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y80kg"></li>
    <strike id="y80kg"></strike>
    <ul id="y80kg"></ul>
  •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strike id="y80kg"><s id="y80kg"></s></strike>
      2015年08月09日    李善友 顛覆式創新研習社     
    推薦學習: 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韓秀云教授任首席導師。韓教授在宏觀經濟分析、西方經濟學、金融以及產業經濟趨勢研究等方面建樹頗豐,今天將帶領同學們領會經濟發展趨勢,分析產業的變革方 清大EMBA總裁實戰課程,歡迎聆聽>>

     
    李善友這篇《挾用戶以令員工》的分析文章,真正讓外部市場和客戶需求去引導企業內部組織、流程、效率、效能全面提升。這是很好的方向和必須努力實現的企業治理。

    關于小米的是是非非,江湖上已經有很多傳說。不妨都先放到一邊,來看看一篇真正深入極致分析小米組織創新的文章,以及小米與海爾的對比。干貨一篇,值得收藏反復閱讀。

    為什么講小米?把一個案例推到極致之后,對人心的打動是非常深刻的。我們先來看小米的團隊:

    洪峰
     
     
    聯合創始人,MIUI產品負責人。他來自于谷歌,曾任谷歌中國高級產品經理,谷歌美國高級軟件工程師。
    劉德
     
     
    聯合創始人,負責小米手機的工業設計,現在也負責價值鏈投資。他畢業于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曾創辦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周光平
     
     
    聯合創始人,負責小米公司硬件。他曾是摩托羅拉機型“明”的硬件研發負責人,也是全世界著名的天線專家。
    在雷軍找他的時候,他自己已經創業了,小米那個時候融資估值也就兩三千萬美元,周博士自己的公司那時候估值也差不多,而他居然放棄了原來的創業,加入了小米,他是怎么被說服的,到現在我也不知道。
     
    王川
     
     
    聯合創始人,小米電視的負責人,是雷軍多年的朋友。
     
    Hugo Barra
     
     
    合伙人之后的第一個副總裁,負責小米國際業務拓展。他曾任谷歌全球副總裁、安卓產品副總裁,居然也加入了小米。
     
    陳彤
     
     
    新浪總編輯、執行副總裁加盟小米擔任內容方面的副總裁。

    所以我說,沒有請不起的人才,只有付不起的誠意。跨界競爭時代,合伙人也必須跨界。

    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運作,互不干涉。這些合伙人全都是做產品的,而每一個人都負責一塊業務,獨立去運作。

    洪峰曾經親口跟我講過一個故事,他發現小米電視有問題,他太太也說有問題,然后叫他去跟王川說。洪峰不同意,他說:

    第一,王川在電視方面比他懂得多,如果他能發現這問題,王川自己也會發現。

    第二,他自己的事還顧不過來,干嘛去管王川的事。

    我曾經問過所有的合伙人,他們之間是怎么溝通的,他們說他們之間很少溝通,每個人都獨立做自己的東西。

     
     

     

    要么成為頂尖人物,要么跟隨頂尖人物

    最頂尖的人物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搭檔龔焱教授講過一句話:“今天的時代,無論多大的創業,10個人就夠了。”他講得有點夸張,想表達的意思是說,你找到10個最頂尖的人物就夠了。

    小米的這8個人,每一個人都可以做一個創業公司,為什么他們到了一塊兒來創業?他們說:

    第一,公司足夠大,

    第二,雷軍足夠聰明和勤奮,他Hold住我們。

    林斌是雷軍找到的,洪峰和黃江吉是林斌來推薦的,而劉德的太太和洪峰的太太是室友。

    真的證明了一件事情,找到5個頂尖人物,他們自己就會組建出一個團隊。

    所以團隊早期的招聘是極為重要的,雷軍自己說他早期80%的精力花在招聘上,我覺得這句話說得不過分。

    所以對我們來講有兩個選擇,要么成為這個時代的頂尖人物,要么跟隨頂尖人物,沒有第三條選擇。

    雷軍除了自己的團隊之外,他其實現在已經擁有一個雷軍系了。

    對雷軍支持很大的人其實是他的投資人,其中最重要的投資人是劉芹。劉芹是中國最好的早期風險投資家之一。他領投了小米前三輪的融資。

    小米第一輪融資的時候,雷軍打電話給劉芹,說:“劉芹,我要做手機,你投不投?”劉芹說投啊。

    當只有一個主意,連商業計劃書都沒有,在想法也沒有想清楚的時候,劉芹毅然按2500萬美元的估值,投資了500萬美元。他看的是什么?人!

