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否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這里,其實說的是一個用戶/客戶/消費者空間基數問題。一個商業模式能覆蓋多大的客戶面,其消費者的成長空間怎樣,其消費者的購買潛力怎樣,其消費者的付費行為怎樣,其消費者持續購買和持續付費的可能性怎樣,這些可以作為判斷商業模式價值的第一個點。
當然,從這點開始延伸,一個商業模式創意或者一家企業,是否是有“客戶意識”,其商品和商業(付費)行為是否符合消費者的利益,消費者的滿意度和體驗怎樣,也是判斷商業模式的很重要的一個指標。
第二, 是否代表先進生產力;這一點可以拆解為,企業的技術/產品的先進性,企業在管理、運營、創意上的領先度,企業在整合核心資源方面的領先度和應用能力是否先進;這其中也包括企業對金融和資本工具的運用能力,比如,在什么階段進行融資、選擇什么方式進行融資(股權還是債權),以及企業的資金和現金管理能力。
第三,是否代表先進文化;企業文化、企業的價值觀要能立得住,要能立得住、凝得住、經得起考驗。
上升到理論,我們對商業模式的定義,歸結為一句話:商業模式核心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
商業模式分幾個層次,一開始創業的過程中產品的模式就差不多等于企業的商業模式,雖然企業區域客戶的擴大,肯定要分兩個層次,一個是企業層次,一個是產品區域、客戶商業婚介的模式,還有研發、制造等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的模式。
上升到一定規模,企業的相關利益方越來越多,可以分為6個角度:包括六個要素:定位,業務系統,收益來源,關鍵資源能力,現金流結構和企業價值。
核心是業務系統,強調整個交易結構的構型、交易方的關系和角色。對一個企業商業模式,我們首先判斷其定位,我們看兩方面,一個是企業價值,一個是投資價值,然后是看關鍵資源能力,還有企業價值,還有收益來源,你可以從業務模式開始,也可以從關鍵的模式開始,最后來形成一個比較流暢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