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在二十年前還需要國家調控居民憑票領取的農產品,現在國人對它的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口感和包裝,它已經象其它快速消費品一樣變得更具有生命力,國內大大小小的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林立,但它又不同于其它快速消費品之處在于,它時時受國際國內糧油原料價格所左右,導致其除了具備一般快速消費品的特性以外,更有自身獨特之處,也正因如此嘉里糧油在中國如要繼續書寫神話,就必須從源頭改變,而這作為行業的領跑者,如想繼續擴大其份額,就必須對行業進行整合,這也就引出了兩個跨國巨頭過百億的合作。
豐益與嘉里的合并――中國市場形成“雙寡頭”
今年三月,新加坡郭兄弟集團與豐益國際在中國的控股企業嘉里和益海開始全面合并重組,兩筆交易總額達到43億美元,收購方式主要是通過換股和增發股票。交易結束后,郭氏集團將獲得豐益國際31%的股權,而豐益控股將擁有豐益國際48.5%的股份,依舊是控股股東。屆時,新的豐益國際市值可能突破70億美元,預計聯合營收將達到120億美元。 益海集團是美國ADM和豐益在中國投資成立的一個糧油集團,在中國市場其參股的知名食用油品牌包括魯花、福臨門、口福,并幾乎控制國內半數以上的糧油原料供應。在本次豐益國際大收購中,豐益國際將通過與ADM換股的形式全資控股益海集團。在交易全部完成后,ADM將通過其直接和間接控股,成為豐益國際的第二大股東。
當豐益國際完成所有股權轉換后,中國市場上幾大知名食用油品牌背后幾乎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就在今年上半年,我國最大的兩家國有糧油企業——中糧集團和中谷集團完成了高達700億元的合并,成為我國最大的油料油脂加工企業集團,旗下食用油品牌主要是福臨門。而這也意味著,在中國食用油市場將形成國有大鱷和外資寡頭兩相對峙的局面,嘉里糧油和益海集團的合并將會加速國內食用油行業的整合,使得中國糧油市場最終形成“雙寡頭”,這對于中小型糧油企業來說將面臨巨大的沖擊。
由于嘉里在小包裝市場占有率達到了50%以上,而益?;驹诙褂蛪赫ヮI域占有絕對優勢,因此這次合并實際是上游和下游的有機組合,雙方此次業務合并涉及雙方在中國大陸、東南亞,到歐洲、非洲的大規模種植園、壓榨、生產、銷售和貿易等業務,食用油乃至糧油生產的航母轟然出水。而統領益海集團與嘉里糧油等合資業務的掌門人,正是約一年前調回新加坡總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原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董事總經理李福官。原來派往中國大陸的大部分郭兄弟集團的高管,也逐步調回新加坡及馬來西亞。
嘉里糧油和益海糧油兩個外資糧油集團合并后,新集團旗下大豆壓榨企業將達到12家,日壓榨大豆能力達到3.4萬噸,年可加工大豆1000萬噸,同時擁有8家花生、棉籽和菜籽壓榨廠;日精煉油脂能力將超過1.3萬噸,年精煉各種油脂能力將超過400萬噸,成為我國市場上最大的的油脂油料企業集團。
而對一個生產型的農產品綜合加工企業來說,產能整合將是重中之重。益海集團與嘉里糧油(中國)的生產企業交叉覆蓋不同市場。益海集團11個生產基地位于安徽蕪湖、河南周口、河北秦皇島、四川廣漢等二三線城市,而嘉里糧油(中國)的八大生產基地主要位于天津、上海、深圳等航運方便、消費水平高的國內一二線城市。換言之,合資公司將在沿海、長江沿線,以及內地實現全面而有力控制原料成本的工業布局。整合之后的合資公司,除繼續發揮兩個集團原有在食用油業務的優勢外,還將拓展小包裝大米和面粉業務,創立像“金龍魚”這樣的糧油產品品牌。
李福官主導下的合資公司,將以銷售、市場等的集權管理模式為主。由于益海集團的銷售團隊規模較小,嘉里糧油的銷售團隊及其經驗就將主導日后大部分工作。另一方面,益海集團旗下的“口福”牌食用油,以及替眾多大賣場貼牌生產的產品,占據不少內地市場,嘉里旗下的產品也可借道拓展自身產品在內地的銷量。
合并之路充滿荊棘