    大約在第一輪融資后的6個月,小米進行了第二輪融資。第二輪估值2.5億美元,此時小米只有54人的團隊,其他什么都沒有。54個人值2.5億美元,看的還是人。

    更匪夷所思的是第三輪融資。第三輪估值就到了10億美元,又是半年以后,那時小米只有34萬部手機的訂單,一部手機都沒賣出去,小米的估值就已達到10億美元。

    我問劉芹:“你前兩輪投資我都能理解,為什么第三輪投資10億美元,什么都沒有的時候,你也來領投。”劉芹講了一句話,他說:

    “善友,你想想看,雷軍已經創過業,成功地上市,他投資的企業也這么成功。你認為雷軍出來創業,市值到多大的程度才能滿足他自己的抱負?所以雷軍的估值只要在百億美元之內,我都閉著眼睛就投。”

    看的依然是人。

    那百億美元是誰來投的?雷軍遇到了另外一個投資大鱷,這位來自俄羅斯的投資人,Yuri,他是一個物理學家轉型做投資人的,他創辦了DST,DST投資了京東、阿里巴巴、Facebook。

    他問雷軍:“你需不需要投資?”雷軍說大概年底的時候需要。

    他問:“年底的時候,你認為估值多少?”雷軍說大概三四十億美元吧。

    然后他說:“我現在就投資你,按照40億美元投資,你能不能讓我進去?”這是40億美元時候的故事。

    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源是什么?是人才。為什么移動互聯網時代連接這么重要?假如你能跟頂尖人物建立連接的話,你跟著起來的勢能就會非常大。你要么成為頂尖人物,要么去跟頂尖人物建立連接。

     
     

     

    所有的東西簡潔成了產品

    小米在管理創新上是去管理化。在小米,我們會看到很多毀三觀的管理文化。在這個地方,沒有KPI,只有兩個本質目標,

    第一,用戶是否為新產品尖叫,

    第二,用戶是否愿意推薦給朋友。

    我坦白承認,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認為是雷軍宣傳的話、吹牛的話,但是跟他的合伙人以及很多員工聊了之后,我認為,這個公司的確把這兩個目標當做它的核心文化。

    我們都知道,人事管理最基礎的抓手是績效管理,小米為什么這么做?因為小米找到了復雜背后的那個簡單,那就是產品。產品成為核心的核心。

    在小米,管理層要有產品經理思維,工程師要有產品經理思維,銷售員要有產品經理思維,全體員工都要有產品經理思維。所有的東西簡潔成了產品這一個東西。一切從產品出發,所有其他的管理手段全都不需要。

    小米這幾個合伙人,沒有一個財務人員,沒有一個管理人員,全都是做產品的。所以你會看到在這個公司里,做產品的人地位一定是高的。

    小米的另一個管理文化,就是沒有管理層,組織結構超級扁平化,他們的合伙人就是項目負責人,尤其是在早期的時候,公司只有三個層次:項目負責人、小組組長和普通員工。

    外面無論多大腕的工程師加入小米之后,都沒有頭銜、沒有職務,小米的主流文化是沒有職務的。團隊大了會把產品分拆開來,再保持小團隊。

    小米沒有組織架構,米聊群就是基本的組織架構,一件事情需要溝通,就把需要的人拉進米聊群里,事情結束,米聊群就結束。

    黎萬強甚至告訴我說,他們也很少發郵件,我問他,如果他不發郵件,報銷拿什么當憑證?他說米聊群里面的東西,截個屏就可以當憑證了。我又說他為什么不發郵件?他說太慢了。郵件已經太慢了!

    我們所熟知的人力資源管理,比如績效管理、級別體系、員工活動、內部溝通、內部培訓等,小米幾乎都沒有,尤其在早期的時候。

    我問他們有沒有培訓,一個早期員工說沒有,我問為什么沒有,他說他們堅信,一個員工80%的技能是在工作中學來的,既然如此,為什么要培訓呢?在工作里帶出來不就可以嗎?

