,企業的創新還要圍繞一個核心點,孫雷指出,就是挖掘產品用戶的真正需求。這一點,從互聯網角度來看,企業應強化粉絲營銷,因為在互聯時代,每個用戶在社交媒體上都是一個自媒體傳播中心,如果能夠在社交媒體上充分研究用戶需求,創新裂變速度也會非常快。
人才也是推動創新與裂變的一個重要內因。易快報創始人馬春荃分析認為,對于很多傳統行業的大型企業而言,創新成功與否取決于自身基因,即是否具有創新型人才。
這方面,業界最典型的一個案例是,上世紀90年代IBM為轉型而進行的大裁員,當時引起巨大爭議。“事實上,現在看來,IBM能轉型成功正是受益于那次‘大換血’。”馬春荃指出,當企業老化的時候,快速進行淘汰、引入創新人才是重要途徑。
共建生態鏈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好在于,企業碰到了能帶來無限發展空間的互聯網;而壞也在于,互聯網給企業尤其是傳統行業企業帶來了巨大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與其融合已成企業界共識。現在的關鍵問題是,企業到底應該怎樣與“互聯網+”結合,才能成功創新又不被顛覆?
積極的探索之下,盡管一些企業不幸涅槃失敗,但更多的企業找到了自己的結合方式。
互聯網思維很重要。鄧寧指出,傳統企業更應該主動融入,通過互聯網的介入,跳出行業本身的一些固有思維,才能在借鑒其他行業的同時,真正生產出跨界或是附加值更高的服務。
以輪胎行業為例,輪胎作為一個工業產品,外表看相差無幾,但其實各方面性能特別是安全性能有著非常大的差異。但在過去傳統的市場模式下,怎樣選擇和使用輪胎是一個很專業的問題,而互聯網的出現讓這個問題迎刃而解。“我們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和平臺,就能夠把所有的生產企業、經銷商、消費者和售后服務企業整合在一起。”
因此,鄧寧認為,互聯網不是讓傳統行業邊緣化,而是使產業鏈變得更加透明,傳統企業應借助互聯網思維和技術進行轉型升級,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樂語通訊現在是把互聯網當成一個手段、一個橋梁。”朱偉談及企業的探索路徑時說:“我們傳統零售商貿企業如何利用‘互聯網+’,其實很難。前幾年,我們也跟中國連鎖百強企業一起,投入重金去做‘互聯網+’,慢慢發現這是一個偽命題,做得越多虧得越多。后來又回到原點,化繁為簡,集團層面組建了互聯網事業群,將新興互聯網與傳統商貿企業進行協同,同時還把國際化的跨境電商加進來,就形成了現在的O2O模式。”
孫雷則提出,企業與“互聯網+”結合的時候,要思考三個重要問題: +什么?拿什么+?內核是什么?
在他看來,成功的結合,應該是互惠互利,共建一個生態鏈。“互聯網的精神是開放的精神,任何一個傳統行業都可以和互聯網進行生態鏈上的合作,在這個生態鏈上,企業把自己最內核的部分做好,而將不擅長的部分交給其他專業的公司去做,這樣才是有效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