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企業抗風險能力弱?
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倒閉背后真正的原因
一、“小超市倒閉”是競爭所致,符合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法則。
小超市頻頻倒閉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行業進入門檻太低。國家有關部門規定,注冊一個零售企業,最多花30多萬元。行業進入門檻很低。一些資金實力不強的小超市常常感到壓力大,生存難。一些小超市老板一旦進入經營角色,就會抑制不住擴張欲望,錯誤地認為規模擴大了就能賺錢,因而盲目地發展。小超市的利潤很低,資金少,顯然進不了好貨。沒有好貨,就不能吸引消費者,銷售額就會下降,資金就不能正常周轉,與供貨商的款項就不能按時結算,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二、沒有目標,盲目擴張
中小超市要確立一個明確的發展目標,處理好效益與速度的關系,要做到量力而行。現在超市規模不宜過大,規模產生是一個過程,不要操之過急;小超市也可以加盟到一個大企業中,享受給他們的規模效益,也可以自己成立一個聯合體,降低風險。應該專注主業經營,供貨商不能把貸款挪作他用。對供應商來說,要吸取教訓,認真考察,選擇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在合作中,要及時了解超市運營情況。
三、融資能力弱,資金鏈脫節
所謂的資金鏈就是用于商場周轉的流動資金,個別老板把商場周轉資金轉移做其他用途,比如買車、買房或做其他項目投資,這樣就會產生資金鏈脫節,供貨商的貨款一但拖欠,馬上會引發供貨商聚眾清貨的局面。
大超市融資比較容易,“洋超市”底子厚,因而在競爭中生存。小超市往往處在不利或被動的局面。小超市初期投入很大,各種硬件要跟上,如消防系統、收銀系統、防盜系統、燈光照明系統的投入要花費不少。一些小超市由于缺乏實力,往往選址在地下室,其消防系統簡陋,燈光昏暗,購物環境差,檔次上不去。
四、管理與理念跟不上
小超市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沒有跟上,企業處于無序發展狀態。要通過改善商品管理、加速庫存周轉,防止資金沉淀。連鎖店要做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規范。一個樣板店做好了,再發展其它的。二是標準。要有明確標準,主要標準要體現簡單化,簡單化才能做到標準化。三是專業各個崗位、各項流程要專業化。
五、沒有特色,商品結構不合理。
內部商場定位和商品結構不合理,導致營業額上不去,不但沒能逐步遞增反而走下滑,這也是商場倒閉所潛在的危機之一。
倒閉的中小超市競爭實力、經營觀念上不去,貨源空檔,沒有主打產品。營銷能力主要是采取差別戰略、成本領先戰略、目標集中戰略以及中國特色的營銷文化,提升企業的凝聚力。要有中國特色。“同仁堂”、“全聚德”不怕競爭,因為它有中國文化的底蘊。我國零售業要造就學習型的企業。現在講商業秘密多,講學習少。外國企業已經走到我們面前,我們要學習他們經驗、揚長避短。國內企業也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中國零售業正在資源整合,做強做大的過程中,中小超市要抓住機遇,穩步發展,搶占市場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