     
     

     

    挾用戶以令員工

    我認為,小米的管理有三化:管理廣義化、管理外部化、管理游戲化,我把它稱為移動互聯網“異化”的管理。

    管理廣義化是指讓快節奏的工作氛圍來影響員工行為,讓業務管理來驅動員工管理。

    我曾經問黎萬強,他們在金山的時候不是有一般公司都有的管理嗎?黎萬強跟我說:

    “李教授,在金山的時候,我們的版本是每年更新一次,有的時候每兩年更新一次。可是在小米,我們的MIUI版本是每星期更新一次,今天的速度是過去的很多倍。”

    我突然明白了。

    我研究小米的案例,需要跟很多人聊,有朋友給我介紹了一個小米員工,有一次跟我溝通,約到半夜,我問為什么,他說他們晚上10點鐘從公司出來不好意思,因為周圍的人都在那兒加班。

    晚上10點鐘出來覺得不好意思,換句話說,小米形成了一個快節奏的氛圍,用這個節奏、用這個速度來管理員工。你說,哪有比這更狠的管理了?這簡直是太殘忍的管理了,速度稍微慢一點就落后了。小米是用速度來找齊,用速度來同步。

    換句話說,小米是用業務管理來驅動員工管理,我把這叫管理的廣義化,他們不需要單純為了管理而管理,業務管理本身就會驅動管理。

    小米的管理外部化就是透明。公司要求工程師必須泡論壇,必須上微博。每個星期五更新數據,星期二讓用戶來反饋。

    小米有10萬個評測員,評測有四宮格:最好的、不好的、最期望的和最需要去掉哪個功能。然后得分最高的那個人就會得到這個星期的爆米花獎。

    小米用用戶管理來激勵員工管理,挾用戶以令員工啊。不是沒有管理,是更狠的一個管理,讓用戶直接管理員工。不是沒有管理,只是把管理的本質找出來,而不是那些復雜的東西。

    小米的管理游戲化,就是讓員工成為自己產品的粉絲。如果你的員工都不是你的產品的粉絲,你何能指望讓外人成為你的粉絲呢?小米是如何讓員工成為粉絲的呢?

    員工入職就送工程機,而且員工可以領F碼,F碼可以送給自己的朋友,這樣,員工的朋友也成為小米的粉絲。讓員工成為產品的代言人,成為微博里邊的小V。

    小米把人員管理嵌入到業務管理中,把內部溝通融入到外部溝通中,把所有的管理、文化、價值觀、愿景等,都融入一件事:做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

    換一句話說,產品成了引領、激勵和衡量一切的風向標,通常意義上的管理消失了,不是做減法弱化了,而是消失。管理融于產品,或者我們把它叫做產品引導型的管理,這不也是一種管理的降維化嗎?

    小米電視從百度挖了一個人力資源管理負責人,他只做了3個月就離職了,他說“我覺得我在你的公司里邊根本就沒有作用”,換一句話說,他沒有摸到小米的脈,還在用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式做事。在小米,產品就是管理,管理融于產品。

    我有一個大膽的預言,未來有些崗位會消失,或者說這些崗位的重要性會下降,比如,傳統意義上的集團副總裁會消失,人事部門、財務部門、運營部的作用會下降,總裁辦根本就沒必要存在了。

    一切拿產品來引領,產品研發團隊就是特種兵部隊,因此增加的崗位,就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產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或者叫特種兵部隊的隊長。

    雷軍在創建小米的同時,對金山進行了小米化的五個改造:

    第一
     
     
    包產到戶,成立獨立子公司,成立了四個部門,實行目標管理法。
    第二
     
     
    關停并轉,通過這種方法,將原來所有的業務聚集在三個業務上。
     
    第三
     
     
    放水養魚,弱化KPI,不在乎財報,只重視產品。
     
    第四
     
     
    騰籠換鳥,把原來基于PC的業務用于進軍移動互聯網,小米手機的云就是金山提供的。
     
    第五
     
     
    筑巢養鳳,即大手筆吸引人才。

    通過這幾點改造之后,金山的市值從原來幾億元漲為30億元,獵豹也成功地獨立上市。所以雷軍重返金山,其實只用了他精力的10%左右來管金山的事情,結果金山改造大獲成功。

    一定程度上講,雷軍對金山進行改造這件事情,比小米可能更難,大家知道小米是從頭做的,而金山則需要改舊換新,是一件更難的事情,而他居然成功了。

     
     

     

    小米VS海爾:業務和管理哪個更重要?

