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俞敏洪(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寧愿在改變的路上死掉
今天不管你做出多么正確的商業政策,都有可能死掉。原來新東方成功的基因靠我個人努力和個人講課能力、和我自己辛辛苦苦勤奮的能力,但是今天這種能力是沒法跟互聯網移動互聯相結合的,所以新東方想要更成功,我就必須換我本人的基因,我的創業基因,同時更換整個新東方發展基因,否則基本往死里走。
改變中,最難的是兩個:第一讓人重新動腦子,人的慣性思維非常嚴重的;第二就算你想到已經動腦子,你從行為上能不能改變自己,改變團隊?不太容易。如果丟掉變革的機會,只能眼看著一批批新生代把你超過去,諾基亞就是這樣過去的,我相信蘋果也會這樣,蘇寧電器也在改變。不改死路一條,改也是死路一條,所以我現在做好準備,寧可改的路上死掉,也不要死在不改的卑微里。
我建議大家有幾個心態:第一不要怕生生死死,第二缺什么東西就要什么,第三緊跟時代,最后要變革自己,能挽救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
2.張維迎(著名經濟學教授):偉大的企業家是別人跟著你
企業家簡單就是兩個事:第一要發現不均衡,通過盈利機會的發現和利用,糾正市場不均衡使資源得到更好的配置,然后發現新的不均衡,或者打破原來的均衡,找到新的市場、客戶.
第二就是創新。這個可以分解兩個:一個怎么提高你給消費者創造的價值,第二降低價格,他也會買。一定在這兩個方面。
創新也包括模仿,創新是連續的過程,一開始利潤是虧的,隨著市場擴大賺錢越來越大,你的賺錢能力越來越小,你又在前面一個有利可圖趕快投十多年可賺的地方。馬化騰在QQ仍然高漲的時候就推出微信,微信一定程度替代QQ,我們有這種意識的話就可以有持續創新能力。
未來只能靠創新,創造新的市場,而不是簡單看哪有短缺我填補就行。我認為市場深度更重要,人口大國市場廣度很大的,也可能人不注意開發市場深度,也就是每一個產品的附加值究竟多大。
判斷未來最好仍然是企業家,任何時候不要跟著政策投資,最后可能死在這里。你想變成偉大的企業家,一定是要別人跟著你,而不是你跟著別人。
3.包凡(華興資本創始人):創業者的黃金十年來了
其實今天中國,我們的經濟里面已經是兩部分經濟組成。一個是傳統經濟,我把它叫舊的經濟,一個是新經濟。新經濟代表的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新的技術,技術上的創新。第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第三是體制上的創新。
對傳統企業來說,第一一定要有危機感。這次“雙11”在阿里巴巴所謂350億狂歡背后意味著線下的衰退,作為線下傳統企業要有危機感,認識到現在的問題。第二,對互聯網、對新經濟一定要采取擁抱的態度,這對傳統經濟的轉型實際上有很大的挑戰,如果沒有學習的能力,或者放不下身段,這種轉型都是不可能的。第三要帶著壯士斷腕的決心。未來GDP不再是每年百分之十幾這樣的增長,而是4%、5%這樣的增長,傳統行業正面回報相當有限。
創業者的黃金十年來了,因為中國的未來肯定是新經濟支持的。需要考量的一個問題就是傳統經濟里哪些消費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就是你們的機會。
4.王強(新東方聯合創始人):合伙人必須具備三C能力
合伙人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能力,這三個能力我們用三個大寫的字母“C”代表。首先你們必須要像情人一樣的熱愛,如果你們彼此沒有化學反應,內心里沒有對對方的敬畏、佩服,是走不遠的。
第二個“C”是互補。這個團隊從知識架構、思維方式、甚至性格對市場的理解、對產品理解差異性應該非常大。只有這樣才達到了互補真正的本質,這就是新東方的基礎。
第三個“C”是包容。我始終認為一個企業里理性的爭吵是健康的,也是有必要的,包容很重要。
5.莊辰超(去哪兒網創始人):企業做判斷要追求本心
長期來看,大部分創始人會看見你的公司死在你的前邊。創始控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對這個社會做出改變,有沒有跟大家創造一段輝煌。
(與同類企業相比)去哪網有三點不同。第一,整個創業過程中我們完全不了解旅游,但我一直認為,高速變化的世界中,要尋找不變的東西作為信念的依托,這就是數據、理論和分析。
第二點是不接地氣,但凡被別人證明的東西一定不是我們成功的機會,但凡他們成功的手法我們再學習一回成功不大。我們所有業務線負責人剛開始做這個業務一般不懂,一般工程背景,需要很快了解產業鏈,由于工程背景完全理性的角度結構行業做什么、哪些創造價值,只有不懂未來才有不同的視野。
第三點,我們做判斷時不會太關注常規的理念,我們更多看五年、十年后的市場格局。去哪兒接受投資、接受控股、被全資收購,最終做決定要更多向前看,未來有多少機會?內心要的歡樂到底在哪里?要追求本心。
6.俞永福(UC優視董事長):“四座大山”之下要會“變”
2013年對于中國互聯網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創業者里邊流行一句話,世界是你們的,世界也是我們的,但是最終世界可能是BAT3(百度、阿里、騰訊、360)的,其實我認為2013年整個互聯網流行兩項運動:第一項運動打麻將,跟我們無關,只有四位大佬在打,這個項目不適合我們。
不打麻將打什么?打撲克。叫“跑的快”,在四座大山格局之下,我們如何走出自己道路?過去幾年UC在成為變量核心過程中,我們有幾個事情“變”得不錯:
第一,一定要在傳統技術基礎上突出突圍,第二,在戰略上要變,第三個變就是視角上變,去年整個移動互聯網投資非常熱,我在去年相對動作比較冷靜,今年初我們看到投資謹慎很多,我們做一個決定,未來2年在人才、產業國際化投資50億人民幣,這是UC繼續保持變量核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