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許多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在透明度和接班人計劃方面,仍有許多地方有待改進。
上周一個鮮明的事例讓人們認識到了這一點。香港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新鴻基地產(Sun Hung Kai Properties)宣布,其所有權結構發生重大變動。控股的郭氏家族的長子郭炳湘(Walter Kwok),被剔除出了控制公司股權的信托基金的受益人名單。郭氏家族曝出內訌,至今已有兩年時間。在這場領導權爭奪戰中,郭炳湘的兩個弟弟——郭炳江(Thomas Kwok)和郭炳聯(Raymond Kwok)——接掌了已故父親創辦的這家地產公司。
兩個弟弟宣稱郭炳湘患有躁狂抑郁癥(郭炳湘對此予以否認),不適合繼續管理公司。郭炳湘在爭斗中落敗,丟掉了董事長之位。他的母親(當時未在公司擔任任何正式職位)接替了他的職位,他則改任非執行董事。
這場家族內斗的最新風波,對新鴻基地產的股價幾乎毫無影響,卻使其他家族企業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首先是澳門最大的博彩企業——何鴻燊(Stanley Ho)旗下的澳門博彩控股有限公司(SJM Holdings)。
何鴻燊下月將年滿89歲,他去年摔了一大跤,從那之后投資者一直在猜測,一旦他過世,他的四位妻子和17個子女中,誰將接掌他的商業帝國。對于這個話題,該公司一直守口如瓶。
香港的一位基金經理表示,這種局面“正是家族企業讓人擔心的地方,有些家族把自身凌駕于董事會之上,他們似乎把公司當作私人的”。
然而,投資者很難避開家族企業——香港70%以上的上市公司由創始人或其家族成員控制。
香港首富李嘉誠(Li Ka-shing)年已82歲,仍管理著長江實業(Cheung Kong Holdings)及和記黃埔(Hutchison Whampoa)兩家旗艦公司。
第二富豪李兆基(Lee Shau-kee)也已82歲,掌舵恒基兆業地產(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34年之久。與中國多數傳統的家族一樣,這兩位商業巨子均屬意由長子——分別是李澤鉅(Victor Li)和李家杰(Peter Lee)——接班。
“企業由家族控制既有大利,也有大弊。”安本國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Aberdeen International Fund Managers)中國/香港股票投資主管姚鴻耀(Nicholas Yeo)表示。
姚鴻耀指出,最大的好處是,家族企業通常眼光長遠,因為他們樂于讓公司長期繁榮昌盛。他們在投資決策上往往更為慎重,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在使用家族的財富。
但透明度有可能成為一個問題。雖然香港許多家族企業都有職業經理人和董事會,但最后拍板的,通常是控股家族。
過去兩年里,盡管存在著內部紛爭和管理層變動,但新鴻基地產的業務一直保持平穩。但上周的最新情況讓投資者擔心,紛爭可能尚未結束。
上文提到的香港基金經理表示:“你永遠無法知道,郭炳湘會不會卷土重來,再搞出一些什么名堂。”
接班人計劃方面還存在一個問題:一般認為,當老一輩還在世時,制定接班人計劃不太合適。這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特有現象。
研究家族企業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區玉輝(Kevin Au)表示:“中國人比較忌諱談論死亡。”
區玉輝指出,還一個障礙來自家族信托基金。香港許多公司都由創始人設立的信托基金控制,新鴻基地產就是如此。因此,在所有權結構方面幾乎沒什么靈活性。按區玉輝的話說:“信托是死人控制活人的一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