合并從年后正式開始,基本以嘉里的原班人馬接手小包裝市場的管理,而原來益海在各地收購榨油廠所接管的人員都轉到嘉里的各個銷售分公司辦事處,嘉里(深圳)商務拓展有限公司在全國將原來的大區分公司例如西安分公司,北京分公司等下屬省級辦事處升級為獨立省級分公司,而以前的地級聯絡處則相應升級為辦事處,在全國又分設四個銷售總監(其中兩人來自益海),總監直接向小包裝事業部經理陳波(原來嘉里小包裝事業部總監)匯報,這樣一來在人員和組織架構上嘉里通過合并使自己的管理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充實,而且在二三極市場設立辦事處也更加細化了銷售管理,并且益海在全國各地的壓榨廠為嘉里的小包裝九大生產地之外減少了費用,同時益海的口福也更完善了嘉里小包裝的產品線,為后期的市場價格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然而如此龐大的人員隊伍勢必會在各項營銷費用上造成巨大的支出,因此按照一般的合并流程,之后緊接著會是人員的精簡,在這點上是毋庸置疑的,最令兩個大老板頭疼的可能會是內部合并之后的權利斗爭,嘉里曾經在2004年將八大工廠的老總的權利無限放大,他們擁有費用的審批,分公司的管理及促銷活動的特價支持等等相關權利。因此曾經分公司經理的權利被一度架空,而這次擴充機構,又使得一些區域較大的分公司被分拆,原來的下屬現在和自己變成了平級,勢必會對中高管理層造成一定的心里沖擊,可能合并對于原來省級辦事處的主任們來說短時間會沉浸在級別的晉升上,然而,隨著各區域銷售總監來自不同的勢力群體,所以后期勢必會形成一場內部的權利之爭,對于原來本就不甚穩定的隊伍多少會有一些影響。
由于食用油行業的從業人員的薪酬標準本就較其它快速消費品低,,而隨著機構的擴大,人員的待遇也會逐步降低,一系列問題都將會影響隊伍的穩定,因此,后期如何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克服各種因素造成的團隊不穩定真正讓并購之路平穩,是兩大巨頭在小包裝市場應主要考慮的。
益海在中國的小包裝食用油品牌以口福和為家樂福等大型賣場貼牌的一些低端產品為主,在合并之前主要在大型終端以價格策略來沖擊和占領低端市場,嘉里的產品線則以金龍魚引導中高端產品線,以鯉魚及部分區域品牌占領低端市場,而胡姬花則在部分地區以花生油穩坐高端市場,但面對日益激烈的小包裝市場競爭,和70%以上剛從散油消費群轉變過來的目標客戶,對于價格的敏感遠遠要高于對于品牌的認知,所以合并之后如何在滿足低端消費群的同時又不忘樹立品牌形象和美譽度也是嘉里要重點對待的。
新合資公司大部分業務管理將集中到嘉里糧油(中國)的總部深圳,由于涉及二十多個工廠上千員工,以及十多個品牌,預計要到今年下半年合并才告完成?! ?/p>
對于后市國內小包裝市場的展望
隨著入世后一系列的外資對國內企業進行并購,人們的恐慌之聲永遠大于贊嘆之語,其實真正究其原因還是國人看待問題更多的自我性,動輒高談民族品牌,或者是狼來了,而不去面對現實,在自己的弱勢行業如果抱著虛心和務實的態度,也一樣會展現輝煌,入世之初,在我們起步較晚的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例如汽車行業和電子行業都曾受到沖擊,但依然涌現了一些如一汽大眾、華為電子等根基較為牢靠的企業,在科技含量不高的快速消費品行業也將面臨這一問題。在小包裝這個科技含量較少技術門檻較低的行業,更多的是引導消費和品牌教育,所以對于合并之后的嘉里來說在上游資源得到的補充為其下游品牌塑造和推廣更增添了砝碼,當豐益國際在新加坡受到市場追捧的同時,中國中小油企卻將面臨一場挑戰,這對中小食用油企業的影響很大,并可能導致行業洗牌,尤其是益海幾乎控制著國內半數以上的壓榨原料,而合并之后嘉里的原料供應將全部來自益海,所以后期中小壓榨企業的原料爭奪將決定其命運,同時國內對于散油銷售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各項政策相繼出臺,因此國內而更多的企業將重點轉向小包裝生產和貼牌銷售,所以后期中國糧油市場將在原料和品牌形成巨大的競爭勢頭,而最終很多中小企業會面臨壓力而退市。在西方成熟市場上,行業前四名的品牌往往能占據行業75%左右的份額,“品牌寡頭時代最終會形成,關鍵還是做好自己的品牌建設。所以在我們感嘆行業寡頭對于中小企業所帶來的沖擊之時,也要看到這些企業航母對于整個行業的積極推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嘉里通過合并之路意圖整合中國食用油行業時我們不妨抱著積極的心態去審視,因為對于一個只有不足20歲生命的年輕行業來說群龍無首和群起紛真的結局都是我們不愿看到的,雙寡頭將規范小包裝市場朝著良性去發展,盲目價格競爭將逐漸消失,更多的市場細分和品類細分將促使廠家將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品質和研發,這樣我想才是嘉里合并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