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現在很多企業家都學過戰略,人人尋覓差異化,處處遭遇同質化。商業模式可不可以設計?我相信是可以設計的。為什么要設計?因為環境在發生重大變化。第二,目前很多企業都在制定“十二五”規劃,顯然要考慮到未來三到五年的競爭格局,我把企業稱為四個元素,一是商業機會的選擇,即什么樣的業務是具有投資價值的;二是商業模式,怎么做是最有效率的;三是經營管理;最后是金融策略。
四個圈里面,最關鍵的還是三個代表。什么企業最有價值?剛才幾位獲得最佳商業模式獎項的企業,我想有一個共同的因素,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其次是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商業模式一定要能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沒有效率的企業是發展不起來的;第三是代表先進的文化,企業的文化一定要符合商業模式的需要。主辦方把本屆峰會的主題定為“回歸實業”,我覺得非常好。商業世界本質上是供求關系,金融市場越來越重要,投資越來越多,但是純投資人的談判地位會越來越低,在優秀的商業模式面前,純投資人如果沒有其他增值路線,就會沒有機會。我覺得商業模式這么多年有這么多探索,是可以設計的。
商業模式的設計,我認為首先是定位。以什么方式向客戶提供獨特價值?現在地產商都希望做商業物業,但經營規模有多大?你能不能解決高租金問題?租金那么貴怎么辦?一種方法是把面積縮小,簡單服務。降低等待成本、搜索成本。從金融角度看,投資價值有多大?你想以多快的速度達到什么目標?達到行業領先地位還是前幾名地位?選擇利益相關者也很重要。根據你的定位、目標以及需要達到目標的速度,你會發現需要什么樣的資源和能力,是研發、品牌還是渠道?是知識還是管理?
其次是誰能夠高性價比地提供這些資源和能力,我們稱之為利益相關者。找到利益相關者,首先要考慮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在交易結構當中要考慮到責權分配,我們怎么去合理地分配這些利益,然后要注意控制利益相關者的交易風險。因為利益相關者會導致一些機會主義,希望通過合約設計,爭取做到激勵先進,淘汰落后,懲罰破壞,最后能夠把利益對立轉化為利益一致。
第三個關鍵問題是要設計收益方式。收益方式里面有三個問題,第一是以什么方式獲得收益;第二是在這個環節向誰收錢;第三是你的服務產品定價太高。
設計商業模式需要一些理念,首先要理解企業。到底什么是企業,看上去好象很膚淺,或者是根本不值一提的事情。如果發個問卷問什么叫企業,肯定回答不一樣。企業就是利益相關者的合約體,通過動態汲取利益相關者,提取資源和能力,最后形成能量。因此,你可以通過利益相關者的合約巧妙設計。第二個概念,要理解企業價值,什么是企業價值?企業價值不是資產,我看到很多企業在做“十二五”規劃,仍然把規模看成重要的規劃目標。第三個理念就是控制。我們以前是強調控股概念,通過控股達到控制目的,但現在來講,這些控制方法已經越來越沒有效果了。 中國企業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很會賺錢,但是不知道自己值多少錢;第二是知道需要組合資源和能力,但是不知道怎么分錢。我們在設計商業模式的時候,對價值的理解如果能夠與時俱進,在充裕資源和能力的條件下,我們完全可以在一開始就主動有意識地設計比較獨特的商業模式。所以商業模式可以從實踐探索上升到科學實踐方面,我們也希望跟業界一起合作,能夠提一些獨到的理論,推動商業進步,助力民族復興,促進中國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