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各地進行調研的時候,不少地方官員談起時局和經濟形勢都是一套套的,不少人似乎看得非常透徹,可是一說到行動就變成了“喝酒”,行動力都體現在酒力上,叫“酒風即作風”;而我與不少經理人聊天的時候,情況也有類似之處,其中不少人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令人羨艷的學歷背景,看待問題一針見血,說起理論來頭頭是道,可是一說到行動就成了“這是他們應該做的”,要不就是“這是老板做的”,總是不是自己做的。這類人不當咨詢顧問和教授,有點可惜了!
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空談的高手,執行的矮子!
目前,領導力概念盛行,管理學界的人,包括一些企業的管理人員,似乎更愿意談領導力,不愿意談管理,似乎領導力很高端,而具體的管理太啰嗦、太麻煩,整天想著“無為而治”的“高深”問題。如果是老板,這樣想是應該的,關鍵是很多中高層甚至中基層整天想著這種事,整天提老板“操心”,而不是把力氣用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
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對此深惡痛絕,他強調“華為不需要博士,而是需要博土”,擔心出現一批能言善辯、觀察細致,怕臟了自己的手而不愿動手的旁觀者。他說:
“我們要清退那些責任結果不好的、業務素質也不高的干部;我們也不能選拔那些業務素質非常好的,但是責任結果不好的人擔任管理干部。他們上臺,有可能造成一種部門的虛假繁榮,浪費公司的許多機會好資源,也帶不出一個有戰斗力的團隊”。
領導力不是談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如果沒有結果,就談不上什么領導力!
隨機讀管理故事:《尾數的作用》
某公司招聘一個負責采購物品的臨時員工,很多人前來應聘。招聘者經過一番測試后,留下了三名優勝者參加面試。面試的最后一道題目是: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采購2000支鉛筆,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
第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考官問他是怎么計算的,他說:"采購2000支鉛筆可能要100美元,其它雜用就算20美元吧。"主考官未置可否。
第二名應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對此,他解釋道:"2000支鉛筆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雜用可能需要10美元左右。"主考官同樣沒表態。
最后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比較特別,是113.86美元。他解釋說:"鉛筆每支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從公司到鉛筆廠,乘汽車來回票價4.8美元;午餐費2美元;從工廠到汽車站為半英里,請搬運工人需用15美元;還有……因此,總費用為113.86美元。"主考官聽完,露出贊許的微笑。這名應聘者自然被采用了,他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