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企業性質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界定自主創新與否的標準
不同的企業性質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界定自主創新與否的標準;同時,自主創新的方式和途徑在不同性質的企業有著不同的特點。從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的發展經驗來看,在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和國際資源的基礎上,憑借制度、體制和機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國際資源為我所用,創新成果為我所有,中國企業是可以走通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集成創新,再到原始創新這樣一條自主創新之路的。
自從《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及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發表以來,從國家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部門都將自主創新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問題提到了相當的高度,將之列入了重要的工作議程。那么,作為自主創新主力軍的企業,又應該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征程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呢?這正是許多企業界人士目前所關注的話題。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作為變革 開放的受益者和積極探索者,作為身處上海這樣一個發展環境中的高科技公司,作為在技術創新和企業發展方面比較成功的中外股份制企業,很多成功經驗及其發展模式值得總結,相信這將對我們深入思考如何打造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企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自主創新的三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必然的發展過程,三者不可偏廢。
中央有關文件講得很清楚,自主創新包括三個部分,即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一方面,三者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的組成部分,互相依存、互相支持。不能輕易否定某種創新模式的作用,而只講一種創新。對于企業來說,創新的成功與否關鍵還是要靠市場來檢驗。無論何種創新模式,只要創新的項目成功了,創新的成果“扎根”了,這種創新模式就值得肯定。另一方面,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集成創新,再到原始創新是自主創新的必然的發展過程。
無論是本土企業還是合資企業都可以成為自主創新的主力軍。國有、民營和合資企業以及不同區域的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有不同的特點。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理解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問題?從國外跨國企業這方面來看,跨國公司在全球市場的出擊,旨在整合全球資源,使之更有效率地為自己企業的發展所用。他們在中國發展業務,與中國企業合作,除了對中國廣袤的市場感興趣外,其目的還在于利用中國本土資源,以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而這也正是與之合作的中國企業發展自身技術研創能力、走出國門的一個機會、一條捷徑。就拿上海貝爾阿爾卡特來說吧,它作為阿爾卡特在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的旗艦企業,不僅積極開拓了中國市場,更重要的是它和阿爾卡特在技術研創、產業化進程、采購物流等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一方面,通過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將中國因素的效應在阿爾卡特集團的業務發展中不斷凸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種資源,積極開拓國內和國外兩片市場,特別是實施“走出去”戰略,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有所作為。更重要的是,這種合作將立足中國的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帶動了起來,使之成為既可以無償共享阿爾卡特全球技術資源,又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現代管理水平的國際化的中國企業。
在中國現實經濟環境中,國有、民營、合資企業這三駕馬車是齊頭并進、共同為中國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的。這三類企業有著自身的經營特點,而且同一類企業在不同區域也會有較大差別。比如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與業內其他不同所有制類型以及在不同經濟區域發展起來的企業相比較,有著不同的經營和發展模式,相互之間是沒辦法復制和替代的。
不同的企業性質不可能也不應該成為界定自主創新與否的標準;同時,自主創新的方式和途徑在不同性質的企業有著不同的特點。從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的發展經驗來看,在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和國際資源的基礎上,憑借制度、體制和機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國際資源為我所用,創新成果為我所有,中國企業是可以走通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集成創新,再到原始創新,這樣一條自主創新之路的。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的發展之路是與國家自主創新和“走出去”戰略的大方向相一致的。其發展模式、發展之路也是比較成功、值得總結的。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這兩年的發展之路是與國家自主創新和“走出去”戰略大方向相一致的;在國資委的領導下,作為中央企業的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其發展是比較成功的。
首先,從技術創新的體制上來說。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從技術和人才引進發展到技術和人才輸出,從技術不能落地到共享阿爾卡特全球技術資源,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同時還進一步參與阿爾卡特這樣一個跨國企業的全球資源再整合。這是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在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種資源的基礎上,走出的一條獨特的自主創新之路。
目前,大多數合資企業還是技術轉讓型的,即使有研發中心,有研發成果,也不見得有自主知識產權。合資企業的經營模式應該適時地從原來的技術轉讓轉變為技術共享,這樣才有利于我們國家和中國企業整體創新能力的打造,也才能使合資企業在參與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方面我們已經在探索,并且有了成功的經驗。
其次,從技術研創的投入來說。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在技術研創領域的投入每年差不多要達到10%,遙遙領先于眾多國內企業的研發投入規模。這又從一個側面說明,上海貝爾阿爾卡特不僅重視自主創新,更有制度來保障企業自主創新的順利實施。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上海貝爾阿爾卡特以前只有簡單的制造加工能力,而現在已經具備了很強的產業化能力,與大唐合作的TD-SCDMA產業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也說明了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打造企業創新能力是多方面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正在全面提升。
第三,從走出國門,開拓海外市場來說。以前上海貝爾阿爾卡特90%的市場在國內,而去年海外市場的銷售收入已經占其全部銷售收入的40%,今年要力爭50%。這與其它同類型的企業比較還是比較領先的,并且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認可。應該說,在走出國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種資源的上海貝爾阿爾卡特占有獨特的優勢,其運作模式也是成功的。