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是商業地產的領軍人物,代表的是實體店鋪。馬云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代表著虛擬的電子商務平臺。兩個商業大佬的較量,其實是傳統商業和電商之間的比拼。
賭局開始沒多久,馬云就迎來一個“開門紅”。
11個月之后,2013年11月12日凌晨,阿里巴巴公布了“雙十一”全天的交易數據:支付寶全天成交金額為350.19億元,與2012年同期的191億元相比,增長83%。
眼看如此驕人的成績,馬云“淡定”表示“不關心數字,希望借助市場力量將房價打下去。”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馬云“打壓房價”的“大口氣”一出,立即引來地產大佬們的紛紛調侃。素有“任大炮”之稱的任志強本著“見過世面”心態的不屑一顧:“300億元也就是幾塊地錢。”
誠然,對財大氣粗的地產行業來說,350億可能真得不算是驚人數字。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卻直接或間接對商業地產形成打壓。畢竟,不管消費市場如何發展,電子商務份額的不斷增長勢必影響到實體店的銷售。線下人氣冷清,盈利下降,商業地產受沖擊是很簡單的邏輯。據第一太平戴維斯2013年三季度數據顯示,優質購物中心首層租金出現3年來的首次下滑。
除商業地產,目前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也的確可能對住宅地產沒有構成威脅。畢竟住宅房產仍屬于不折不扣的“剛需”。就像一位網友表示,如果全國上千家房地產企業搞個“中國購房節”,一天的銷售額可能有五千億。
我相信這個數字可能沒有夸張的成分。但是,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房子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商品,既是人人都翹首以盼的“剛需”,又屬讓人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即使今年地產商對房價打了折,人們東借西湊出手購買了一套,將房地產銷售額“哄抬”至五千億,接下來呢?明年,絕大多數人還有財力再購買第二套嗎?
一套單價動輒上百萬的房產銷售額,和單價數百元、甚至數十元的零售商品銷售額,根本沒有可比性。所以,任志強也沒有必要拿馬云的350億和“幾塊地錢”作比較。
與房地產行業相比,阿里巴巴平臺上的零售商品銷售,更代表著中國未來市場的走向。人們在今年購買了一件衣服后,明年極有可能再購買第二件、第三件……這是一種持續性消費。在我看來,馬云的350億的確值得他驕傲,比房地產銷售的上千億元都可貴。
馬云的350億說明了什么?既說明電子商務平臺這個“線上開發商”,可能會勝過線下商業地產,還說明了電子商務市場力量的強大,只有緊跟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才能夠贏得市場。
馬云抓住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契機,電子商務的發展又引發了消費上的變革,正如李克強總理的稱贊“你們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他才能夠贏得今天350億的成果,未來,這個數目還會變得更大。
2013年11月11日,再次談到與王健林的打賭時,馬云說了下面一段話:“到2020年,如果王健林贏的話,那就是我們整個社會輸了,是我們這代年輕人輸了。如果說2020年房地產、商業地產依舊占領中國大半江山的話,說明我們的轉型升級沒有做好,說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不如他們上一代人,所以我覺得我們必須贏,不管是不是我,我相信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一定會做得更好。”
我相信馬云,更相信馬云所代表的電子商務,將成為未來中國商業地產的顛覆者。
更多精彩內容艾學蛟將在清華大學總裁班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