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國的私營企業,為什么很難成為長跑健將,主要原因是私營企業的戰略受限,如我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因為抓住了變革 開放“摸著石頭過河”所帶來的歷史機遇和市場的空缺,迅速積累起龐大的財富,獲得了成功。但是他們錯誤地把歷史性的機遇當作了無限的商機,被早期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在內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的時候仍然繼續他們早期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的思維定勢和操作慣性,沒有相應地改變其發展的戰略,最終導致了眾多民營企業的紛紛衰落。戰略性的失誤是私營企業短命的根源所在。綜觀我國私營企業的發展歷程,跑得越快、爬得越高的企業,其結果往往是摔得越重、痛得越深。如巨人集團、飛龍集團、三株集團等企業,其創業發展之迅速讓人敬佩,但由于沒有制定長遠的戰略目標,盲目地追求高速度、多元化經營,而又缺乏現代資本的技術,很少下功夫思考自己的發展戰略,改善內部管理模式,發展速度過快,以至于企業掌握不了發展方向,導致企業失控,最終是曇花一現,以失敗而告終。
從短跑冠軍到長跑健將,需要的是適應與創新,要在變幻風云,激烈競爭和嚴峻挑戰的經營環境中求得長期生存和不斷發展,就必須站在戰略的角度審視企業的發展前途,制定明確的企業長遠戰略目標,加強對經營環境的研究分析,以未來的環境變化趨勢作為決策的基礎,這樣才能正確地確立企業發展方向,選擇企業合適的經營領域或產品市場領域,從而更好地把握外部環境所提供的機會,增強企業經營活動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促進企業發展壯大。如在企業創建初期及成長過程,通常采用一業為主的集中化成長戰略,把有限的資源專注于某一特定的消費者、產品生產線、地域市場等,重點發展某一行業或產品,增加其主要業務的銷售,提高市場占有率,建立企業的市場優勢地位和超過競爭對手的優勢,為企業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企業進入成長階段,隨著企業的快速成長,可采取一體化的成長戰略,通過前向一體化、后向一體化、雙向一體化的縱向一體化戰略和橫向一體化戰略,充分利用企業自身在產品生產、技術、市場等各方面的優勢,沿著產品生產經營鏈條向縱向和橫向不斷地擴大業務經營的深度和廣度來擴大經營規模,提高企業收入和利潤水平,使企業發展壯大;當企業進入成熟階段后,則可以采取多元化戰略,通過相關多元化發展戰略和非相關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在現有產品和業務的基礎上增加新的產品和服務。另外,企業還可以實施成本領先戰略,積極降低經驗成本,緊縮成本開支和控制間接費用以及降低各種研究與開發、服務、銷售、廣告等成本,形成規模效益和經驗效益,使企業在整個競爭環境中占據成本優勢;差異化戰略,使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區別于其它競爭對手,生產出與眾不同的產品或服務,在產品設計或商標形象、產品技術、顧客服務、銷售分配渠道上形成差別化競爭優勢。同時,企業可以采用不同的戰略或戰略組合去適應不同的環境,為企業指引發展的方向,增強企業的發展實力,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戰略是企業成長的靈魂,而這個靈魂的精髓之處就是戰略目標的靈活性和可控性。
企業戰略目標的確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隨時間、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地改善,才能進一步增強戰略的靈活性和可控性,始終保持企業戰略的指導性。戰略的實施過程存在較長的時間滯延,在不同的時期,企業所采取的戰略會隨內外部環境的變遷而導致戰略模糊,模棱兩可。企業自身環境的變化,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如領導人或領導班子的更換,經營方針的改變,籌資融資的限制等,都會導致企業戰略的癱瘓;外部環境的制約,主要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制約,都將會使企業不能適應外部環境而遏制企業的發展;時間上的變遷,也將降低企業戰略目標的指導性。一成不變的企業戰略沒有跟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受環境因素的抑制,戰略目標的靈活性和可控性降低,不能有效地指導企業的發展,使企業的成長偏離戰略目標,或企業的規模擴張超出成長各階段的承受能力,必然阻礙企業的成長,使企業發展減緩衰退,這就是我國私營企業失敗率高,自然淘汰率高的根本原因。
總之,私營企業要健康成長,發展是硬道理,戰略是關鍵。在企業總體戰略目標指導下,企業的每個成長時期都應制定與其外部環境相適應的一系列子戰略目標,并與總體戰略相一致,企業才能有步驟、有計劃、有規律的發展。同時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加強對外部環境的敏感性,在調節環路中,要時刻關注環境因素的變化,不斷調整和完善企業的戰略,加強對企業戰略的管理,增強企業戰略的靈活性和可控性,擺脫各種抑制企業成長的因素,推動企業進入新的一輪增強環路,促進企業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