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營企業就是在不斷變革過程中成長壯大起來。回想一下我們集團31年的創業歷程,我覺得還是與很多變革相關的。今天主題是變革,我們1982年在上海創業,我和我的幾個兄弟,當時做教師或者政府官員,但是我們選擇了下海創業。
在80年代中期的時候我們想過創業,我們裝了一個音響非常好,大家都想要,我們為什么不通過工廠生產?于是找到生產隊庫房,讓生產隊小伙子幫我們做,我們做出的音響很多人要。當時我們音響造起來了。中央政治局開會的時候,小平同志說傻子瓜子試一試,沒什么大問題,這就是一個變化。
中國從不允許民營企業發展到試一試、看一看,到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基礎力量和重要組成部分,這是非常巨大的變化,而我們民營企業這個群體就是中國市場經濟建設中偉大的變革者。
歸結到我們的企業,新希望創業31年了,從當初我們下決心下海創業到組建集團化,到聯合一些民營企業在工商聯的支持下組建中國第一家私營銀行——民生銀行,到發起光彩扶貧事業,到今天集團成為了擁有八九萬員工的企業,我們的銷售實現差不多上千億的規模。正是像新希望這一代的民營企業在市場化過程中不斷的變革壯大,才有今天的格局,這和政府大力支持分不開。
今天民營經濟有相當大的進步和發展,三中全會再次強調 我們民營企業的重要性,但今天我們再來看一看,我們還需要變革嗎?還需要怎么去做?今天國家的政策應該是非常好,但另一方面今天的市場是非常嚴峻的,我們很多的產品都過剩了,大概幾年以前,我們有這樣一個規則,你認認真真做事,你努力把你企業做大,一定能有好結果,今天不一定 了,當你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做事,把你企業做得越來越大,但你發現你的利潤會越來越低,你在生產過剩的產品,環保要求提升、出口受到限制,那么方方面面的壓力使得你生產越多,單位毛利越低,怎么辦?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看到有一些企業活得非常好,一些創新的企業,移動互聯網企業,像大家都知道的淘寶,一天賣了300多億等等這些變革。而新型的互聯網的格局正在沖擊到傳統的產業,互聯網沖擊了零售,互聯網沖擊了制造業,互聯網甚至沖擊了我們所謂高富美的銀行業,互聯網的金融勢頭非常猛,銀行業感覺到了極大的壓力,怎么辦?
我們所從事的農產業是最傳統的一個產業,有人說我們這個產業沒有什么問題,因為13億人總是要吃肉蛋奶,但不是這樣,最近由于受禽流感,我們農產業仍然面臨很大挑戰,禽流感影響我們的飼料銷售下降,受到很大的沖擊,下一步我們該怎么辦?
我們覺得只有變革,不變革就是等死,因為很簡單,我們不能像傳統一樣到處建飼料廠,傳統方式走到盡頭了,因為環境保護問題,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因為增長模式的問題,因為市場競爭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必須創新。怎么創新?兩條路:我們要從中國最大的飼料生產商和第二大肉蛋奶的提供商,變成肉蛋奶的綜合服務商;最大的轉型是用互聯網精神來改造我們現代農產業、現代畜牧業。
具體講,以前是我們自己建工廠、自己生產,今后成為組織者和推動者。我們在全國選好多個地方,這個地方環境好、污染少同時有利于養豬養雞,我們在一個地方養40萬頭豬,我們組織當地農民養,一個小區一個地方,我們聯系幾百戶甚至一千戶農民讓他們變成家庭農場主。我們組建合作社,我們支持他們選地,什么地方通風好,什么地方環境保護好,什么地方怎間隔,用什么樣的品種,我們解決技術資金市場服務的綜合問題,讓農民成為自己的主人,我們幫助農民,我們成為服務員。
這就是轉型。我們嘗試兩三年了效果非常明顯,農民收益提升了,他們的收入等于甚至超出了外出務工,食品安全得到保證,我們效率得到提升,我們污染得到較好的防治,我們企業可以大踏步的前進,這也是現代農業組織化方式,養雞、養豬、養鴨這樣,只有這樣我們才有發展。
第二方面我們大踏步走出國門,我們感覺牛奶價格漲得太快了,我們必須考慮兩種資源,國內資源和國際資源,經過了18年的努力,新希望集團在海外已經建立了35家企業或者公司,我們的策略是在發達國家買技術、買品牌,在資源好的地方買資源,在發展中國家建工廠,按照這樣的策略,我們大踏步的走出國門。 在發達國家買技術,導致今天我們的豬、牛、雞、鴨,最高級的品種絕大部分是進口的,命運沒掌握在我們的手里,咋辦?我們跟國外聯合,再在國內發展自己的品牌,這叫買技術。我們最近在法國、荷蘭、美國都在做這樣的探索,現在非常有希望。
在資源好的地方買資源,我們在新西蘭,收購了當地第二大的農業公司,搞畜牧業綜合服務,我們把服務內容內涵拿到國內,我們缺少土、水、陽光,我們在這個地方建立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體系,把它當地水、土、牛、加工由我們控制,最后來滿足我們的需求,這是一種模式。
另外,我們剛剛收購了在澳大利亞的第四大的牛肉的企業,因為我們沒有那么多的土地,通過這樣的收購,我相信對我們一定程度補貼了國內的不足,這是有積極的作用。總之我們通過在發達國家買技術,資源好的地方買資源,在發展中國家建工廠使得大踏步走出去的同時,我們也具有較高的競爭力。我們在國外建工廠,綜合實力非常強,我們在海外公司的盈利超過國內公司的盈利,我們培養一批善于和國際接軌的這樣一個管理團隊,這就是我們的轉型。
本文系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搜狐財經年會的演講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