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于2001年12月11日起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5年多過去了,如今我們正面對一個國際化的新課題。
許多行業如制鞋、打火機、眼鏡、開關、汽配等,遭遇國際貿易壁壘使他們不得不更快地成熟,也使他們不得不更快地學習、思考,同時也值得我們內銷企業去學習、思考。除了鞋行業的康奈在海外開專賣店,奧康與GE0X合作等大手筆之外,且看如下幾例溫州企業在開辟國際市場過程中所遇到的不平凡的經歷:
2006年10月7日,歐盟正式對原產于中國的皮鞋、童鞋產品做出反傾銷終裁,實施征收為期2年16.5%的反傾銷稅。10月23日,奧康集團決定聘請“反傾銷第一律師”蒲凌塵,向歐盟一審法院提起訴訟。
2006年下半年,康奈集團與吉信集團投資20億元,計劃帶領鞋服、眼鏡、打火機、木材、汽摩配等60多家國內企業在俄羅斯境內建“工業園”,促進我優勢產業向境外梯度轉移,破解俄“灰色清關”。
溫州恒星和ZIPPO的和解:2006年5月16日,ZIPPO認為包括恒星在內的中國(主要是溫州)打火機,動了ZIPPO的“外觀專利”。恒星選擇單獨應訴后,ZIPPO主動向恒星提出和解,雙方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和解協議。國際貿易摩擦實際上也是商業博弈的一部分,當雙方都得到想要的結果后,目的也就達到了。
2004年10月,溫州飛雕企業耗資550萬歐元收購了意大利米蘭Elios.S.p.A公司,與此同時,溫州冠盛企業也到美國收購了一家汽配工廠。
2007年2月11日,土耳其外貿署發布公告,決定對進口眼鏡框架產品進行一般保障措施調查。溫州明明光學是國內對土耳其最大的眼鏡供應商,但這次的糾紛他們選擇了置身事外。在2001年的那次保障措施成立后,明明光學直接到土耳其投資工廠,在國內進行半加工后再出口到土耳其的工廠完成后面的工序,溫州和土耳其的眼鏡協會,明明光學都是會員所以上述的一般保障措施成立對明明更有利。
。。。。。。
爭取是為了和諧、共贏,為了在這個平的世界里共處,針對貿易壁壘,中國企業不僅要據理力爭,還要樹立雄心打造中國制造的國際品牌。
作為一個內銷人,也要懂一些全球營銷戰略。品牌即使做到區域最大,行業最大,國內最大,但品牌還不是最完美的,因為內銷的未來并不只是區域之爭,行業內之爭,國內之爭,我們的一些優勢也正面臨著全球營銷戰略的考驗,只有把思路融進全球營銷戰略,品牌才是向國際名牌真正完善或接近。
由此,中國企業要有全球營銷戰略的眼光,必須注意如下幾種情況:
一、要有國際品牌的觀念去做品牌,走出低成本、低價格、低檔次的“瓶頸”,打響“中國制造”這張牌,并在未來為爭創國際名牌而努力。
二、熟悉東道國的社會、政治、文化、語言、法律、人力資源等國情,執行勞動、環保、社會保障和安全生產等東道國的法律、法規,提升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應努力融入當地的社會文化,因為不同的社會文化具有不同的時間觀、價值觀、工作目標和管理風格等。
三、開辟國際市場,要因地制宜,目前可以憑借已有的產品與營銷優勢,針對不同的市場,選擇不同的進入方式,然后進入相宜的國際區域市場,為以后做強做大國際市場作基礎。
四、向東道國以投資、合作、特許經營等方式開展跨國經營,既利于東道國的經濟建設,又能規避貿易風險等問題。
五、中國企業開辟東道主國市場,仍需要一定的時間,中國企業必須及時學習全球營銷戰略的有關知識,以市場國際化的思路去應對貿易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挑戰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