    我們把小米和海爾稍微做一個比較。在傳統企業中,張瑞敏先生是講互聯網講得最多的人,我們來看看他講的幾句話,非常好。

    “當下的企業必須接受互聯網思維的改造,而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就是指企業的平臺化發展。”

    “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
     
    “小微化改造,海爾‘利共體’進行時。”
     
    “人單合一。”

    他在中歐演講后回答提問時說,海爾互聯網轉型有三個探索,第一是戰略,第二是組織,第三是薪酬。

    我們曾經去海爾對張瑞敏先生做了訪談,他講了很多關于互聯網創新的詞,但他完全沒有談產品,他講的是管理、戰略、文化、價值觀這樣的東西。

    有人質疑海爾,產品是企業成敗最好的佐證,海爾的產品在哪里?沒有卓越的產品充當企業與公眾對話的媒介,再了不起的管理變革意義又在哪里呢?

    究竟是管理重要還是業務重要呢?這個問題在我當年做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時曾糾結過,我說管理重要還是業務重要啊?我最后證明說管理很有價值,以此證明自己有價值。

    其實這是一個無厘頭的比較,張瑞敏對此問題的回答是:“產品驅動也好,管理驅動也好,最后都會殊途同歸。”

    還有一位管理學者對此問題的看法更直接,“管理驅動是氣宗,產品驅動是劍宗,如果產品是倚天劍的話,管理是可以駕馭利劍的九陽神功”。

    這個說法在上一個時代絕對是正確的,但很顯然在今天這個時代是錯的,產品才是一切。小米4年估值450億美元,海爾30年,我把它的港市和滬市兩個加起來,大概是155億美元。

    然后我們問張瑞敏先生怎么看小米,他說現在小米小,小米長大以后也會遇到像海爾一樣的問題。楊元慶也講過類似的話,他們都以為小米小,完全沒有意料到小米已經很大了,而且小米現在的成長速度很快。

    你以為你的對手是友商,其實你的對手是時代,借用張瑞敏先生的話,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文/李善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假設可以廢除監獄。》
     美國學者拿破侖·希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問一群學生:“你們當中有多少人覺得可以在三十年內廢除監獄?”

      確信拿破侖·希爾不是在開玩笑以后,馬上有人站起來大聲反駁:“這怎么可以,無論如何,監獄都是必須的。”

      其他人也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有些人天生壞,改不好的。”“監獄可能還不夠用的呢!”還有人說有了監獄,警察和獄卒才有工作,否則這么多人就要失業了。

      拿破侖·希爾接著說:“你們說了各種不能廢除監獄的理由。現在,我們來試著相信可以廢除監獄,我們該采取什么樣的對策。”

      大家開始思索。過了一會兒,才有人猶豫地說:“成立更多的青年活動中心應該可以減少犯罪事件。”不久,其他在10分鐘以前堅持反對意見的人,也都開始熱心地參與了,紛紛提出了自己認為可行的措施。“先消除貧困,因為低收入階層的犯罪率比較高。”“采取預防犯罪的措施,辨認、疏導有犯罪傾向的人。”“借手術辦法來醫治某些罪犯。”……最后,共提出了78種構想。

      啟示:當你認為某件事不可能做得到的時候,你的大腦就會為你找出種種做不到的理由。但是,一旦你相信某一件事確實是可以做到的,你的大腦就會幫你找出能做到的各種方法。我們認為很難的事情,到底有幾件真正是不可能做到的呢?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熱門閱讀
    企業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
    七次郎在线视频精品视频| 日韩电影久久久被窝网| 久久se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香蕉在线观看网|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中文|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中文精品北条麻妃中文|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师| 亚洲av日韩av综合|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app| 国内精品99亚洲免费高清|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 久久线看观看精品香蕉国产|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老狼| 国产精品无圣光一区二区| 女人香蕉久久**毛片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电影| 99热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www| 在线精品视频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99| 久久久无码精品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