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酷派與樂視“聯姻”后,共同推出生態手機鋒尚2,該手機首次融入了樂視的內容生態資源。一周前,酷派和360聯手的奇酷手機也已面世。在引入互聯網的合作伙伴后,酷派在產品線的布局也進一步浮出水面。
事實上,酷派的改變始于一年前,公司裂變為酷派、ivvi、大神三個品牌,分別獨立運營,公司逐漸從一個品牌向集團轉變。一年來,酷派正在經歷一個“痛苦”的轉型期,根據今年的半年報,截至6月30日,酷派的營收為87.82億港元,同比下滑41.2%,盡管由于出售附屬公司權益,利潤大增5倍之多,但毛利率仍下降了0.9%。對此,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老杳認為,“轉型是必須要面對的,放棄排名追求品質、利潤和消費者口碑,肯定會有一段時間的痛苦期。”
眼下,曾經背靠運營商風光無限的“中華酷聯”都在尋找自己的突圍路徑。華為在實行雙品牌策略,打開電商渠道的同時,逐漸打入高端市場;中興也在近期發布其中高端產品;聯想裁員,著手重組手機部門。這種情況下,酷派也開辟新的打法,開放地擁抱奇虎360和樂視,以“抱團”的方式補足自身的薄弱環節,在渠道生態上做更多的探索。
酷派以往通過運營商,一味注重銷量的思維方式已經改變。三個月前上任的酷派新總裁李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事實上,運營商、公開渠道和電商三大渠道之間在逐漸融合,真正重要的是賣出去多少,而不是送出去多少。”
抱團取暖
在戰略上獨立三個品牌后,酷派面臨著利潤和市場份額等重重考驗。根據IHS Technology的數據,2014年酷派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為9.88%,排名第6;2015年第一季度,酷派略有下降,占比7%,排在第8位。在老杳看來,酷派已經有兩大變化:其一是從追求銷量轉為追求利潤,銷量已不是最重要的判斷標準;其二,酷派的考核機制發生轉變,員工獎金和業績掛鉤 ,而不是和銷量掛鉤。
除了酷派內部變化之外,和外部企業“抱團”也成為另一個的舉措。酷派與奇虎360,以及酷派和樂視的合作可謂一箭雙雕。一方面,公司獲得了資金補充,其中,奇虎360先后出資4.09億美元、4500萬美元購買Coolpad E-Commerce49.5%的股份,樂視以21.8億美元購得酷派18%的股份;另一方面,酷派得到了電商渠道和內容資源的補充。
繼奇酷落地后,耳聞已久的“接入樂視生態”也揭開面紗。早在7月份的發布會上,樂視和酷派就表示,兩家公司欲一同構建超級生態鏈,其中包括精品手機、開發互聯網應用、提供橫向內容服務等規劃。兩個月之后,內容合作具象化,此次發布的鋒尚2手機便是兩者在內容和硬件上融合的產物。據悉,鋒尚2將和樂視的會員卡一對一綁定,用戶在第一年可以免費成為樂視的會員,而用戶也可以通過手機直接享有樂視的資源。
“捆綁式”渠道變革
在內容生態之外,渠道生態也是酷派大刀闊斧的變革點,在運營商之路遇阻后,酷派便開始往社會渠道和電商渠道發力。廠商一體化是酷派采取的主要模式,具體來說,酷派和代理商、酷派省級分公司成立銷售合資公司。而這也是oppo、vivo等廠商拓展線下的主要模式,面對這兩家實力派的線下對手,酷派可謂任重道遠。
李斌坦言,“社會開放渠道一直是酷派的短板,原有的渠道合作模式是一個松散的聯盟,不能滲透到三、四線城市,廠商一體化的模式值得嘗試。”這一模式首先在ivvi品牌上進行實踐,據酷派方面的數據,2015年將覆蓋全國120個城市的主要地包商,進入全國1000個縣級市場的最大代理渠道門店。
據了解,酷派的廠商一體化的模式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三方成立銷售合資公司,酷派集團占股20%,酷派管理團隊占股20%-25%,代理商占55%-60%股份來控股;第二個階段是酷派集團不再參股,以代理商和酷派管理團隊為主,代理商占股65%,管理團隊占35%;第三階段則以多個銷售合資公司來參股酷派集團。
一方面是和渠道合資建立公司,進行股份捆綁;另一方面是分析內容價值,進行價值鏈捆綁。李斌告訴記者,“目前酷派仍處于第一階段,理想的情況是每年跨越一個階段。在捆綁更多的渠道商進行合作的同時,推動終極合伙人制度,讓省級分公司變得有積極性和創造性。”
酷派副總裁周明毅透露,當前酷派渠道的大致比例為,運營商50%、公開渠道40%、電商10%。
轉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不難發現,擴張銷售渠道、改變品牌形象成為酷派眼下的努力方向,李斌表示,酷派將向華為學習品牌運作,向oppo、vivo學習渠道運營。相對于以往不計利潤“送”出手機,酷派欲從“微利”轉型,但轉型成果仍需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