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褪色“白銀”仍是第一大產業
今年以來,國內房地產市場銷售有所放緩,市場對后續走勢的判斷也隨之出現分化。作為業內率先提出“下半場”概念的領軍人物,郁亮表示,盡管下半場已成行業共識,但目前市場上對這一概念的理解過于悲觀。
“真的沒理由特別悲觀!”郁亮說,“行業好不好,看跟什么時候比較,參照系很重要。跟2013年比確實不好,前四個月同比下降9.9%,但跟2012年比起來,好很多,增加48%,要是跟2008年比,那就好得太多了。”
郁亮認為,房地產進入下半場,只是過去“膽大為王,高端為上”,輕松賺錢的時代結束了。下半場對企業能力的考驗會更加全面,不適應的企業會被淘汰,而優秀企業并不會缺少成長空間。
他說,房地產雖然從“黃金”褪色到“白銀”,但仍然是我國第一大產業,平穩增長仍然可以期待。
“所以我覺得真的沒理由特別悲觀,城鎮化還在進行之中,而且經歷2008年以來多輪宏觀調控后,這個行業越來越健康了,漲幅越來越緩,甚至出現個別的松動,而這不正是多年宏觀調控希望看見的結果嗎?有了健康的市場,今后發展的空間不就有了嗎?”郁亮說。
房企“白銀時代”面臨轉型
在對房地產業保持信心的同時,郁亮也認為和“黃金時代”相比,“白銀時代”獨有的特征正逐漸顯現。精細化、平臺化、金融化趨勢將是未來房地產業的發展方向。
郁亮說,首先,在“白銀時代”,一招鮮不能再包打天下了。以前,一些開發商的理念是,我造出最好的房子就一定有人買,但現在這肯定不成立了,需要更為精細化的產品和服務。郁亮認為,未來的客戶需求會有很大的區別,而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也需要更加善待客戶。郁亮透露,萬科未來將按照“好產品、好服務、好鄰居”的總體思路,在產品性能、服務內容和社區氛圍上努力,不斷超越行業目前的范圍和水準,始終保持行業領跑者的地位。
第二,郁亮認為,“白銀時代”的房企將從開發商向平臺運營商的角色進行轉換,因為平臺才是最符合互聯網時代商業邏輯的形式。郁亮說,互聯網正在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傳統行業都面臨著互聯網的改造,海爾、小米都是其中成功的典范。“今后的房企將不是靠資產去賺錢,不是靠擁有黃金地段的物業去賺錢,而是靠擁有經營物業的能力去賺錢,這才是靠譜的事情。”郁亮認為。
第三是房地產業的金融化趨勢會很明顯。郁亮說,房地產企業要發展,必須要能解決支撐發展的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找到什么錢,決定你能做什么事,這在以前“錢松”的時代根本不是房企需要考慮的問題。而現在,在社會信貸不那么寬松,房地產投資水平逐漸下降的大環境下,房地產企業采取入股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拓展融資渠道的方式將成為必然的選擇。
萬科欲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
作為行業龍頭的萬科,面對每一次行業調整總是表現出色。
今年以來,郁亮帶領萬科高管密集拜訪了海爾、小米、阿里巴巴等炙手可熱的互聯網企業。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萬科又一次當起了房企轉型的先鋒。
很快,萬科學習互聯網思維的成果浮出水面。萬科首先從內部“開刀”,變職業經理人制度為事業合伙人制度,以進一步激發經營管理團隊的主人翁意識、工作熱情和創造力,強化經營管理團隊與股東之間共同進退的關系,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郁亮說,在拜訪海爾時,張瑞敏的一句話對自己影響很大——“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意思是企業一定是在做這個時代允許你做的事情。
“任何企業在面向未來的時代都沒有優勢,都要從學習和改變自己開始。在互聯網時代,合伙人制度是比職業經理人制度更符合商業邏輯的管理制度,這就是我們跟互聯網學來的東西。”郁亮說。
據郁亮介紹,除了對內部架構進行互聯網思維的改造外,對外萬科正在逐步轉向更安全、效率更高的“輕資產、重運營”模式,通過“小股操盤”,讓管理和運營產生價值。“雖然都是蓋房子,但原來主要是蓋有人住的房子,而現在要蓋有人用的房子,有商業、購物中心等城市配套。當然并不是說萬科自己要去做食堂、菜市場,我們是蓋好了給別人來用,然后通過操盤來賺錢。”萬科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的身影正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